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正講到袁崇煥獨自一人去詔安祖大壽,經過一番強烈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才打動了祖大壽,一心實意歸降大明。
祖大壽甚是歡喜,今日遇到袁崇煥可以說是遇到了知己。兩人好像有說不完的話似的,一會聊到軍事一會又談到人文地理,總而言之一句話兩人相見恨晚啊!
等到了第二天,祖大壽把覺華島的事物安排一下,把花名冊和兵符交給了袁崇煥。袁崇煥拿過花名冊這麼一看,上麵登記在冊的軍官不下五十來號,軍兵士卒能有五六千人。袁崇煥大喜過望,心裏暗自佩服祖大壽是有才之人,日後一定加以重用。馬上和祖大壽商議應當把這些軍兵轉移置前屯,加強該地區的防禦實力。正當他們在忙活的時候外麵有人來報:“啟稟將軍,軍機參讚左輔、朱梅二人運來糧食已到碼頭。”
“哈哈,他們來的正是時候。”
說完,祖大壽拉著袁崇煥的手接著說道:“袁大人,他們二人可並非普通之人,一個賽著一個的有才華,以後可以予以重任。”二人出了帥廳前去迎接。
到了碼頭,但見海麵之上大大小小的船隻能有幾十艘,船上裝滿了糧食和副食商品,碼頭上正有兩名當官的指揮眾多軍卒搬運貨物。
祖大壽上前就說:“二位將軍真是辛苦了,又弄到這麼多的糧食物資。”這二位正忙活著呢,一聽是祖大壽的聲音便停下手邊的活來相見。使他們驚奇的是在祖大壽後麵站定一位,見此人身高不足七尺,文字彬彬,好一派儒家風範。
二位見祖大壽打過招呼便問道:“不知身後這位仁兄是哪一位啊?”
祖大壽連忙介紹:“你二人多日在外,這兩天咱們這裏發生了大變化,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就把以往的經過講述一番。這二人方才明白,原來是新到任的寧前道啊,趕緊上前失禮。袁崇煥見他們二位也是儀表堂堂絕非一般般的人物,也是倍加恭敬。
此二人早有歸順之心,早也盼、晚也盼,今天終於盼來了招安,所以對袁崇煥更加尊重。
書說簡短,一幹人等帶領數千兒郎坐船離開覺華島,就駐紮在前屯。依照袁崇煥的下一步計劃,把手裏那點啟動資金用於修繕寧遠城,把前屯這裏的軍兵百姓全部遷移至寧遠城裏。這樣一來,百姓們的居住條件可以改善,二來城裏所駐紮的軍兵能更多,也便於囤積糧草。
可萬事總有個變,還沒等袁崇煥行動呢,山海關派來人了,叫袁崇煥麵見經略大人有要事相商。誰也不知道究竟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就這樣袁崇煥在家裏囑咐大家幾句之後,跟隨中軍官前往山海關去麵見王在晉。
到了山海關,中軍官直接帶著袁崇煥來到經略府,進了府門穿過幾道院子來到正廳。
王在晉正在台階之上等著袁崇煥的到來,等看到袁崇煥來了,王在晉下了台階前去迎接。“辛苦元素(字叫元素)了,大老遠的還得讓你親自跑一趟,屋裏請。”
袁崇煥聽著經略的言語很是和諧,但不知是吉是凶,跟著王在晉一前一後走進帥廳。
他們二人坐下以後,王在晉吩咐下人端上茶水,都是上好的茶葉,袁崇煥也是渴了,並沒客氣,一連喝了三大碗。
袁崇煥摸了摸嘴便問道:“不知經略大人今日叫卑職到此有何指示啊?”
王在晉先是一笑,把手中的茶碗放下說道:“元素啊,本督今日找你確實有大事相商。”
“哦?但不知找我有何事相商?”
王在晉看著他,慢聲細語的說道:“聽說袁僉事打京城來之時,戶部給你撥款20萬貫可有此事乎?”
袁崇煥一聽便遲鈍了一下,心想:“他怎麼知道我有這筆銀兩,莫非要打我的主意不成?”
他這麼一遲愣,王在晉看出來了,嗬嗬一笑:“既然說到這了,那本督也沒什麼可瞞著的了。本督打算在山海關前八裏修建一座關城,名曰‘八裏鋪’。修建八裏鋪的目就是想更好的保護山海關,那麼山海關要是穩當了,那京師自然而然也就平安無事嘍!不過嘛,本督現在可運轉的資金實在有限,聽說袁僉事手頭裏富裕一些,我呢暫且借用一下,事後待朝廷撥款定會加倍償還。”
袁崇煥聞聽此言不由得大吃一驚,沒想到經略王在晉會想出如此一招,要修建八裏鋪,這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這可不行,本來這點錢修建寧遠城夠不夠還兩說著呢,你王在晉居然打起我的主意,這可真是窗戶上掛門簾子——沒門。而且,八裏鋪那地方我知道啊,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理位置,修築城郭有何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