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退守錦州(1 / 2)

拜山回到清營以後,事情辦的非常妥當,深受三位貝勒的賞識,打發拜山下去休息,濟爾哈朗感覺這事情沒那麼簡單,萬事裏都有個一,誰知道吳巴什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萬一再走漏風聲豈不晚矣。

於是派出幾位蒙古密探前往東大營,找幾處製高點監視明營內部的動向,一旦發生什麼變化速報我知。

密探也叫高級探子,指從事情報搜集和傳遞工作的人(古代偵查人員)。濟爾哈朗沒少培養大量的蒙古和漢人探子,他們便於偽裝自己,而滿人就不好太偽裝。

多鐸想到了一個主意,吩咐人等連夜砍伐樹木,定做大號的木橋,用於通過壕溝。

一切準備就緒,隻等十五日這一天的到來。

可沒到十五日這天事情發生了變化,明營內部發生械鬥被清軍的探子發現,意識到事態不妙,馬上飛報三位王爺。

濟爾哈朗命令多鐸與阿濟格統領騎兵火速增援,把剛剛定製好下木橋拉過去。

木橋氣到了關鍵作用,騎兵得意順利的用過了壕溝。由於吳巴什的出賣,把營盤外圍的機關埋伏全部告知清軍,所有清軍很順利的通過了第二道防線,直撲明軍東大營。

吳巴什正在吃力的抵抗祖大壽的攻擊,本以為自己就算交代,寡不敵眾,自己人接連不斷的倒下,眼看就要不行了。就在這時清軍殺到。

真是久旱逢甘雨,吳巴什一見來了救兵,心裏踏實的多了,與多鐸、阿濟格兵合一處一起對抗明軍。

這邊的祖大壽與吳巴交手,打了一段時間,感覺到了自己有些老了,氣血不足,抬胳膊抬腿顯得不那麼利索,體力遠不如吳巴什。自己暗道,人老不講筋骨為能,自己才剛剛過了中年腰腿就不行了,日後可怎麼辦。

正邊打邊琢磨呢,聽見營外麵喊殺聲震天,怎麼回事,我的外圍不是有壕溝和機關陷阱嗎?怎麼敵人從何而來。

再怎麼想爺已經晚了,隻見大片滿洲鐵騎踏營而至,為首的兩員將,他都認識,一位正上多鐸,另一位是阿濟格。

看來自己的東大營已經不保了,哎!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三十六計走為上。不走也不行,自己東大營本來人馬不多,還有一部分倒戈投降,不是滿洲八旗的對手,無奈祖大壽咬著牙,含這恨撤退回錦州,把整個東大營拱手讓與他人。

祖大壽帶領殘兵敗將撤出戰場逃回錦州城。吳巴什看到祖大壽跑了,這顆懸著的心總算落在了平地,看到前來營救的清軍兩位頭領,心裏格外感激,上前撩衣服跪倒:“多謝二位親王及時搭救,小的感激不盡。”再三表示感謝。

多鐸、阿濟格與吳巴什客氣一番。三人來到大營商議一下,下一步該怎麼辦。吳巴什提議,現在倒不如趁熱打鐵,摟草打兔子,給他來個捎帶腳,掛角一將,直接把北大營也端掉,現在阻擋清軍的壕溝已經沒了作用,我們可以長驅直入直搗北大營。

多鐸與阿濟格認為這是條妙計,完全可以實施,馬不停蹄飛奔北大營。

北大營主將亞昆已經得知東大營丟失,自己前麵的壕溝已經失去意義,但是自己身為此處的主將絕不後退,人在營在,絕不投降。

吳巴什頭一個衝進北大營,正與亞昆碰麵,亞昆一見吳巴什破口大罵:“好奴才,你個吃裏扒外的敗類,我怎麼和你是同族,我都丟不起這個人,來來來,幾天你我大戰八百回合。”亞昆把吳巴什給罵的狗血噴頭,一文錢都不值,氣的吳巴什暴跳如雷。其實就是被人說的沒臉見人,當個叛徒也挺不容易的,叫人指來指去的,說過來叫過去的,聽難熬的。但是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情況下往往會出現叛徒,這也不足為奇,吳巴什就是個例子。

亞昆在怎麼厲害也不是三個人對手,麵對三倍於自己的強敵,亞昆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又算得了什麼,最後耗盡最後一絲力氣,倒在血泊之中。

清軍一天的功夫連奪兩座大營,濟爾哈朗高興的一夜沒合眼,沒想到皇上的妙計果然是高,真是有超人之處啊!

馬上濟爾哈朗召集所有人來商量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圍困錦州城,這才是最主要的問題。叛將吳巴什提議說道:“親王,小的知道要想長期圍困錦州,那就必須掐斷錦州城與外界的聯係,第一就是鬆山堡、第二就是南山堡,一旦把這兩處攻破並占領,那麼即使山海關與寧遠前來增援錦州也是徒勞無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