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務談判謀略及技巧 5(1 / 3)

第一章 商務談判謀略及技巧 5

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隻可意會。

——張抗抗第一,與自己接觸過的人,並非都能記住自己的姓名,每當第二次再見時,發現別人記不起自己時,總是主動上前自我介紹,以避免重提過去的事使人感到難堪。

類似情況時常在商務談判中出現,有些人因為初次見麵,在行動上總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好意思將自己清楚的地方提出來就參加談判,甚至不便認真思考就匆忙決策,而沒有仔細反省一下,“這樣妥當嗎?”

靠團體的意見做出的決策就一定正確嗎?在討論中,坐在會議室的人都講同樣的話並不是件好事。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裏麵必有原因。當老板講完或同行發言,迫於老板的威嚴,不願與同行爭執而傷和氣,不少人總是予以附和,提出些等於不提的意見,這往往會使會議主持者和決策人難以了解真實情況,根據這種團體的意見做出的決策往往與實際不符。

這種隨大流的思想,不過是犯了多數人的想法不會錯的認識上的錯誤。正確地作法是,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後,經過論證和思考,等人都走後,自己根據大家的意見做出一個理想的決策。

許多商人總愛用老辦法來處理新問題。實際過去的輝煌已變為曆史,不一定就適合當前已經變化了的世界,俗話說:“時位之移人。”試想經驗是昨天的,昨天的已經過去,而今天和明天是不同昨天的,你那昨天的經驗已經過時啦!如果你仍用以前的框框來指導目前的生意,期望從中找到共同之處,隻會使你失去了更多認識新事物,隻能使你錯失良機。因此,正確的原則是:過去的經驗是成功的總結,但並不一定就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當主管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與職工傾吐心語,在同一個問題共鳴,會使你得到更多在高級職員中聽不到的信息。真正準確的報表應該是來自各個車間工段。有不少的經理,卻往往忽視報表的作用,對來自各方的信息和數字,隻要符合自己的觀點,隻要符合自己的主張,就認為業務上沒問題了。而不願多下些功夫去挖掘更深一層的情報資料。

在商務談判中,你總會遇到自恃才高,我行我素的對手。製服他們的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回避他們,對你講,惹不起躲得起。但這樣會使你獲得主動權。

第二種,可以正麵抗衡,彼此互相吹捧,你吹我也吹,看誰吹得大。這是常人最易落入的俗套結果與事無補。

第三種,利用他的自大驕傲心理,順應他的喜好,送他幾頂“高帽子”戴,因為喜歡別人恭維自己的人常常驕傲自大。

一天,兩位巨富在進晚餐時就開始互相鬥富。兩個人是大吹特吹。一個吹說他在法國南部的旅遊聖地擁有一座有28套豪華房間的別墅,另一個則說:“我在加勒比海的‘夏宮’比你多一套,是29套。”一個說已對自己的“坐騎”——G—111型噴氣機安上全球最新導航設備;另一個則對自己的Q—6型的飛行速度之快大加讚歎:“我最近剛向南美的慈善醫院捐資3000萬美元。”“你那不算什麼,我向以色列的特拉維夫急救中心讚助了3500萬美元。”

這兩個人大吹特吹直到晚餐結束,他們還尚未罷休,離座前,A巨富問“你抽不抽雪茄?”B巨富回答“當然抽。”“那最好嚐我的,這是上星期周末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先生派人送來的。”B巨富也毫不示弱。從容地從口袋裏取出包裝講究的煙盒說“謝謝,還是嚐我這個好。這是卡斯特羅書記才給我的。”

像這樣的爭論簡直是浪費時間,什麼結果也沒有,如果彼此都自謙些,靜靜地讓對方談一談自己在休閑生活,喜愛的交通工具、特定的家庭醫生,並且不斷給予讚揚,那麼上麵的談話對雙方無論當前還是今後來說都將是有益的。對於這種喜愛自吹自擂的人,最好的辦法是隨他吹,不時給些掌聲,這樣比你把號吹得更響來對比更理智。

美的風度的第一條法則是:請尊重別人的自由;第二條法則是:請自己表現自由。

——[德]席勒有的人常說某商人做生意的直覺如“殺手”相當不錯,但什麼是這種“殺手”的直覺呢?有人說正如拳擊比賽中,拳擊手一舉重拳將對方打倒直到數完點也起不來。這就是殺手的直覺。其實在商場中將對手早早地排斥在場外,誰來當你的客戶或買主呢?

