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杜鬆冒進(一)(1 / 3)

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一六一九年正月中旬。

明軍總指揮楊鎬統帥大軍近十萬出山海關、經寧遠、錦州、進駐遼陽,而後祭旗發兵。四路大軍同時行動,咱們不可能同時描述,咱們還得一路一路細表。

先說西路這支人馬。西路帶隊的是總兵杜鬆。杜鬆,陝西榆林人,外號杜太師或是杜瘋子,也有人稱他為‘杜大膽兒’。

杜太師是番邦外國給他送的雅號,當時蒙古騎兵經常騷擾西北邊境。而杜鬆恰恰是西北防禦部隊的指揮官,跟蒙古騎兵打仗時有發生。杜鬆可不管那一套,你敢來我就敢殺,不僅如此還撿便宜賣乖,兜著屁股追,可把蒙古騎兵打苦了打怕了。

之後蒙古人認為這杜鬆肯定官職不小,要不然怎麼這麼厲害啊!就給杜鬆送了個雅號‘杜太師’。

那麼‘杜瘋子’是怎麼落的綽號呢?原因在於,杜鬆為人粗魯莽撞,有勇而少謀。打起仗來卻是少有的一把好手,身先士卒,萬馬軍中摘取上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一般。此人有個不良嗜好,一旦作戰失利或是脾氣不順時就好打人毀物,經常性的搗毀自己的鎧甲。

也不知道他損毀了多少副戰甲,引來朝廷對他的不滿,你杜鬆也特以的囂張來了,做一副好的戰甲費時費力,需要一年多時間,花費白銀百餘兩。好家夥,你杜鬆沒事閑的搗毀鎧甲,這不是明目張膽的破壞公共財產嗎!

又因戰事不利一氣之下燒毀軍糧,因此朝廷罷了他的官職,這樣人必須打發他回家,要照這樣折騰下去,有多少家底也不夠這小子敗壞的,我們這廟小裝不下你這大神仙,你老人家另謀高就吧,就把杜鬆的官職一擼到底。得嘞!你回家抱孩子去把。

這不是純粹的半瘋嗎!

可現在火燒眉毛先顧眼前唄,不用杜鬆用誰啊?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不得以有召回杜鬆任命總兵一職。

這杜鬆啊跟楊鎬的私交還不錯,楊鎬在分兵派將的時候有意的照顧杜鬆,特意把精銳軍隊交個他作為四路當中的主力。杜鬆所帶三萬人馬,其中騎兵就有1萬五,而且還是西北的中騎兵。

什麼是中騎兵,咱們在這裏細分一下:古代打仗以騎兵致勝比比皆是,那麼騎兵分為多少種。

大概可分為三種;第一重騎兵,所謂重騎兵不光是人頂盔掛甲,就連馬也披掛上陣,隻不過馬身上的甲薄一些,掛的太重不利於機動和奔跑,重騎兵大都是儀仗隊所用,顯得特別威武有氣勢,真正打仗的可以作為盾牆衝擊敵人,身上的多層甲胄可以輕鬆抵擋箭矢,也可以抗住兵刃的砍穿。

中騎兵是指馬不掛甲,騎手穿著鎖甲鐵盔,主要用於打前鋒,與敵人展開近戰時比重騎兵要靈活

。第三種就是輕騎兵;騎手隻穿著皮甲,武器有長矛、馬刀或是弓弩、火槍之類的遠程武器,主要任務是巡邏和打探敵情的。

杜鬆這一萬五千騎兵乃是久經沙場的老手,經常是在長城以外追擊蒙古騎兵,可見楊鎬和杜鬆的關係不是一般的鐵。其實也談不上關係硬,畢竟杜鬆也是久戰西北,也有這一層含義。除了鐵騎那就是步兵和火器營、車營。

西路軍的火器營也不是吃素的,裏麵配備了當時國內乃至世界最先進、最大的火器佛郎機。

可以說西路軍論武器裝備,人員作戰素養上均都是一流的,可進可退,可與敵人在野外廝殺,亦可陣地防守,攻防轉換遊刃有餘。

一開始啊,杜鬆接到皇王聖旨和兵部調令征討遼東一事感到有些疑慮,原因是感覺這打仗一事有些太唐突,雖然也準備半年有餘。不過,現在正值東北天寒地凍,不利於軍事行動。況且認為軍隊大都是外地拚湊而成,兵不識將、將不知兵,對作戰及其不利,所以啊在自信心方麵略有不足。但是,今日看到主帥楊鎬把全部主力部隊撥給自己所用,心裏倒是有幾分暗喜,有了西北騎兵歸我指揮,看來也能較量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