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主張遷都(1 / 2)

左良玉戰敗退守湖廣不敢出戰,李自成大軍繼續北上準備渡黃河,一旦過了黃河就可以直取北京城。可警報傳來,陝西總督兼兵部尚書孫傳庭發兵十萬出潼關前來‘剿匪’。李自成聽完大怒;“一個孫傳庭還敢反了天,待我生擒於他。”

這話還得從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說起,當時朝廷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隨後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兵部侍郎張鳳翔“進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隻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

崇禎帝不從,孫傳庭不欲倉促出戰,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傳庭不得已在八月親率白廣恩、高傑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同時檄左良玉西上,總兵陳永福、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九月,孫傳庭在汝州(河南郟縣)兵敗,李自成一日內追殺四百裏地,直攆孟津,明軍四萬餘人戰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644年一月,李自成攻下長安城(今陝西西安),長安城六朝古都,西漢、隋唐都是以這裏為都城。李自成自不例外,認為自己可以稱帝,隨後李自成在長安登基稱帝,國號大順,改長安為西京,定為國都,年號永昌元年。

做了皇帝就是與王爺不一樣,李自成一改往日的親和,總是昂著頭,大搖大擺地從眾人當中走過。他搖晃著腦袋,撇著嘴,似笑非笑一臉的滿不在乎與得意,崇禎小兒的紫禁城用不了幾日就是我大順王朝的新都城。

就在此時,在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建立的農民政權。崇禎十七年(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巡府龍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嬪妃全部自殺身亡,其他官員當了俘虜。義軍進入成都號稱60萬大軍,很快控製了四川大部分地區的州,縣,在成都,張獻忠先號稱秦王,接著宣告建立大西國,改元大順。建立健全製度,後稱帝,以成都為西京。

而在遼東還有個順治皇帝,那麼此時的中國先後出現了四個皇帝,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事兒。

那麼崇禎早已得到河南戰敗的通報,孫傳庭也戰死了,這下可是壞了,老太太吃砒霜——沒治了。崇禎趕緊召開禦前會議,商量一下對策應敵。

崇禎末年的內閣已經沒什麼人了,被崇禎殺的殺,寡的寡,貶的貶,誰的命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都是吃大醬換來的。一部分老臣退歸林下隱身行,隻有那些半吊子還在朝中混飯吃。

崇禎帝已經要崩潰了,目前的形勢對自己非常不利。清軍接連攻占了山東、河北等地的許多州縣。張獻忠一路沿湖北、湖北奪關占地,準備全麵占領四川;更嚴重的是,李自成已西進潼關,占領了西安,控製了西北,並整頓兵馬要直取北京,大有稱王建國之勢。

麵對岌岌可危的形勢,崇禎老哥深思熟慮始終考慮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放棄北京轉而南遷南京。就目前形勢來說是最可行的辦法。如果自己重新回到明初立都之處,也許尚可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這樣明朝就不會這麼快的走向滅亡,待我緩過這口氣來的把你們這些妖人全部哢嚓了,一個不留。想到這裏崇禎非常興奮,馬上就要起草擬聖旨南遷。

可突然又止住了自己的行動,想起一個問題。如果自己親自擬聖旨下令全體在京官員帶家屬南遷,會不會引發京城的混亂,這樣給大家一種不安全感。另外,如果這個主意是從我嘴裏說出來的,群臣會不會在背地裏嘲笑我、譏諷我,說我是個貪生怕死之君不可輔佐,很有可能因為此事會遺臭萬年永世不得翻身!不可、不可。

最好崇禎想到了群臣,不如叫他們提出南遷的事宜,這樣我就可以順坡下驢答應他們的請求。一來;我的麵子上過得去,不會被後人寫史的人抓住把柄。二來;可以完成我複興的計劃。

崇禎馬上下詔旨明日早朝開在京官員擴大廷議公而決之。於是,公園1664年的正月初九早朝上,眾朝臣展開了唇槍舌戰,一派主張棄地而戰,另一派則主張不棄地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