客觀地說,這種直覺應是人們極高的適應性和非凡的洞悉力,而不是對客戶殺手般的凶狠。在談判中正確的直覺是:

人在年輕時總是遇事容易衝動。當看到自己的生意被別的公司搶走,常常想把對方悔辱一場,痛罵一頓來發泄你心中的委曲,反正生意不成了,客戶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回頭細想,如此衝動,並不能改變他人的決定,隻會使自己在客戶中的形象受到損害。穩妥地作法是盡力克製自己,生意不成朋友或客戶仍要常來常往,總有一天,你的生意是非常興隆,你的產品剛上市就被洗劫一空,那時客戶不又是你的朋友嗎?這些哲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使大家明白歲月如銳利的武器,會逐漸修正人生犯的錯誤。

生意場上有句口頭禪“這筆生意主要是幫朋友一個忙,賺不賺錢無所謂”,旁人肯定會說;假話,說是不為錢,那為什麼?但在談判中有的高手為了贏得某種利益寧願放棄賺錢。

如許多的城市為爭取承辦國際大型體育比賽,即使耗費幾十億美元來興建大型體育場所以及公共設施也在所不辭,此時他看重的不是金錢,而是承辦那種體育賽事帶來的長期綜合效益和國際影響。

有的人對於出自本部門的計劃特別地偏愛,對別部門的計劃是嗤之以鼻,這種門戶之見害己害人,抱著這種思想他的部門絕不會飛煌騰達。也會使他的同仁受到牽連。

隻有那些公道正直,目光遠大的經理才會拋棄門戶觀念,隻要策劃好、構思新、有發展前途就堅決采用,視之如金,哪肯放過。而不會去計較是某人提出的,等等。因為對他們來說,隻要對公司有益,計劃是誰提出來的並不重要。

談判中,隻要你占據了主動,就要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優勢去取得最後的成功。許多人雖占據優勢但卻不知道如何去正確應用,讓美好的機遇白白地溜走。

四、談判者的心理素質

談判的心態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它是一個動態的談判,必須以生動活潑的眼光去看待它,不能去死搬教條,不能墨守成規。

這裏,我們隻能蜻蜒點水式地談幾點。

首先是怎樣估測對方的心態。正確估測對方的心態大膽去假設去推測。

彬彬有禮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克製的表現。

——[美]愛默生我們所說的假設,也可取“暫定事實成立”法來作簡要的解釋。假設的內容非常廣泛,可以是過去發生的,可以是現在存在的,也可以是未來可能出現的。也就是說,在並沒有掌握到確切的證據證明該事實確實出現過或存在的情況下,出於某種考慮,仍然把它當作事實予以承認,並以此為依據,做出與假設相致的策略。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開著一輛卡車飛速行駛的時候,前麵突然傳來一陣轟隆隆的巨大聲響。這是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冬夜,處在郊外,沒有燈火,你無法確切地了解前麵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你必須做出某種假設。

你可能假設前麵有一深坑,已經有車輛落下去了,剛才那陣聲響就是由陷落的車輛發出的。

你也可能假設前邊是一片坦途,那陣聲響也許是附近林子裏傳出來的,或者根本就是耳朵出了毛病。

你還可能假設……

但是你隻能做出一種決定。怎麼辦呢?我們說,對於這種具有危害性的事件,應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們且作出第一種假設,即前麵有一個很大的障礙物,剛才那陣聲響就是由陷落下去的車輛發出的。以此為依據,你應該停下車來,去證明你的假設是否真實,

當然,實地考察的結果隻可能有兩種,要麼你的假設正確,要麼你的假設錯誤。

假設正確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假設錯誤也有可能,因為假設隻是自己頭腦中的主觀臆斷。當然就有可能與事實並不相符。在判斷作出之前誰也不敢肯定“一定是這樣的”或“一定不會是樣的”。下車來看過究竟,損失的是幾分鍾的時間。坐在駕駛室裏想著沒事向前開,如果判斷失誤,那麼損失的就是一切:包括你的車你的生命。

張偉是某重點大學法律係本科畢業生,到某市律師事務所工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一天他受托一樁案件。這案件內容非常複雜,處理起來非常棘手。而且已拖了好幾年未能獲得解決,看起來似乎已經無法解決。

張偉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

就在談判進行之中,法院公布了一份判決書。這份判決書的奇怪之處在於它的內容與談判本身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這張判決書,對此案起著一很極其巧妙的影響。

張偉知道這是一種壓力。他知道但他更清楚,這種壓力並不是僅僅作用於他,同時也作用於他的對手。他冷靜下來,采取對付的方法。

首先,在下一輪次的談判開始之前,張偉仔細研究了法院的這份判決書,從中找出了與對方關係最密切的幾條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