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題,就是那些容易出錯或者知識薄弱的習題。
演講題目已經有了,胡曉北按照這個思路開始往下進行,不過在寫稿子之前,他先寫了一個提綱。
事實證明,先列提綱再寫稿子的做法相當明智,因為提綱寫到一半,他就發現自己寫不下去了!
什麼樣的題是“對的題”,這很好解釋。但如果要在實際中應用,怎麼去區分呢?如果對這道題沒有足夠的了解,你不把題讀完再做一遍,怎麼可能知道這道題屬於自己熟練掌握的,還是屬於易錯、薄弱的那一部分呢?!
做對的題比做對題更重要,這句話聽上去非常高大上,想一想似乎也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想要按它執行下去,也不那麼簡單!沒有刷足夠量的題,沒有那種題感,而且題感這東西也隻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提綱隻寫了三句,展開來寫,也能寫出來五、六百字。如果放到演講裏,大概兩、三分鍾就能說完,時間太短,更讓胡曉北糟心的是,提綱裏沒有什麼幹貨,看上去更像雞湯。
他停下筆,重新理清思路。
他不想弄出一個似是而非的,道理說得通卻沒法執行的學習方法。
他也不想放棄這個題目。
最終,胡曉北決定把它當做一個課題。
首先要做的就是查資料,網上的資料千千萬萬,他在手機瀏覽器窗口裏輸入很多詞語:對的題、錯的題、高中錯題、選擇性刷題……
搜出來的內容一頁又一頁,各種新聞和資訊看得他眼花繚亂。不過看了一些東西後,他還是慢慢理清了思路,既然這個題目的靈感是從總結錯題中得到的,那就應該多搜一些關於“錯題本”、“總結卷子”之類的關鍵詞。
哪怕不能從中找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習方法,但是“歸納總結錯題”本身,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目標可以放低一些,不一定要讓大家都能找到‘對的題’,至少把‘歸納總結’的方法介紹給大家也不錯。”
重新調整目標後,他又搜到了不少東西,卻不得不把這些資料單獨存檔或收藏,因為他發現這可能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僅僅是查閱和彙總資料,就可能需要花費一、兩個小時。為了不耽誤正常學習進度,他不得不單獨定一個“課題進度計劃表”。
其實隻是一個簡單的時間規劃表,大概就是:明天中午抽出半個小時、晚上抽出半個小時,後天晚上一個半小時,大後天再用兩個小時最終定稿。
這個時候,他發現再翻開課本和習題的時候,麵對這些平時已經習慣的書本,心裏竟有了一種被動、無奈的感覺。
他內心明悟:自己抽時間進行的“課題”才是真正的學習,他不僅能感覺到其中的樂趣,也能汲取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識。而現在,他仍舊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去刷題,這可能和學習本身反而關係不大。更確切的說,刷題是為了考試,而不是為了學習。
這種想法隨便想想就算了,他不敢想太多,否則很容易鑽牛角尖。不論如何,高考對大多數高中生來說,都是僅有的可以打開更廣闊世界的敲門磚,必須握緊不鬆手。
月考成績第三天才下來,排榜出來,15班一片嘩然。
楊俊凱這位白衣文青男,竟然考到了班級第二!
年級排名67!
而且距離班級第一僅有四分之差!
妥妥的驚爆了一地眼球!
與此相比,胡曉北班級第五,年級89的名次,雖然也相當驚豔,但和楊俊凱一比就有些相形見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