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準備突圍(1 / 2)

阿濟格一人力抵大明四位總兵,其實阿濟格撿便宜了,別看四總兵在人數↑占絕對優勢,可他們都沒怎麼吃飯,隻是在杏山與小虹螺山吃那麼幾口,也就三分飽,輪動武器的力氣都勉強使出,即便人多也鬥不過一個阿濟格。

五個五匹馬跟走馬燈相似,叮叮當當,你來我往站在一處。後麵的軍兵也沒閑著,兵對兵、將對將,兩麵人馬加在一起三萬出頭,場麵也算不小。

五個人打來打去誰也沒吃虧誰也沒得著便宜,吳三桂心裏起急不想在此消耗太多時間,怕清軍大部隊在來增援豈不想逃走都來不及。打著打著,冷不丁的吳三桂槍裏加鞭,由於沒有力氣,舉起鋼鞭想砸阿濟格,結果一下掃到對方馬大胯上。阿濟格坐下這匹馬受了驚嚇不聽使喚,阿濟格一看算了,再打下去自己肯定撿不著好糞,虛晃幾下撥轉馬頭退回筆架山待命。

吳三桂等人見清軍撤退,這心裏才算踏實,看來這裏也不能久留,他們幾人也進入塔山。

他們與先到的白廣恩與馬科等人相見是抱頭痛哭,真難道就是報應嗎,報應來的如此之快。哭聲,滿屋子的哭聲,幾位大男人在一起放聲嚎哭,整個塔山都顯得格外陰霾。

十三萬大軍沒出幾天的功夫就連本喪湯毀於一旦,能不難過嗎。取得時候一個個都是趾高氣揚。神采奕奕的。等回來時被人家打的跟龜孫子一樣,還有何麵目去見皇上去見中原父老。其實這幾位總兵裏最最擔心的就是總兵王樸,他現在是啞巴吃餃子--心裏有數。知道這次落得這個下場就是自己挑頭先逃跑的,禍打根頭起,皇上肯定會追究此事,悔不該一時頭腦發熱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各種慚愧、內疚、痛心和崇敬的混合之情,像海潮般地衝擊著王樸的內心。人家別人都是跟自己吃鍋烙的,而且看到別人眼色都是那樣看著自己,不用說這時王樸心裏有多難過,巴不得有條地縫鑽進去躲起來才好。

而吳三桂麵對黑夜,麵對寂靜,虔誠地懺悔著自己的過激行為,心像數萬跟鋼針插著,他的嗓子像是被什麼東西塞住了,無比的難過,無力地倒下去,放身大哭,後悔自己做的一切,錦州城裏的舅父大人能不能原諒自己?

其他幾位總兵也是想著自己的心事,每個人都藏不住悔恨,更藏不住憂傷,這是不說出來而已。

王樸、吳三桂、白廣恩、李明輔、唐通、馬科等人在塔山休整一夜,次日回奔寧遠咱們不表。

在表清軍,阿濟格與豪格他們形成一個扇子麵形狀圍追堵截明軍殘部,肯能是認為這場伏擊戰基本勝負已定,所幸咱們玩個漂亮,把明軍殘部往海邊上趕,就像農村趕鴨子一樣,最後把明軍逼的實在無路可走,幹脆咱們投海算了。不幸的是這些明軍剛到筆架山的時候,便被清軍的鐵騎兩路夾擊。北麵是豪格的軍隊,南麵是阿濟格的騎兵,兩下正好把逃回來的明軍包圍一頓亂打,把明軍將士逼急了,往大海裏麵跑,即使是投海自盡也不淪為清奴。

說道這裏,我想當時的明軍會有一種想法,那就是知道落在清軍手裏肯定沒好,倒不如一死或是借水遁逃脫。其實啊在過去古代打仗失敗的一方,一旦被人抓住做俘虜無外乎有這幾種可能。

第一,抓住作為奴隸販賣,或者用來從事采礦等活動。

第二,直接殺掉。俘虜也是要吃喝的,帶上的話會降低行軍速速,消耗糧草。

第三,留作人質。隻有重要的人才會成為人質,用來威脅對方或者換回自己人。

明軍將士看到如此情景逃回寧走陸路肯定不可能了,倒不如順著大海遊到寧遠。雖然自己水性不太好,但是來個狗刨啥的也能劃了到寧遠。

結果明軍紛紛跳入大海,有的會點水性的可以在海裏暫時躲避災禍,不會水的也跟著瞎起哄跳入大海,結果沒被清軍殺死反倒被海水淹死。渤海海麵上漂浮大量明軍屍體,這些死漂被海水灌的是肚大如鼓,可到成全了海裏麵水族們,魚鱉蝦蟹、章魚墨鬥算是開了個生日派對,人肉大餐可勁造。

這時候的洪承疇自那一夜突圍未果又被圍困在鬆山城裏,此時的他真是一籌莫展,這回洪承疇可算是犯愁嘍!胸中的苦悶讓洪承疇無法壓抑這場失敗的煩躁,內心的憂愁使他不能承受生命的這樣殘酷的打擊。手下軍兵就那麼幾萬人,最關鍵的沒有糧草大家都在挨餓,他們又想到手下幾位總兵官。現在洪承疇才算弄明白原來是王樸還有那吳三桂帶頭開溜的,恨得洪承疇咯吱、咯吱牙齒差點咬碎。恨自己看錯了人,自己懊悔呦!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吳三桂你小子忒不夠哥們意思,我對你可算一百個到頭的了,到最後跟我玩失蹤,你先溜了,把我們擱到這塊給人家當靶子,你丫,你最終會受到法律的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