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筆架山,是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從海岸到筆架山島有一條長1620米,高出海灘的砂石路,人曰“天橋”,經過多位專家論證,是地貌特征最典型、觀賞時間最長、造型最優美、潮汐規律天然完整、研究價值極高的世界陸連島奇觀,堪稱“天下一絕”。前聯合國副秘書長冀朝鑄先生曾賦詩讚曰:“浩瀚渤海灣,絕景筆架山;退潮通一路,潮漲走千帆。”山島文物古跡眾多,自然景點密集。
在筆架山的頂端民國時期修建的一座道教寺院--三清閣。三清閣是島上古建築中的代表,因其六層上下為全石仿木製結構,沒有一釘一木而文明。閣內供奉著四十八尊佛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六層上供奉神話中的開天辟地之神——盤古氏,為天下眾神之首,是為國內罕見。
三清閣全是用石料砌成,身純用花崗石仿木結構建造,6層,通高2.6米。層樓聳立,上出雲表,一、二層為樓台式,麵闊5間。拱形石門窗上有浮雕紋飾,四周有回廊,三至五層為寶塔式,平麵呈八角形,建於二層頂上正中,無塔簷,繞以螺旋形石階梯,可旋轉上登閣頂。頂層形式仿八角亭,單簷八角攢尖頂,飛簷翹角。整個建築,設計別致嚴密,集樓台、寶塔、角亭於一體,風格獨具。閣內現僧釋道三教雕像43尊,各高2米上下,均為漢白玉雕坐像,雕工樸實,麵相端正,衣紋流暢自然。登閣頂眺望,使人心曠神怡。
說實話,每次來到三清閣真就不想走,幻想著這要是我的小別墅該多好哈,摟幾個美女生一堆孩子在裏麵過日子該有多美。
2010年在韓國順天召開的年會上,通過表決方式同意支持並與IFLA和錦州市攜手聯合舉辦2013中國錦州世界園林博覽會。本屆世園會於2013年5月10日至10月31日在錦州龍棲灣新區舉辦,為期5個多月。本屆世園會將以“城市與海和諧未來”為主題,突出海洋特色,彰顯海洋文化,宣傳海洋文明。
我們市政府為了鼓勵本地市民前去參加世園會,特意每人發放一張門票。反正我是沒去,沒那閑工夫。
閑言少敘,就是因為筆架山有自然形成的天橋,洪承疇才把糧草囤積於此。漲潮時候可以當做天然的屏障(滿清不善水戰),落潮後天然的甬路便可通行,島上又有守軍把守,易守難攻,真乃天然的後勤基地。
劉士勳趕到筆架山,馬不停蹄開始盤點島上的糧食數目。過完數開始組織士兵搬運到牛車上,一輛輛牛車排成長龍,一眼望不到頭。
此時天色漸晚,有人提議天黑不好裝車費火費燈,倒不如休息一日,來日再裝車也不晚。
劉士勳一琢磨也是這麼回事,不差一天半天的,決定全體將士當夜晚間歇息,來日再幹。
外麵打罷了三聲鑼響,已到了三更天。正當人們熟睡之時,突然不遠處響起來雜亂的馬蹄聲,聲音由遠極近。緊接著喊殺聲四起,戰馬嘶鳴聲不絕於耳。
正在睡夢中的劉士勳被這突如其來的喊殺聲所驚醒,一屁股坐了起來,迷得糊的不知外麵發生了什麼事情。心裏納納悶,怎麼回事,這裏會出現喊殺聲。仔細又聽了聽外麵,馬蹄子聲響如爆豆。
立刻他想到會不會是敵軍偷營劫寨?
啊呀,不妙,肯定是這麼回事。
說個不妙,房們一下被撞開,打外麵跑進報信的。
“將軍大事不好,不知打哪來的清軍不知有多少人馬,已經衝進島內,見人就殺,逢人便宰,現在已經放火燒了糧草庫……”
劉士勳聞聽此言好一似被雷擊中一般,都傻到那了。
咱們前文講了,皇太極兩路分兵派將;一路偷襲筆架山的糧草,一路取塔山截擊明軍後路。
阿濟格帶領本部人馬不敢走正麵,隻能順著大淩河沿岸一直南下,一路真就不好走,遍地荊棘山石急難行走。可是,清軍弟兄不畏艱辛,排除萬難,同心協力,共度難關,在劉士勳剛到不久便趕到筆架山附近,白天全部隱蔽起來不敢暴露目標。到了晚上,海水退潮天橋露出水麵,有人偷偷的報告給阿濟格,發現明軍在大批量運輸糧食,看樣子是往鬆錦方向運動,不過好像今晚運不走。
阿濟格暗喜,這是好機會,就是今夜火燒糧台。
就這樣,到了晚上這一路清軍才發動進攻,趁著海水落水之際衝上筆架山。
守軍沒有開炮反擊清軍的進攻嗎?誰也沒料想敵軍會繞道長途奔襲筆架山那!雖然島上也配備了標準火器,但是這幾天海麵特潮濕,火藥有些返潮,一個個都變成啞炮,根本打不出去炮彈,真是越渴越吃鹽,明軍就指著火器出彩呢,結果還掉鏈子了。沒辦法隻能用弓弩予以還擊,可是天黑弓弩射不準敵人,不多時清軍便占領了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