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福王(1)(1 / 2)

熊文燦也算倒黴的,本來可以在福建繼續施展才能大幹一番事業。不過事宜願為啊,崇禎十年四月再升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使,同時總理直棣、山西、河南、陝西、湖廣、四川等省軍務。負責平定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所謂“十三家”農民起義軍。他在對農民起義軍的討伐中,仍采用曾在福建大獲成功的招撫策略,崇禎十年十月先後招撫了張獻忠、劉國能部,相繼又招降了羅汝才、左革裏等部,除李自成外的十二家農民起義軍全被招降。崇禎十二年二月,張獻忠帶頭反水,再舉義旗,羅汝才等部在各地紛紛響應,一時間朝野震動,崇禎帝聞變大怒,詔削熊文燦官職,責令其戴罪視事。七月張獻忠在羅英山大敗明軍總兵左良玉,崇禎帝即命楊嗣昌救援督戰,同時逮熊文燦下獄,次年(1640年)以撫議誤國罪斬首於北京西市,卒年六十七歲。

李自成的第四個死敵洪承疇。

咱們前文書講過洪承疇的事跡,在這裏就不重複。洪承疇治軍有方,鎮壓農民起義連連勝利,俘殺高迎祥,又多次打敗李自成,統治階級內部頌聲大起,稱洪承疇的軍隊為“洪軍”。在取得一定戰果之後,洪承疇向崇禎皇帝上書請求留餉銀20萬兩,一部分作軍費,一部分賑濟貧民。

崇禎十二年(1639年)十月,陝西最後一股“賊軍”——李自成部在流竄途中,被洪承疇令總兵馬科、左光先領兵截擊。李自成回師轉東,洪承疇又令曹變蛟潼關設伏邀擊,李自成大敗,僅餘18騎走入陝南商洛山中,農民起義陷入低潮。

李自成與明軍名將周旋十餘載,有獲勝更有失敗。但是他那種鍥而不舍的革命精神指導著農民軍繼續戰鬥到底。

就這樣義軍們繼續征戰四川、甘肅、陝西一帶。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策略,限製農民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最後殲滅。此舉在兩年內頗見成效。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崇禎十年(1637年),朱由檢再命熊文燦為五省總督,增派禁軍1200人,組織新的圍剿。李自成進軍四川,一度破城十餘座,並攻克甘肅的寧州、羌州,入七盤關,但在崇禎十一年(1638年)返陝時,在洮河一帶遭洪承疇及孫傳庭軍襲擊,敗走岷州。與此同時,張獻忠在南陽亦為左良玉軍擊敗,負傷退穀城。熊文燦遂改圍剿為招撫。劉國能、張天琳、張獻忠、羅汝才先後降明或就撫。李自成率殘部活動於川陝邊境山區。

李自成遭受到多方官兵的鎮壓,一直沒有倒下,隻要自己有三寸氣在就能東山再起死灰複燃。結果正如他所願,洪承疇被緊急調往遼東去解鬆錦之圍,就利用這短暫歇息之機迅速壯大隊伍,由僅剩17騎士轉變為擁有三十萬大軍的不可戰勝的力量。

李自成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洛陽城,因為那裏住這個NB人物,他就是福旺--朱常洵。

提到朱常洵想必大家都是知道這個人物,朱常洵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鄭貴妃在萬曆十四年所生,為第三子。而在此之前的萬曆十年八月,王恭妃生長子朱常洛。明神宗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被眾大臣、孝定李太後極力反對,史稱“國本之爭”。就因為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15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神宗因此荒廢朝政以示抗議。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不得已讓步,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朱常洵為福王。這個萬曆老兒二十年不理朝政,這在前文書裏已經介紹過了,書不重敘。

咱們這裏簡單的介紹一下朱常洵這個人。

被封為福王不久後便完婚,婚費達三十萬金,真TM有錢啊!現在咱們一般家庭結婚費用大約百萬左右(房子50萬,裝修彩禮20萬,汽車10萬),官二代富二代結婚費用也不過幾百萬。福王大婚動用三十萬金,至於什麼金,是黃金還是黃銅我沒查過。假如是黃金,三十萬兩的話折合人民幣是30億人民幣,這還是保守估計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