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以及筆架山的糧草足夠十三大軍吃上一年,嗯,不錯啊!我料滿清絕不可能耗過我軍。
洪承疇滿滿自信,對自己的退敵之策深感叫絕。
可是吳三桂心情不好受,心裏火急火燎的,恨不得一下拿下南山就出錦州的舅父大人。
這就叫是親三分向,爹親叔大,娘親舅大。
這天主動找到洪承疇請令出戰南山,洪承疇知道這位小將救舅心切,好言安慰於他,等明日即時開戰。
到了第二天,洪承疇天沒亮就起來了,身邊五六個家人服侍身邊,把多年不穿的皇上欽賜的黃金寶甲拿出來,今天出戰穿套吉利的鎧甲,一來表示對皇上的忠心,二來漲漲軍威。
下人們忙乎好大一會幫洪承疇穿戴好。
三聲軍鼓響,五通戰鼓擂,很快八家總兵相繼到齊,在中軍帳兩旁一站把目光落在洪承疇的座位上。
不大功夫,隻聽後麵有人咳嗽一聲,在屏風後麵走出洪承疇。
隻見他,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四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麵吞頭大葉黃金連環鎧,腰係勒甲玲瓏獅蠻寶帶,?護心鏡冰盤如月,素羅袍虎體遮嚴,襻甲絛擰成九股,魚褟尾龍滾浪翻,大紅中衣腳下一雙黃綾緞虎頭(經皇上允許)。
燕頷虎須令人敬,龍驤虎步非凡等,人前人後顯得百步的威風。
洪承疇端坐在帥位之上,懷抱尚方寶劍,麵帶嚴肅,臉上陰沉沉的,讓人看著有些膽寒。
這就叫話是攔路虎,衣服是慎人毛,洪承疇份兒在那擺著呢!
再看洪承疇喝道:“來啊,中軍官點卯。”
中軍官開始點名,看有哪個遲到的軍法處置。
點卯過後無人缺席,洪承疇滿意的點點頭,看看左右,心裏略有得意,自己一個苦孩子出身,到今天這一步真不容易,我可真是自學成才,現在已經是一人之上眾人之下,即使當年的韓信也不過於此。小樣兒,我也有今天…
洪承疇開始說道:“承蒙天子厚恩,哼九(字)不才,做了薊遼督師,實屬有愧於大明。不過,身為臣子理應為國分憂,救困於黎民百姓水火之中。今我天朝大軍駐紮鬆山,對麵就是錦州及南山,我朝之幹將能臣祖大壽被困於此,隻困得裏無糧台外無救兵。然而,清奴不顧外交禮儀,要把錦城百姓餓死於城中,其心何其毒也,本帥之所以遲遲不肯動兵就是因為有好生之德,給他們留機會,可偏偏清奴不利用此機會逃命,反而更加囂張,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給臉不要臉,負隅頑抗。他們這樣做令我表示遺憾,表示惋惜,真是一點麵子也不講。那麼,今日我勢必與清奴決一雌雄,必須打疼他們,打怕他們,叫他們知道馬王爺幾隻眼。”
洪承疇越說越來勁,越說越過癮,把天下大事做了深度的剖析。有的人聽完這番話被感動的兩淚縱橫,頓足捶胸,催人尿下(站半天憋不住了)。
說完話,洪承疇感到嗓子眼幹,身上也被汗水打透了,這時天氣正直七八月份,能不熱嗎!有人拿來水壺給洪承疇倒水,洪承疇一連喝了三大碗,解渴、過癮。
等洪承疇緩緩精神頭開始點將,一伸手在令盒裏抽出第一支大令,說道:“這頭仗勝,仗仗勝。前者吳三桂將軍大戰於杏山、鬆山取得完勝,給咱們明軍開了個好頭。今日奪取南山必須給我旗開得勝馬到功成,違令者斬……”
底下一片附和:“大帥英明,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好,你們仔細聽真;宣府總兵楊國柱聽令。”
在一旁的楊國柱聽見點到自己的名字大踏步往前邁出一步:“卑職在此,大帥哪方差遣。”
“本帥命你帶領一萬五千人馬發兵攻取南山,必須在一日拿下南山西石門,別看南山雖小可幹係甚大,此乃錦州南麵門戶,不得有誤,你可清楚。”
“卑職明白。”說完接過大令轉身挺胸昂頭走出大營。
楊國柱走出大營心裏嘀咕:“這頭三出沒好戲,我當如何?”他怎麼想咱不表,再說大營。
洪承疇拿出第二支令箭看了看帳前的幾位總兵,眼光落在吳三桂的身上:“吳總兵年輕有為,這第二支令箭就交給你,你領人馬一萬五去攻打南山的東石門,東石門你也知道,防守更加嚴密,你膽大心細可當此任。”
吳三桂終於等到這一天,心裏有些激動,上前接過大令謝過洪承疇,轉身離去。
今日洪承疇隻分兵兩路然後散帳,咱們單表宣府總兵楊國柱,統領人馬一萬五千人出鬆山直逼南山西石門。
其實南山上麵最寬處隻有百餘米,石頭城最寬出也不過如此,雖然南山是個小慢坡的山勢,想強攻也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