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大戰一片石(一)(1 / 2)

麵對幾十萬的農民軍即將撲來,吳三桂並不示弱,決定以卵擊石大膽一試。帶領三萬精銳鐵騎在山海關與唐通的幾萬農民軍展開幾場有規模的衝突。

唐通還是了解吳三桂的,知道這小子不白給,那關寧鐵騎也是以一頂十,別看我手下有五六萬軍隊,可要想幾下把吳三桂幹趴下那是困難一些。他也是嚐試了一下,派出自己的精銳與吳三桂開戰,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損兵折將多大近千人,嚇的唐通不敢開關門,在城內一個勁的哼哼,這可咋辦、這可乍辦。大順皇帝非得責怪於我不可。

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北京來了援兵,原來是先鋒官劉宗敏大將及時趕到。

他怎麼來的呢?

原來李自成幾番招降吳三桂未果,又得到山海關急報,吳三桂猛攻山海關得手。李自成真就坐不住了。四月五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召集軍事會議,問問大家有何良策可以打破關寧鐵騎。

軍事牛金星說道:“陛下,現在必須派一員大將去鎮場子,鎮住那不可一世的吳三桂,我保舉劉宗敏前去即可。”

李自成應允,擬派大將劉宗敏出兵山海關。

劉宗敏一聽這話有些不樂意,他在京師享受還沒夠呢!不想這麼快就投入戰場,便竟頂撞說,大家都是做賊的,憑什麼你在京城享受,讓我去前線賣命?李自成好言相勸:“劉大將軍不可發孩子脾氣哦!你先去,待我把京城之事料理完在馳援你如何?”

劉宗敏無奈,隻好率隊親征。劉宗敏不好再推托帶兵去討吳三桂。

吳三桂與劉宗敏打了交手,結果打敗紅瓦店。沒辦法隻得退回中前所安頓。

吳三桂已經很是疲倦,真的人手不夠,但有不甘心自己的家仇大恨,那麼我怎麼辦,隻有一條出路,那就是向清朝乞師,但是我與滿清打的都激惱的,人家會為我出兵嗎?憑借我的人脈,我娘舅在那邊當大官,我前上司洪承疇也在那邊吃的開,他們二人曾經都給我發過密信叫我降清,不過都被我拒絕了。媽了個巴子的,看到滿洲人就惡心,梳個豬尾巴辮子,腦門剃的哇亮哇亮的,多難看。叫我留著頭型以後咋還泡妞哇!

投降是不可能的,不過可以緩和一下我們雙方的氣氛,我像他們借點兵,把這一難關度過去,到時候我多多給他們好處也就罷了。實在不行,我若打進北京做得天下,與你們滿清平分天下,把中國黃河以北給你們,我去開封或是南京當皇帝者總可以了吧!想到這裏吳三桂還寫了首詩,

人生自古一場夢,

夢到天涯睡獅醒。

踏平世間坎坷路,

一路走來太從容。

下筆千言皆武略,

字裏行間有雷霆。

天兵天將千百萬,

個個為我顯神勇。

吳三桂越琢磨越有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我要抓住機會,在大變革的浪潮中勇往直前。是在形勢日益緊張,深感危機的情況下作出的。清朝能否同意出兵,在吳三桂看來,確有相當把握。首先,清朝與農民軍各有著根本不同的利益,清朝不會願意看到一個農民政權成為他的新對手;同樣,農民軍也不會容忍關外的清朝覬覦它的利益。三桂利用清兵打農民軍,就成為可能。

其次,三桂的親屬如哥哥和姨夫、他的舅父祖大壽一家及他的好友張存仁、洪承疇等都已降清,他們肯定會勸說清朝君臣同意出兵。

再次,清朝已屢次向他發出過招降的信息,對他抱有好感,他自信自己在危難之時,清朝也會積極考慮給予幫助。退一步說,即使這些情況都不存在,三桂也隻有冒險一試了。

三桂命書吏起草了一封自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請兵的信,全文如下:

三桂初蒙我先帝拔擢,以蚊負之身荷遼東總兵重任。王之威望,素所深慕,但春秋之義,交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人臣之誼,諒王亦知之。

今我國以寧遠右偏孤立之故,令三桂棄寧遠而鎮山海,思欲堅守東陲而鞏固京師也。不意流寇逆天犯闕,以彼狗偷烏合之眾,何能成事!但京城人心不固,奸黨開門納款,先帝不幸,九廟灰燼。今賊首僭稱尊號,擄掠婦女財帛,罪惡已極,誠赤眉、綠林、黃巢、(安)祿山之流,天人共憤,眾誌已離,其敗可立而待也。我國積德累仁,謳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晉文公、漢光武之中興者,容或有之;遠近已起義兵,羽檄交馳,山左江北,密如星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