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皇太極的病情還有一段曆史。
皇太極的生辰八字是生於辛辰年亥月,這一年出生屬於黑龍,主凶不吉利。
而他本人生來麵色赤紅,眉清目秀,行動穩健,舉止端莊。
他聰明伶俐,耳目所經,一聽不忘,一見即識,在逐步完成統一女真各部的基礎上,皇太極幫助他父親努爾哈赤建立了新的後金。即將進入丁巳大運,傷官見官,50歲時,因心愛的哀妃之死,他身體立刻變得虛弱了。
那麼皇太極患的是什麼病呢?
我們說過,皇太極有一個老毛病,即鼻衄。由此而引起的必是頭暈目眩,周身無力。我們從清稿上可以看出皇太極有病的明確記載。崇德五年,錦州圍城剛剛開始時,皇太極就病倒了。《清史稿》載:崇德五年七月,《清史稿》載:“上幸鞍山溫泉。”
《清太宗實錄》上說:“聖躬違和。”這次病想必相當沉重,否則皇太極不會在滅明大計剛剛實施之際,去鞍山療養。
我在另一出處裏查到一些同樣記載皇太極有病的記載;
《沈陽狀啟》庚辰年”記載:崇德五年二月三十日,皇太極宴請“二大君”。但因皇太極有“微恙”,不能出席落座。同年七月初三日,皇太極吩咐,火速將兩馱藥用青竹送到沈陽故宮,為皇太極治病。
同年七月二十日,因“皇帝有疾”,所以大赦死罪犯人,以示皇恩浩蕩。到了當年的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極病情加重,實在堅持不住了,隻好扔下朝廷的軍政大事,率領皇後、諸位嬪妃,於當天申時(下午3時至5時),出了德盛門(大南門),直奔鞍山溫泉治病去了。
《清太宗專帝實錄》卷五十二記載,皇太極在鞍山溫泉療養了一個多月後,至崇德五年九月初二,皇太極覺得身體稍見好轉,決定返回盛京(沈陽)。同年農曆十月初,皇太極認為已經祛除了風邪,身體強健勝過從前。然而,《沈陽狀啟》庚辰年記載,崇德五年十月二十五日,皇太極呼吸不平穩,不能長時間坐著,更不能參加宴會。農曆十月二十五日是皇太極的誕辰日,過生日都未能設宴,足見皇太極的病情何等嚴重。《沈陽狀啟》庚長年記載,崇德五年十二月初六日,朝鮮世子大君鳳林回國,隻有範文程款待、送行。範文程解釋說:凡是為貴賓送行時,皇太極都要接見、設宴款待。不巧的是,皇太極偶感風寒,未能接見、宴請鳳林大君,絕對不是有意怠慢。史料記載,此後的崇德六年(1641年)上半年,皇太極一直處在藥療之中。
《清史稿·太宗本紀一》記載:“上儀表奇偉,聰睿絕倫,顏若渥丹寒而不慓。”根據這段文字,我們可以判斷皇太極身體一定很胖,瘦人肯定不會寒而不憟的。皇太極到了中年,身體越發胖起來,他一生喜愛兩匹戰馬一個叫大白,一個叫小白,由於過胖,他騎大白一天僅能行五十裏,騎小白才免強行一百裏。
現在看,胖人易患的大多是心血管病,估計皇太極是因高血壓造成中風,以至身體多病不無原因。
皇太極的病情一直沒好,這早就有所體現,比如在對錦州合圍期間皇太極一直臥病在床。
清史稿記載:“聖躬違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係人犯,俱令集大清門前,悉予寬釋。”這次病估計來得更猛,以至不得不用大赦的方法,求得上蒼的保佑。
據記載;漢官都察院參政祖可法、張存仁上書:“皇上天縱神武,德被遐方,以仁心愛萬民,以仁政治宇內,凡養民恤民,無不周摯,雖當大業創興,實萬世之聖主,當代之明君也。臣聞有道者,天賜純嘏;福履者,景運靈長。今皇上道德醇備,福壽兼隆,雖偶爾不豫,輒獲康吉,天之眷皇躬也昭昭矣,舉國臣民不勝歡忭。伏願皇上保護聖躬,上答天心,下慰人望。近見政事給予繁,動勞睿慮,各旗、六部諸大臣虛設何裨?凡心勞則氣動,更願皇上清心定誌,一切細務,付部臣分理,至軍國大事方可奏聞。況大業垂成,外國來歸,正聖心慰悅之時,亦可稍輟憂勞。且時當食足兵強,皇上宜暫出遊獵,以適上心。臣等謬任言官,惟以聖躬為重,伏望息慮養神,幸甚!”
皇太極閱後立即批示道:“所奏良是。朕之親理代辦處機,非好勞也,因部臣不能分理,是用躬自裁斷。今後諸務可令和碩鄭親王,和碩睿親王,和碩肅親王一,多羅武英郡王合議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