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寺、廣濟寺塔均建於遼代清寧年間,寺內除大殿基座部分構件為遼代原物外,餘者均為清道光時期所建。廣濟寺塔屬典型的遼代佛塔,為八角十三級密簷式實心磚塔。經1996年按原貌進行全麵維修後,塔高71.25米。廣濟寺塔在東北乃至全國古塔當中要算是比較高大的了,但它大而不憨,給人以壯美之感。塔上磚雕無不細膩逼真,每件雕刻都可稱得上是精美的藝術品。不僅如此,裏麵還有幾處非常別致的建築群。
錦州天後宮
錦州天後宮坐落在廣濟寺西側,始建於清雍正年間,是江、浙、閩等地客商把媽祖文化從福建湄州祖廟傳到錦州,並建宮以祀。錦州天後宮可稱得上北方最大,名冠江南,特別是宮內磚、石、木雕刻精美異常,顯示出錦州豐富的文化底蘊。
毅軍昭忠祠
廣濟寺東北隅建有錦州毅軍昭忠祠。祠又是清光緒皇帝禦敕,為中日甲午戰爭陸戰中所犧牲的毅軍將士而建。祠內供奉死難將士靈牌300餘塊,祠外豎有《敕建毅軍昭忠祠碑》,是全國唯一記載中日甲午戰爭陸戰的紀事碑,現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觀音閣
廣濟寺前建有觀音閣,閣為明代所建,清代多次維修,建築布局精巧玲瓏,裏麵出家的全是尼姑。小時候我到裏麵玩的時候無意中撞鍾,還被尼姑批評了我幾句,我當時的回答差點氣死她們,我說道:“不信神、不信鬼,隻信自己胳膊腿。”
綜觀廣濟寺古建築群,實為五組建築,以其建築功能,體現出不同類型的文化內涵,它們各自為政,又渾為一體,向人們昭示著古城錦州的曆史和文明。
過去我們這裏有句俗話;錦州塔大,義縣佛大。
古塔是錦州標誌性建築,是錦州的城標,有獨特的曆史滄桑感,令人敬畏。現在的新塔不是古塔了,沒有了原來的風韻,六七十年代時的古塔,由於磚塊不斷脫落,可以看到從塔心橫著支出許多木棍,黃昏時分,許多烏鴉停在上麵,堪稱錦州八景之一:古塔昏鴉原指錦州城內大廣濟寺前的遼塔,於夏季黃昏,日落西山,在晚霞餘暉的映襯下,有成群的鴉雀繞塔翻飛嬉戲,給古城增添了一派生機,黃昏時分觀“古塔昏鴉”別有情趣。
“古塔昏鴉”成為錦州著名的八景之一。如今鴉去燕來,不減當年情趣,被評為新十佳景之一“古塔朝暉”,成為重點文化旅遊場所。
修繕後的大塔真就是大變樣,再也不像過去那樣破爛不堪,並且在新修的塔尖上麵安裝了五個大的金屬空心球子,裏麵放著錦州的五樣土特產品;至於放的是什麼,我就知道一樣是錦州小菜。
咱們書歸正文;祖大壽看到廣濟寺大塔的塔尖想到了一樁事情,腦子裏靈機一動想了個奇葩的主意,心裏暗喜;我何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呢!於是祖大壽回到屋內拿起筆墨紙硯些了封信,寫罷之後差派專人出城去清營當麵交給皇太極。
返回頭再說清營,清軍打破了鬆山城活捉了洪承疇,先是把洪承疇送回盛京。幹嘛還是送回呢,而不是押解回盛京。原因是皇太極真的喜愛洪承疇,無論是在哪一方麵,比如在名望、身份、才能,反正就是遇到了好同誌好基友。
皇太極自己沒有急於回盛京,因為還有一個人未能收降,那就是錦州城裏的祖大壽。清軍開始還以為明庭會繼續派軍隊來營救祖大壽,可等了一個月沒有一點消息。於是皇太極命令收縮兵力合圍錦州。皇太極心裏也跟著較勁,就為了你一個祖大壽我特麼擱這裏耗了兩年,費了多少糧食物資,這一次必須堅決把你打掉、吃掉。多爾袞依舊是前線總指揮,別看皇太極有意無意的在排擠他,可改用他的時候必須用他。皇太極就發現多爾袞確實是把雙刃劍,用好了非常犀利,用不好會把自己傷著。另外委派濟爾哈朗帶領一隊人馬去試探性的攻打寧遠,順便摟草打兔子,說不定還能拿下山海關。
咱們長話短說,這一日正有清軍在小淩河沿岸巡邏,忽然發現打錦州方向來了一個人,幾個哨兵將其拿下帶回大營審問。被俘之人正是祖大壽派來下書與皇太極的,這時在大營之內的多爾袞聽到這個消息有些意外,馬上進行審問。這個人見到多爾袞並沒有說太多話,隻是要求見皇太極。多爾袞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派人去鬆山城裏告知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