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後,大家圍住林子博。
王夏晨打趣他:“你上課跟我們說話,一定是怕我們成績超過你!”
王喆嘿嘿笑著:“老林,你要是穿越到金庸世界,一定能練成左右互搏。”
林子博連忙擺手解釋:“我可不是一心二用,真是沒怎麼聽,但是老師一問,下意識就想起來了。”
胡曉北毫不客氣的做出批判:“狡辯!還在狡辯!老林你變了!”
孫玉蕾也點頭確認:“他現在壞透了!”
這件事注定會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說不定多年後依舊會是一個很有趣的梗。
胡曉北隨後又想到了班主任老耿之前對他說的話。
老耿讓他站到更高的角度去學習物理。
而林子博需要做的,恐怕是站到更高的角度去學所有課程。
這家夥之所以在英語課上上演了那有趣的一幕,歸根結底還是在於這些英語題對他來說太過簡單,已經到了“不聽”就能聽懂的地步。
也難怪林子博經常強調的一個學習方法就是“走出舒適區”。他不僅在這方麵有很多思考,其實也有十分緊迫的現實需求。
學校的課程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隻能照顧大多數學生。所以學校的教學難度對於差生來說難於上青天,對於林子博這樣的學霸來說又簡單的像是“過家家”。
林子博想要讓自己在這些“簡單”的課程中有所提高,就必須想辦法克服惰性,跳出舒適區,至少絕對不能“按部就班”的和大家一樣去學。
胡曉北心有所得,但思考良久也摸不清所謂“更高的角度”具體是什麼情況。不過這一天的物理課上,他已經有意識的在課堂上給自己增加難度。
比如老耿在前麵講某些概念類的知識點時,他就在筆記上默寫一遍,算是強化記憶,不過更大的作用是練字。
老耿在講課堂練習的時候,他就用最快的速度作出答案,然後在旁邊寫出幾個簡單的分析,它考的是什麼知識點,需要用到哪些公式或者解題思路,大致屬於什麼水平的難度。他覺得老師的思維大概也是這樣吧。
老耿講難題的時候,可能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他聽著沒意思,就把課後練習拿出來做幾道。偶爾順手了,老耿講一道題的時間,他已經做完一頁選擇題了。
一堂物理課下來,學到多少不好說,但是內心十分充實,有種高高在上的掌控感。
火熱的雙十一和水深火熱的高三沒什麼關係。
11月悄然間就過了大半。
王喆生日到了。
最後一節課上課前,胡曉北跟同桌商量,想在自習室給胖子一個小驚喜。
孫玉蕾白了他一眼:“你還是省省吧,有這份精力不如給你家小雲一個驚喜,不過生日還是要過,這段時間太無聊了。”說著她就轉頭喊:“王喆,你老同桌要給你過生日。”
胖子驚喜的撲過來,摟著胡曉北的脖子就要親過去:“好基友!一輩子!”
“滾!滾!滾!”胡曉北慌忙躲開:“別耍寶賣萌啊!你的禮物我都買好了,一個素描本,不可能給你換別的!”
胖子擠眉弄眼:“是我喜歡的那種?”
胡曉北點頭:“封麵有小美眉的,包你滿意。”
既然已經沒什麼驚喜了,胡曉北就直接給老爸打電話,讓他訂一份蛋糕直接送到自習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