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屯田義州(1 / 2)

看來祖大壽對自己的大本營可是沒少下功夫,最起碼你清軍來了不可能三下五除二就拿下錦州城,累也得把你們累死。

那麼祖大壽在錦州鬆山一線搞的熱火朝天的,那皇太極是否知道,難道自己偷雞不成反失把米嗎?

皇太極自從建立大清國以來,每日親自打理朝政,和內閣六部多部門關係非常融洽,給人一種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氣息,使得每一個都感覺到自己早已融入到這個具有凝聚力的工作氛圍當中。所以你再看這些王公大臣們一個個是洋洋得意,腆胸迭肚,就好比吃了冰涼順氣丸一樣那麼舒服得勁,不僅他們一天牛X的,就連投降滿清的這些個漢臣們也是認為自己選對了老板選對了飯碗。

已過中年的皇太極表麵上看每日裏談笑風生的,實際上內心也不是很平穩的,整日為國事操勞,早就身患多種疾病,再加上平時飲食生活不規律,年輕時跟隨父親東擋西殺落下了病根,年紀一天比一天大了,誰難受誰知道。

大淩河一戰過去許久,皇太極心裏一直惦記著祖大壽,老實說,祖大壽這邊剛一離開,皇太極就有些後悔了,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啊。不過皇太極還是耐住了性子,告誡自己不急不急。

皇太極確實有愛將癖,也不知道為什麼喜歡祖大壽,隻要是自己欣賞的或是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喜歡的不得了,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手腕也得把他拉過來。

而祖大壽假意說是回家接老婆孩子,可這一去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一走就是好幾年,連個人影都沒看到,這可咋整呢?

皇太極心裏老大的不痛快,暗自思迅:“你祖大壽可不夠哥們意思啊,我的為人可以這麼說,絕對是數一數二的,我可拿你當朋友當哥們,在無利害觀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誼的另一要點,我對眾人一視同仁,對少數人推心置腹,對任何人不要虧負,對你也算不錯了,放了你,叫你回家接老婆孩子,還想讓我咋地是啊?別拿我當東來順的火鍋--開涮。”

就是因為祖大壽詐降滿清才引來眾多大臣對皇上的不瞞,頗有怨詞。皇太極風言風語的聽到了那麼兩耳朵三耳朵的,覺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和可怕性,這樣一來日後不好開展工作,自己威信度會大大下降,直接影響下一年的國民經濟建設,於是下令開個禦前會議,當中來解決這一事情。

一聲令下,滿朝文武,內閣六部,什麼宗人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祿寺卿、鴻臚寺卿、國子祭酒、順天府尹、左右春坊庶子,亂碼七糟一大堆全都叫到皇宮,來他個集體會議。

眾人來到皇宮,大家知道是為什麼事情來的,等一見麵好像多年沒在一起吃飯喝酒了,你一句他一句的,吵嚷的皇宮木梁直顫抖,皇太極一見此景也不好笑,隻是吩咐他們有事一個一個的說,不要太雜。

頭一個發言的是阿濟格,在一旁鼓一肚子氣,憋了老半天,頭一個發言:“我說陛下,他祖大壽也忒給臉不要臉了,我看他就是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主,像這樣的人我們大清國不能要,別特麼裝蒜,有他怎麼地,沒他我們就打不進中原,統一不了中國啊?笑話,隻要咱們哥們弟兄齊心協力早晚的事兒。”

有人提議幹脆把祖大壽的幹兒子祖可法砍了就得了,留他幹嘛,一天浪費糧食。

有的主張馬上發兵踏平他的錦州鬆山,叫祖大壽無路可走,被迫再次降清。

皇太極眯縫個眼睛聽著大家夥的意見,不時還笑出聲來,場麵倒也活躍。其實說句心裏話,皇太極也曾想殺掉祖可法,實在不解氣啊。但轉念一想,還是別介了,畢竟祖可法年輕也算是個人才,先留著吧。

等大家說完之後,皇太極開始發言:“朕即使留住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朕有這個自信,遲早,我要你他死心塌地地侍奉我。朕確信自己有這個能力朕以誠相待,他必不負朕,即使他負朕,朕在所不惜,要的就是心悅誠服。另外一點也是朕最為關切的一點,祖大壽在遼西地區威望極高,他一旦降服我們,那朕日後征討遼西地區可謂唾手可得啊,啊?哈哈哈。。。”

眾大臣們聽完皇太極的解釋這才恍然大悟,看來還是人家沾的高看得遠,比咱們強的多滴多啊!

馬上底下有人開始順風接屁:“陛下真乃曠世奇才,非煩人能比之,我等肝腦塗地報效國家。”

有的捧臭腳還說呢:“真乃是英雄所見略同,看來當今聖上是與我們心連心那,我們還有何怨言不好好幹呢!”

有的抱粗腿的說道:“我主當今乃上天的五珠龍轉世,定要統一華夏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