一次,德國詩人海涅收到一位友人的來信,拆開信封,裏麵是厚厚的一疊白紙,一張一張緊緊包著,他不耐煩地拆開一張又一張,直拆了十幾張,總算看到最裏麵的一張很小的信紙,上麵鄭重其事地寫著一句話:“親愛的海涅:最近我身體很好,胃口大開,請君勿念。你的朋友露易”。
過了幾天,這個叫露易的朋友收到了海涅寄來的一個很大很沉的包裹。他不得不叫人幫忙才把包裹抬進屋裏,打開一看,竟是一塊大石頭,上附一張卡片,上麵寫著:
“親愛的露易:深知你身體很好,我心上的石頭終於掉了下來。今天特地寄上,望留作紀念”。
我想這肯定會成為露易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封來信。他給海涅的信實在是虛張聲勢,小題大做,海涅的回信機智地以大石頭比喻對朋友身體的擔憂,以“石頭落地”表示收信後的放心和輕鬆,絕對的形象真切,隻是看這樣一封信也太耗費體力了。我想露易在感受到朋友的熱情和友愛之外,還會悟到一點別的什麼。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非常欽佩幽默大師查理·卓別林。一次,他在給卓別林的信中寫道:“你的電影‘摩登時代’,世界上每個人都懂,你一定會成為—個偉人。愛因斯坦”。
卓別林回信說:“我更欽佩你,你的相對論世界上沒有人懂,但你已經成為一個偉人了。卓別林”。
對於友人的讚美,卓別林並沒有洋洋自得或呆板地表示謙虛,他巧妙地順著來信的讚美語,自然得體地反過來敬還了對方。
3.如果朋友升了官
一對朋友本來很好,可是忽然其中一個當了官,兩人地位有了差別,情形可能就會有些變化。有人升了官,覺得自己的身份高了,就看不起老朋友,或在朋友麵前擺譜兒;另外一種情況是,升官的一方並沒改變態度,可是他的朋友過於敏感,或有心理壓力,而主動疏遠升遷的朋友。
而幽默者不會使友情受某一方地位改變的影響,他能以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質和機智的應對能力得體地處理這個問題。
小張和小李大學時是同窗好友,畢業後都分到機關工作。兩年後小張人了黨,又過兩年,被任命為處長;而小李則一直成績平平,且無升遷希望。
在小張任處長不久,小李到他家裏做客。一進門,小李就對小張說:“聽說老同學當官了,恭喜,恭喜!”
小張熱情地把他迎進屋內,一邊笑著說:“多謝多謝。的確是件好事,你知道為什麼嗎?”他拉過夫人來,“因為我早就想親一下處長夫人的芳顏了!”說著做出要親吻愛人的樣子。
幾個人一起大笑起來。
小張在升官後見到老朋友仍然一如既往地開玩笑,逗樂子,這種行為本身就說明他並沒有因地位升高了就矜持“深沉”起來,而是和過去一樣看待自己、對待朋友,並不怕說笑話而失去“官人”的尊嚴。
小張靠自己的幽默感使朋友在笑聲中解除了內心的壓力,從而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也有人升官後就不認朋友。對這樣的人,可以用幽默語言“點化”他。
有個人新近升任某單位的要職。他的一個朋友聞訊趕來祝賀,官人裝著不認識對方,問道:“你是誰呀,來這兒幹嘛?”
朋友聽了,並未尷在那裏,而是從容答道:“難道你認不出我了嗎?我是你的老朋友呀!人家都說你最近眼睛瞎了,我是來探望你的呀!”
4.以幽默對付懶朋友
到朋友家裏做客,自然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朋友的熱情招待,但是如果客人主動表示幫主人於點什麼,則更顯得禮貌周全。如果隻是短暫的拜訪,不必太客氣地非幫主人幹活不可,但是如果在朋友家裏作較長時間的借宿,要住十來天或者一兩個月,那麼每件事都要主人伺候就顯得不太合適了。有的人生性疏懶,在自己家裏沒人伺候,就到朋友家裏享清福。對這樣的朋友,主人可用幽默的方法幫他改掉這種不良習慣。
有位懶漢在朋友家裏借宿。
第一天,主人熱情地為他接風,招待得很周到。他也深感朋友的盛情,很舒服地住下了。
接連幾天,懶漢隻管坐等吃喝,其他費力氣的事一概不做,而且口中振振有詞。
早晨,朋友替他疊被,懶漢說:“反正晚上要睡,現在何必去疊!”飯後,朋友忙著刷碗,懶漢說:“反正下頓要吃,現在何必去刷!”晚上,朋友勸他洗腳,懶漢說:“反正洗了還要髒,現在何必要洗!”
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朋友隻顧自己,不管懶漢。懶漢問:“我的飯呢?”朋友說:“反正吃了要餓,你何必要吃?”晚上睡覺的時候,朋友也隻鋪自己的被褥,不理懶漢。懶漢問:“我睡哪兒?”朋友說:“反正遲早要醒,你何必要睡!”懶漢真急了,喊道:“不吃不睡,這不是要我死嗎?”朋友答道:“是啊,反正總是要死,你又何必活著?”
懶漢無話可說,隻好自己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