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馬林所指示的,大軍一份為三。
馬林率領副將麻岩還有幾位遊擊在尚澗崖布陣,馬林開始分工派將。
頭一支令叫麻岩帶領三千軍兵挖壕溝列戰車,一共挖三道壕溝,每道壕溝間距大約二百步,大約二百米吧。
第二支令,命葛世鳳、鄭國良帶領一千軍兵在周圍砍伐樹木,準備等壕溝挖好之後外圍豎起鹿角丫杈,說白了就是布置障礙物之類的東西。
第三支令,命丁碧、江萬春、劉鴻仁帶領一千軍兵在每道壕溝之間挖陷阱,一個陷阱大小一米見方,一米來深,上麵再鋪上雪,目的就是讓後金騎兵的戰馬落入陷阱之內。
您還別說,馬林理論研究的相當明白,分工明確,組織有序,還真有模有樣的。但是,說起來聽容易的,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可幹起活來就遭罪嘍!為什麼這這麼說呢?雖然也是初春季節,可遼東地區仍然是冰天雪地,土地被凍的比鋼鐵還要硬。挖戰壕、挖陷阱費老了勁了,士兵拿著鐵鍬、鎬頭、甚至拿炸藥炸。
所幸的是,這裏距離薩爾滸山尚有一段距離,而且後金軍也不可能連續作戰。就這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完成了這些任務。
第二路潘宗顏屯於斐芬山,借助有利地形布陣。
潘宗顏帶領本部人馬來到斐芬山駐紮,潘宗顏觀察一下四周,發現斐芬山的半山腰有些空地可以布置軍隊。
就這樣,先命手下人在山腳下布置下了鹿角丫杈。等都完畢自後,讓士兵上斐芬山的半山腰處,修築了簡單防禦工事,把少量火器布置在工事上麵,又在周圍劃了不少石塊、樹墩子。
第三路遠西路軍參將龔念遂部,外加上增援部隊李希沁駐守翰輝額漠抵擋後金。整整準備一天,馬林視察三路大陣,看到自己的理論聯係實際很是正確,認為自己的戰術天衣無縫,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們怎麼準備咱且不表,在說後金。
後金首戰告捷是大獲全勝,不僅斬殺數萬明軍,而且還繳獲大量的戰利品。像什麼騾馬牛羊、刀槍器械、鑼鼓帳篷等。這下可解決了燃眉之急,為什麼這麼說呢。
由於冬天下雪,遼東地區的遊牧民族可吃了大苦了,牛羊凍餓而死,牧民沒就等於沒了保障。
上山打獵也很困難,野獸冬天基本貓冬,基本上空去白回。
這些戰利品基本解決後金地區百姓的溫飽問題,還能提供日用品。
後金女真是各個打腰提氣,對這位大汗更加敬重和信服。有的民眾就說自己做了個夢,夢見在遼河裏出現一條金龍。這條金龍能上天入地,口吐人言,說什麼要咱們女真人爭天下得解放。這一傳十、十傳百,可就傳開了。努爾哈赤假裝沒聽見,沒往心裏去。實際上就是他一手安排的。為什麼這麼安排,努爾哈赤可不白給,對中原漢人這套權術把戲那是摸得門兒清,知道自己起兵反明有些低賤,所以故弄玄虛忽悠百姓。
到了初二的早上,後金再次集結全部隊伍,準備攻打下一個目標——北路明軍。
早就有探馬來報,說是北路明軍把全部軍隊一分為三,遠看好似一個漢字的‘品’字。
努爾哈赤仔細的想了想,看來明軍要打陣地戰了,擺出‘品’字型來誘敵,分明想讓我顧頭顧不了尾。想了多時,突然努爾哈赤一陣狂笑,這笑聲令在場的人感到一絲恐懼。平時也沒看見過大汗有如此之恐笑,不知今天所為何來。
其實別人哪懂努爾哈赤的心思,努爾哈赤仔細分析明營馬林布陣的形勢,認定這北路軍的指揮者也是個半吊子二百五,不會用兵。
馬上命令皇太極、阿敏各帶兩個旗為前鋒,而自己帶領剩下的幾個旗為後援,準備再一次與明軍決一死戰。
返回頭在表北路軍。
龔念遂領著兩千多人在一處叫源頭河的地方布下大陣,這裏河水早已幹涸,留下一條又寬又深溝,依托有利的地勢條件可以阻擊後金的鐵騎。
潘宗顏在斐芬山布陣,背靠大山可以減少自身受到包圍的幾率,人馬不過五千人。
馬林則在原地尚澗崖出布陣,周圍挖了三條壕溝,把自己的軍隊圍在裏麵。在壕溝外麵列擺戰車,火炮等物。命令麻岩指揮前鋒部隊,左右兩翼各派戰將督戰指揮,自己居中。這三處明軍已經準備就緒,隻等後金軍的到來。
後金兵於初二的中午就找到了北路軍,努爾哈赤登高觀察敵情。當看到北路軍所擺的‘品’字大陣時努爾哈赤哈哈大笑,心裏好一陣的佩服自己的猜測,一點都不差,怎麼想的就怎麼來的,不由自主的哈哈大笑。在一旁的皇太極被阿媽的笑聲給搞愣了,問道:“阿瑪剛才在出發前就一陣狂笑,現在又為何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