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述職進京(1 / 2)

袁崇煥一幹就是三年,正是天啟二年的時候。按照明朝吏部的規定,任滿三年的地方官員要進京考核(不知現在我們公務員幾年考核)。

但是不走不行啊,北京那裏怎辦交代,各級地方官員怎麼交代,所以必須得去。

臨行前邵武縣的當地百姓以及周邊一帶的百姓都來給袁崇煥踐行。說實在的袁崇煥在本地一帶名望不小,上和下睦,沒跟百姓們紅過臉,一心為百姓著想,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沒有一點私心。

有的百姓就說:“袁大人,你這一走需要幾年才能回來啊?”

“是啊,我們可全依仗著您袁大人呢,您要是一走了那我們日後可依靠和人那!”

你一言、他一語的都是舍不得袁崇煥離開。

袁崇煥報腕當胸一笑說道:“百姓們,我袁某乃是大仁大義之人,不會忘記邵武縣乃至其他地方的百姓。怎奈,上級要調我進京述職,不去會有掉頭之罪,大家對我袁崇煥那是絕對夠意思,我怎能會忘記呢!不過,我這一去恐怕回來的幾率幾乎小的很,望百姓們予以諒解。”

百姓們一聽這話無不落淚啼哭,真的沒辦法,隻得用眼淚送走袁崇煥。

於是袁崇煥打點行囊上了戰馬,與百姓道別。

經過長途跋涉,袁崇煥終於到了京城,開始接受吏部的考核。

地方官員三年一任,並且須離家300裏以上。各高級官署有”考功員外郎“,對各級官員的品行政績進行考核。報吏部備案。上級主官對下級也有”保函“秘呈”朝廷的權力。吏部也對各級官員進行考評。給出評價,如上上、上中、下下等等,一般三年上評便會升、擢官,中評平調,下評降、謫、黜、罷官,除非你沒錢送禮,沒後台、沒政績,要不考評官和你有仇,下下的很難看到。“三省六部”製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皇帝對有功官員做“記錄”頒發給吏部。算是打招呼,這人要升官呀。低級武官管理很輕鬆,當地的高級將領和地方正官打個報告,上報朝廷就可以了。中高級就困難得多,特別是統兵將領,有權上奏罷官,但是無權任命中高級武官。除非皇帝特別授權。武官是有兵部和吏部共同管理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考核由兵部負責。

做官方式,不外就四種

一是蔭官製

二是察舉製

三是科舉製三種都有很多分類。

四流外無品官苦熬資曆

流外無品官苦熬資曆。一個九品外的流外無品官苦熬資曆。

經過吏部官員等考核完畢之後,上級就發現姓袁的這小子是個材料啊,無論是政績還是文化以及個人修養都是好樣的,手底下有兩把刷子,像這樣的官員應當予以提拔,於是破格提拔袁崇煥在兵部任六品主事。

列位,這京官六品可不是誰想當就想當的,說我認識中央這個大官那個大官的,使點銀子上下活動就能混個六品。這指的是有錢有勢的人,袁崇煥不說是特困吧,比賣豆腐腦的強不多少,一下來個六品幹幹,打著燈籠你也找不找啊!

最重要的是,你花錢買的京官跟別人在一起上朝也好還是幹點別的,別人一問你是在怎麼在京做的官,你說我是花錢買的官職,別人會瞧不起你。

反之袁崇煥這樣的破格提拔的京官,別人都會高看一眼,認為你小子有能耐,能夠得到一下由地方小小的知縣一下混到京城六品不簡單嘞!

可是意外發生了,正當吏部要讓袁崇煥走馬上任之際,他老人家卻突然消失了,吏部忙派人打探袁崇煥的消息,同時跟他們家裏人詢問袁崇煥的下落。可是問誰誰都搖腦袋不知道,派出去的人也是一無所獲。吏部官員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京裏正在用人的時候,已經看好你袁崇煥,你卻跟我們玩失蹤,莫非袁崇煥偷偷的移民了不成?

那麼說到這裏,有的讀者就要問,袁崇煥真的消失了嗎?還是移民了。

嗬嗬,都不對。那麼究竟袁崇煥去了哪裏呢?

這時正是天啟二年,遼東重鎮廣寧丟失震驚朝野,關外一片大亂。朝廷苦無良臣可派,正當滿朝上下為難的時候,袁崇煥也不知道在哪打聽到的消息,聽說關外已經是一片混亂,無人置之。

袁崇煥心想:“我在邵武時就聽說遼東戰事不利,我天朝接連敗仗,如今我在北京城離關外並不遙遠,我何不親自走上一遭去看看遼東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個說,那個說,都不如我親自去察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