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要在學習中提高,而不是被書本洗腦(2 / 2)

他們在學習上都特別講究方法,十分在意學習習慣,時間安排上都很有計劃性。並且個別學霸還提出一個觀點:學習計劃應該是比較隱私的事,不需要公開,因為如果別人沒有你做得好,你的計劃會給別人增加壓力,另外別人並不了解你的情況,他們的意見可能會給你的計劃帶來不利的影響。

胡曉北覺得這個觀點很有意義,但也隻是值得參考的意義。

這些學霸的逆襲經曆,都離不開內心的轉變,可能這個轉變的原因是來自外部的某些刺激,但最後肯定都是發自內心的觸動。沒有這種觸動,一個人很難完全改變之前的狀態。

另外胡曉北發現,他們之中成績最差的,在逆襲前的名次也是排在年級中等。有良好的基礎,才有逆襲的可能。

“真是這樣?”總結到這裏,胡曉北有些小小的不開心了,“我之前可是年級倒數……這是不是意味著我不可能上清北了?”

但他轉而又想:“如果我能從年級倒數逆襲成為年級前幾名,完成一次完美的逆襲,豈不是更加震撼!”

這兩天查資料,他也總結了各位學霸的各種學習方法。有些寫的很籠統,有些寫的很具體,一些“長文”裏甚至還附帶“當年高三”的學習計劃的圖片。但是,這些學習方法實在是太多,胡曉北感覺自己即便是讀完大學,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法都親身體驗一遍。

所以,好的方法不需要太多,能堅持下去更重要。

胡曉北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他暫時不想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有一些能借鑒的學習方法,他還是記在了筆記本上。他覺得即便是自己不用,也可以在日後的“五分鍾演講”裏介紹給大家。

最後兜兜轉轉的又回到了“題感”上。

他覺得這次“演講”之後,自己也應該抽時間整理一下真題,就像小姐姐說的那樣,通過真題找一些題感,或許會有額外的收獲。

查資料、尋找思路、歸納總結,最後形成演講草稿,這個過程需要胡曉北不停的思考。

這個思考的過程,持續了幾天之後,讓胡曉北逐漸有了一種奇妙的體驗:他覺得自己似乎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尤其是一天晚上,老胡接他回家。

胡曉北在車裏隨手撥弄著手機,看著鋪天蓋地的“雙十一”廣告。

老胡隨口跟他說了一句:“曲老板最近一段時間賺了十幾個億,和你上次的建議有關,說有機會要感謝你。”

胡曉北腦海裏還是“雙十一”,當時驚訝的說:“十幾個一?”

他被老胡當場嘲笑了。

胡曉北反應過來後,就苦笑著搖了下頭:總提醒自己要時刻保持清醒,但是在學業的巨大壓力下,保持清醒又談何容易!

高強度的學習,尤其是不停的刷題,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就超過了大腦的負荷。這讓胡曉北想起之前同桌介紹給他的那本書《刻意練習》提出的觀點,長久的練習可以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那麼,這樣不停的刷題,會不會真的變成做題的機器?

他很難回答,也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他敢說,刷了過多的題,一定會遏製一個人的創造力。

這不禁讓他產生了疑問:這樣的學習究竟為了什麼?是否有意義?

但是很快,他就理清了思路:他懷疑的是應試教育、填鴨式學習以及漫無目的的刷題,而不是學習本身。

胡曉北把有些發散的思路收了回來,但在第二天的晚自習時,他又開始總結:

不想變成刷題的機器,就要在學習中提高,而不是被書本洗腦。

我們不得不刷題,但要在刷題時保持獨立的思考。

“想什麼呢?”季如雲輕輕地拍了他一下,輕笑著說:“不會是在發呆吧?”

胡曉北轉頭看著笑容甜美的季如雲,笑嗬嗬的說:“叮!演講的思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