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幽默應用 3(2 / 3)

而且,在演講的正文開始以前,逗樂有充分的自由,有各種各樣逗樂的題材和方式。

美國有一位黑人先生約翰·羅克在麵對白人聽眾作關於解放黑人奴隸的演說時,他的第—句話是:

“女士們,先生們——我來到這裏,與其說是發表講話,還不如說是給這一場合增添一點‘顏色’。”

這是一個自嘲式的開場白。意思是他的出現使全場皮膚的顏色在白色之外添了黑色。聽眾大笑起來。這一笑就衝淡甚至消除了由於種族差異而造成的心理障礙,使種族問題這一敏感和沉重的話題變得輕鬆起來,有利於他為自己的觀點爭取更多的支持者。

大文豪高爾基的幽默開場則別具一格,富於才氣。1935年,高爾基參加會議時,代表們要求他講話。他上台後,與會者長時間鼓掌。掌聲停息,高爾基靈機一動,微笑著說:“如果把花在鼓掌上麵的全部時間計算起來,時間浪費得太多了。”

全場報以會心的微笑,大家都很欽佩高爾基的謙虛和機智。

美國著名外交家基辛格也有關於掌聲的出色發揮。有一次基辛格應邀講演,等主持人介紹後,聽眾馬上站立,長時間鼓掌。掌聲停歇後,聽眾慢慢坐下來。基辛格開口說:“我要感謝你們停止鼓掌,因為要我長時間表示謙虛是很困難的事。”

這一風趣的開場白表現出基辛格傑出的語言才能!比起連聲說“謝謝!謝謝!謝謝諸位!”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3.幽默的結束語

演講的結束語多種多樣,幽默式是其中較有情趣的一種。演講在笑聲中結束,能給演講者和聽眾雙方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憶,也是演講圓滿結束的形式化的標誌。

魯迅先生在結束《在上海中華藝術大學的演講》時說:

“以上是我近年來對於美術界觀察所得的幾點意見。

今天我帶來一幅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結晶,請大家欣賞欣賞。”

說著,他一手伸進長袍,把一卷紙徐徐從衣襟上方伸出,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幅病態醜陋的月份牌,頓時全場大笑。

魯迅先生幽默的反語結合著恰到好處的動作表演,使演講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而且使聽眾在笑聲中進一步品味先生話中的深意。

4.幽默的一句話演講

並非凡是簡短的演講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它除了短之外,還須精彩,有分量。下麵介紹幾個奇特而幽默的隻有一句話的演說。

後來擔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1948年至1950年間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時,經常應邀出席各種宴會。在一次宴會上,幾位名人作了長篇演說,可是主持人最後還請他講話。艾森素威爾一看時間已經不早,決定刪去他已經準備好的演說內容,站起來即興發揮:“每一篇演講不管它寫成書麵的或其他形式,都應該有標點符號,今天晚上,我就是標點符號中的句號。”大家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後來他對別人說,那是他最著名的演說之一。

1948年,外國著名演員珍惠曼因在《心聲淚影》中成功扮演了一個聾啞人而獲奧斯卡大獎。她獲獎時的致詞也隻有一句話:“我因一句話沒說而得獎,我想我該再一次閉嘴。”

5.以幽默應付臨場意外

有時演講會遇到一些意外情況,比如聽眾寥寥無幾,有人故意搗亂,聽眾提出刁鑽古怪的問題,聽眾反對演說者的觀點,等等。

遇到這些情況,千萬不能氣餒、動怒、粗魯對待,那樣會使演講遭到慘敗。而優秀的演說家能以幽默的方式沉著機智地應付各種意外事情的發生。

有一次林語堂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講授中國文化課,對中國文化大加讚譽。一位女學生不服氣地發問:“林博士,你是說,什麼東西都是你們中國的好,難道我們美國沒有一樣東西比得上中國的嗎?”這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如果演講者反過來讚揚美國,不利於演說的主題;如果嚴肅地表示美國不如中國,會引起在座學生的敵意。

林語堂隻是輕鬆地回答:“有的,你們美國的抽水馬桶就比中國的好嘛。”

他的話引起哄堂大笑,氣氛活躍而和諧,發問者對這一回答也無話可說。

在演講中遇到聽眾有不同意見,不可漠然視之,如果不予恰當的處理,後麵的演講將難以順利進行。

有時演講者還會碰到惡意的攻擊或咒罵,如果演講者勃然大怒或與之對罵,將損害演講人的形象,使搗亂者的預謀得逞。

英國首相威爾遜有一次在民眾大會上演講,遇到一些激烈的抗議,一名抗議者高聲罵道:“垃圾!”威爾遜鎮定地說:“先生,關於你特別關心的問題,我們等一會就討論。”

他巧妙地將抗議者的謾罵轉為現實生活中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為自己解了圍,並使會場氣氛鬆弛下來。他的被動處境擺脫了。

30年代,美國政界要人凱升首次在眾議院發表演說時,打扮得比較土氣。一個議員在他演講時插嘴說:“這位伊利諾伊州來的人,口袋裏一定裝滿了麥子呢!”眾人聽了哄堂大笑。

凱升不慌不忙地說:“真的,我不僅僅口袋裏裝滿了麥子,而且頭發裏還藏著許多菜籽呢。我們住在西部的人,多數是土頭土腦的。”他的自嘲式的坦率贏得了大家的好感和敬意,接著,他大聲說:“不過我們藏的雖是麥子和菜籽,卻能長出很好的苗子來!”

