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提到洪承疇的出身以及他的仕途之路,他的功績大都是在平叛匪患時所積累的。
洪承疇治軍有方,鎮壓農民起義連連勝利,其部下孫傳庭俘殺高迎祥,並聯合孫傳庭又多次打敗李自成,統治階級內部頌聲大起,稱洪承疇的軍隊為“洪軍”。在取得一定戰果之後,洪承疇向崇禎皇帝上書請求留餉銀20萬兩,一部分作軍費,一部分賑濟貧民。
他的幾位前任都身敗名裂,唯有洪承疇的軍隊屢戰屢勝,麵對各種起義的農民軍打的遊刃有餘,大有扭轉乾坤之態勢。
崇禎非常賞識他,加封了各種官爵,最後達到了三邊總督一職。
列為,三邊總督,這官可是不小。在明朝北方總共才九邊,而洪承疇自己就掌握三邊,手握重兵幾十萬,那得多大的勢利。崇禎把整個西北給了洪承疇。,可見崇禎帝對這位賣豆腐出身的都督多麼信任。
確實如此,有文獻記載;洪承疇為明朝大臣時,深受崇禎皇帝寵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廳堂掛出一副對聯:“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
其實崇禎想起來洪承疇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清軍派出許多支小股勢利越過長城流竄至中原內地,而恰巧正在剿匪的洪承疇奉命進京勤王。剛好,發生了錦州危機,那麼理所當然的就會想起洪承疇。
於是,崇禎帝刷刷點點寫好聖旨,命洪承疇為薊遼督師,領兵部尚書銜,賜封太子太保,管帶八位總兵,馬步軍兵一十二萬,糧草火藥器械充足,前去錦州營救祖大壽。
看來啊,明朝家底還是很厚實的,居然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調齊十多萬大軍,預備下充足的糧草,估計崇禎把最後那點家當全搭進去了,禍害沒了也就省心了。
此時的洪承疇為了進京勤王,已於早些時進了京城。說句心裏話洪承疇是迫不得已而來的,但凡又一線之路都不來。因為在這段時間裏剿匪大業已經多明朝十分有利,義軍李自成遇到洪承疇的軍隊節節敗退,根本伸不上手,眼瞅著就要被合圍,就在這關鍵時刻,偏偏皇上連發聖旨調自己去解錦州危機,無奈之下,隻得放棄眼前這塊肥肉,帶領大軍回師。
當自己得到聖旨說去解錦州之圍時,洪承疇可是犯難來,這可真是風水輪流轉,沒想到轉來轉去的輪到自己了。遼東這個地方可不咋滴啊!那缺德地方誰去誰倒黴,誰去誰送死。像什麼袁應泰、熊廷弼、袁崇煥,他們那個有好下場了。嘿嘿,這回倒好,難道大禍臨頭了不成。
總而言之,洪承疇是一百二十個不願意去,怎奈皇明難為不得不去。
這一日崇禎在自己的西華廳準備接見洪承疇,命人擺在豐盛酒宴要犒勞一下這位愛臣。不過崇禎又以琢磨,老沒見到洪承疇是不是該給他一個下馬威啊!
於是又改變了主意,先叫他來見自己,自己呢,要把帝王相擺足。
洪承疇老早就等下西華廳外連動都不敢亂動,怕驚駕。
這時小太監跑來說道:“萬歲有旨叫洪承疇進去麵聖。”
洪承疇謝過之後走進西華廳。崇禎就在龍椅上坐著,看見洪承疇進來跪在地下,崇禎叫他抬頭後,洪承疇不敢不尊,抬起頭來,可沒有皇上命令他低頭,他就得一直抬頭,否則就是一個欺君的罪名!雖然他抬著頭,但是眼睛不能正視皇帝的,眼睛是朝下看的。
皇帝象征著在某個領域具有決定權的一方,大到論生死,小到隨時侮辱他人,大臣象征著不願放棄既有的位置和利益,無自己主見,隻能迎合的群體,大到助紂為虐,小到肆意漠視他人,大搖大擺在路上走的動物們是最底層的大眾,無力改變現狀隻有改變自己。
崇禎問道:“卿家公務可繁忙麼?”
這問的不是廢話嗎,再怎麼忙也得說不忙。
洪承疇答道:“不忙、不忙……”洪承疇心裏卻在謾罵,滾你奶奶個卷的,人家正忙著剿匪你卻給來一杠子。
崇禎一笑:“哈哈,愛卿不必拘謹,朕跟你開個玩笑罷了。”說這話崇禎站起親自攙扶起洪承疇,並攜手攬腕一同走進會客廳。
等一進來,裏麵早就擺設一新,
正中間一張皇室黃檀木製八仙桌,三彎腿製式,牙板加了很多如拐子龍、浮雕龍案裝飾性的部件,美觀性很強,做工很精巧。兩張鐵梨木製浮雕龍紋太師椅,顯得雍容華貴。
再往桌子上觀瞧,三道菜品,一道主食,分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