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寧遠大戰(六)(1 / 2)

經過一個上午的頑強抵抗,擊退後金猛烈進攻,暫時保住了寧遠的安危,予以後金重重一擊。

袁崇煥盤點了死傷的將士,一查點損失不算太多,算是一場完勝吧。

自己左肩頭中了箭傷,看到副將左輔、參將祖大壽也是傷痕累累

,可依舊輕傷不下火線,發揮出超人的本領,這心裏著實難過,這都是人才啊!

不過啊,袁崇煥心裏並不踏實,雖然打退了後金上午的猛攻,但努爾哈赤並沒撤回沈陽城,而是在城外十裏安營,肯定還會來報複的。

馬上吩咐開飯啊,人是鐵飯是好鐵,戰鬥了大半天,大家夥肯定餓的饑腸轆轆,前腔貼後腔。

不大一會,城裏的老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往城上運輸吃喝。

一桶桶雪花飄飄的大白饅頭抬到城頭,當兵的饞的口水流出多長。

當時為了節約開支和降低成本,軍用饅頭都是按比例搭配的。

由50%小麥,30%豆麵,10%高粱麵,10%麩皮做成,這發麵大饅頭就是營養值高,但是相對而言熱量要低,也就是所謂的營養素密度高,就是按照卡路裏來評價。說句大白話就是填飽肚皮,不挨餓就行,當兵的圖個啥呀,按時吃飽飯,按時發軍餉就得了。

再看士兵們沒洗手,抓起大白饅頭放到嘴裏,咖吃咖吃的吃的這個香,一會又端上白菜燉粉還有凍豆腐,吃著喝著暖和。

有人說不洗手嗎?打完仗沾的血和汙垢什麼都。

這能保住命已經不錯了,誰也不知道下一次戰鬥會不會死翹翹。

袁崇煥與眾將領同吃在城上,跟士兵們打成一片,氣氛相當和諧相當融洽。

按理說,憑袁崇煥與左輔他們都應當回到住處,弄上七個碟子八個碗的,來份溜肥腸、地三鮮、木耳炒雞蛋,可那會影響將士們的鬥誌,那樣會灰心的。

以前逃跑與後金交過手的士兵,這回也備受鼓舞,以前特畏懼後金那些將領和士兵,這回可算是找回了自信,他後金人也是娘生跌養的,打到身上也怕疼。

將士們吃罷飯開始閉目養神,以備待戰。

袁崇煥離開之前特意再三叮囑巡邏的士兵,晚上後金很可能會突襲,一定穩住陣腳不可自亂。

不出袁崇煥所料,到了晚上後金又一次對寧遠發起了進攻。

今夜晚上風特別的大,大風就像一頭凶猛的野獸,呼嘯著、怒吼著,所過之處一片狼藉:小樹被吹得東倒西歪,走路的都險些撐不住傘,騎馬的戰士都穿好幾層鎧甲,戴著鐵頭盔。戴著鐵手套,可是攻城步兵的手還是被像刀子一樣的大風吹得像兩塊冰塊。

風越來越猖狂,越來越放肆,勢如千軍萬馬,浩浩蕩蕩,無情的撕撤著一切。

後金兵頂著大北風冒著嚴寒推著各種攻城用具與機械撲向寧遠城。

寧遠城上的巡邏士兵聽見了遠處有轟隆隆作響之聲,知道後金發動攻勢,連忙敲響串鑼,敲響一片。

熟睡中的明軍被清脆的鑼聲所驚醒,忙各操家夥準備戰鬥。

可想而知,後金很被動明軍借助北風之力,火器狂噴不止,後金軍實在難擋明軍的火力。

在城下比劃了難以登城。

城上的紅夷大炮連續發射,使得後金軍更加畏懼與驚慌,打了不到一個時辰後金軍迅速撤退,努爾哈赤這一計劃宣告破產。

努爾哈赤氣的五雷轟頂,回英之後又發了一頓脾氣,想不到攻城未果,反而損兵折將七八千人,命令手下人趁著天黑把死在城底下的自己人拉回來,運到廢棄的磚窯一並燒毀,也算是對死者一個安慰吧!

後金兵陸續搶回屍體,每一個後金士兵無不傷心落淚,有的昨天還是談笑風生,可今夜卻是兩世隔離,看來陰陽兩隔隻在瞬間啊!

努爾哈赤在大營之內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打進寧遠城呢?

啊呀呀……真真的急煞人也,裏應外合的計劃已經是不好使了,挖城也不行,看來隻得靠人海戰術了,就是拿人頭堆是城頭,我也要打進寧遠城。

說到這啊,咱們多費幾句話,古代城市的規模不比今天,城池圍繞城區修築,攻城門是最佳的方法,與此同時進行的還有攻城樓,放箭矢,主要是為掩護攻城門的部隊,城門就像凹字形,如果城門一破,上萬人一擁而入,此城必將易主。守城的軍隊居高臨下,要應付敵人雲梯奪牆,又要應付下麵巨木撞門,如果敵人破門而入,他們軍力分散,以零擊整,必然失敗。曆史上巷戰守方勝利的很少,幾乎為零。直接用梯子攻城,或炮擊城樓,同樣可以奪取城樓,人家守軍是在高,你是在下麵,仰攻傷亡太大,炮擊的話百姓死傷太大,萬一激怒了城中百姓,來個玉石俱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該不會是為了一座死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