眾人對這位不卑不亢的演說者鼓掌讚賞,他的演說成功了。

談判的幽默

談判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活動。當我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獲得某種利益,而需要和有關方麵達成一致意見時,就要和對方進行商談。這種商談就是談判。

談判的技巧有多種,在此我不想麵麵俱到地談那麼多,隻想和您一起欣賞一下幽默語言在談判中的妙用。

1.以幽默語言回敬對方的無禮和攻擊

談判的雙方要相互尊重。不管雙方代表在個人身份、地位上有多大差異,他們所代表的組織在力量、級別等方麵如何強弱懸殊、大小不均,一走到談判席上,就都是平等的。

但是,有的談判代表自恃地位高貴,或背後實力強大,在會談中傲慢無禮,對另一方挖苦攻擊,試圖在氣勢上壓住對方,迫其屈服;也有的代表自身涵養不好,談判不順利時惱羞成怒,對另一方侮辱謾罵。在此類情況下,如果要不辱使命,不失氣節,又不致激化矛盾,使談判破裂,被攻擊的一方可以使用幽默語言回敬無禮的一方,煞住其氣焰。

戰國時代,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在接見他之前先侮辱他一番,以此來挫一挫齊國的威風。楚王派人把城門緊緊關閉,然後在城門的邊上鑿了一個僅能容一人通過的小洞,讓晏子從這個小洞鑽進城內。換了別人,也許會大發脾氣或怒而返回,那樣就難以完成使命了。

晏子隻是輕蔑地一笑,說:“隻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門進去,現在我是出使堂堂的大國楚國,怎能從這樣的狗門進去呢?”楚王聽說後無言以對,隻好命人大開城門把晏子迎了進去。

楚王接見晏子時,看他身材矮小,就挖苦地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晏子隨口應答:“齊國首都臨淄大街上的行人太多了,一舉袖子就能把太陽遮住,流的汗像下雨一樣,人們比肩接踵,怎麼會沒有人呢?”

“既然有這麼多人,怎麼會派你這樣的矮子為使臣呢?”

“我們齊王派出使者是有標準的,最有本領的人,派他到最賢明的國君那裏去。我是齊國最沒出息的人,因此被派到楚國來了。”

晏子麵對楚王對自己的人身侮辱,從容反擊,他順著楚王的話貶低自己,抬高自己的國家,同時有力地奚落了楚王,說得楚王張口結舌。

晏子以自己的機智和雄辯,打擊了對方的囂張氣焰,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從而為後來的談判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麵鋪平了道路。

當年基辛格訪華時,在會談中向周總理提了一個帶攻擊性的問題:“我們美國人都昂著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卻喜歡低著頭走路,這是為什麼呢?”他的話裏明顯地帶有優越感,含著對自己國家文化的誇耀和對中國人的輕視挖苦。

總理哈哈一笑,從容答道:“那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是上山,走上坡路,你們美國人是下山,走下坡路的緣故。”’

周總理巧妙地換了一個角度加以解釋,讚美了我國人民的建設事業,得體而有效地維護了我國的尊嚴,顯示出總理傑出的外交才能。

2.輕鬆而堅定地表達己方的意見

在外交場合,老練而有素養的談判代表常用一些委婉含蓄的辭令來暗示出自己的意見。這些暗示語的真正含義往往指向關鍵性問題,而用這種表麵溫和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使會談氣氛顯得輕鬆、文雅,從而使實質內容的尖銳所造成的緊張情勢得到緩解,不致出現僵硬的局麵。談判代表得體運用這種語言,表現得幽默從容,文質彬彬,既交流了意見,又不傷了和氣。

1969年9月,美國總統顧問基辛格就越南戰爭問題與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會談。會談進行期間,尼克鬆總統給基辛格打電話來,基辛格接電話回來後對多勃雷寧說:“總統剛才對我說,關於越南問題,列車剛剛開出車站,現在正在軌道上行駛。”

老練的多勃雷寧機智地接過話頭說:“我希望是架飛機而不是火車,因為飛機中途還能改變航向。”

基辛格立即強調說:“總統是非常注意選擇詞彙的,我相信他說一不二,他說的是火車。”

蘇美兩國在對越南問題上有尖銳的衝突,兩位外交家表麵上好像在輕鬆地談論是“火車”還是“飛機”,實際上隱含著水火不容的矛盾,是在就重大的問題進行傷腦筋的較量和爭鬥,雙方都堅持各自的立場,互不讓步。

1984年秋天,我國外交部副部長周南與英國代表伊文思就香港主權的收複問題再次舉行會談。談判開始時,周南笑著對英方代表說:

“現在已經是秋天了,我記得上次大使先生是春天前來的,那麼就經曆了三個季節了:春天、夏天、秋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周南表麵上是就英方代表來華的時間,做關於自然現象的閑談,但對話雙方都明白,此話暗含的意思是:談判已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是得出明確結論的時候了。周南這番話講得自然得體,既融洽了氣氛,又表明了我方的意向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