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獲勝(1 / 2)

一連三日,清軍繼續圍困居庸關,眾將無不著急。

孫承宗連打咳聲:“駙馬,怎麼辦,連您也被困城內,據觀察,清軍還不斷增兵,看來我們夠嗆。京畿所有部隊都在城內。”

“老都師休要晦氣,什麼叫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你就等著瞧吧!”

清軍似乎對居庸關很感興趣,始終圍困還不斷增兵。根本不去攻打北京城,這可給了我軍極大的緩衝餘地。

這一日,從通州方向傳來的無比巨響,轟鳴火炮聲鳴。我蹬上製高點用望遠鏡看到來了一支軍隊,黑壓壓看不到邊際,頭了一杆特大號的繡旗,上繡一個巨大的袁字,是我們的援軍到了。

這下可好了,我們兵合一處,將打一家。

前世我了解袁崇煥是怎麼死的,

崇禎二年(1629)十月,後金汗皇太極突如其來地發動了一次大膽而冒險的軍事行動。他繞過明朝重兵屯守的遼西防線,率領10萬大軍,避開山海關,輕而易舉地突破了北長城潘家口、洪山口等邊鎮闖入關內直撲京師!

得知這個消息的袁崇煥心急如焚,請旨來不及,等待降旨需要時間,他迅速做出決定:立即發兵趕赴京師增援。3年前寧遠大捷的當年八月,努爾哈赤因炮傷而死。袁崇煥想更多地了解後金虛實,便派出使者前往吊唁。他還向皇太極提出了議和的建議,目的在於爭取更長的時間備戰。

皇太極也派遣使者來見袁崇煥,就議和一事提出種種條件。袁崇煥一麵虛與周旋,一麵抓緊修築塔山、大淩河、錦州的城防。皇太極對袁崇煥大為惱火,他一麵寫信責難,一麵乘機發兵渡鴨綠江攻打朝鮮。袁崇煥與皇太極議和不過是權宜之計,因此開始時並沒有上報朝廷。後來雖然奏報上去,朝廷又以宋與遼、金的議和為教訓嚴加告誡不許。袁崇煥向朝廷申明,自己的用意隻是緩兵而已,爭取時間在遼西建立一條堅固的防線,對付後金。第二年的正月,皇太極率領後金大軍卷土重來,合圍錦州。袁崇煥運籌得當,又一次打敗後金保住了錦州,史稱“寧錦大捷”。但權奸魏忠賢卻捏造罪名排擠他,袁崇煥不得已悲憤辭職。天啟七年(1627)昏庸的明熹宗朱由校死了。朱由檢即位,他很想有所作為,沒過多久就清除了作惡多端的魏忠賢及其閹黨一夥,朝廷中很多大臣請求召回袁崇煥委以重任。崇禎元年(1627)四月,朱由檢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負責指揮整個河北、遼東的軍務。

七月,朱由檢召見袁崇煥,問:“卿幾年可平定遼東?”“五年。”袁崇煥幹脆地說。“那你要朕做些什麼?”袁崇煥說:“戶部要撥給足夠的軍餉,工部要運送足夠的軍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做事才能夠成功。”朱由檢愉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但袁崇煥憂慮道:“怕的是臣一出國門,便有忌賢妒能之人,牽製手腳,那樣的話就打亂了臣的全盤謀劃。”

朱由檢站起身來,說:“你不用疑慮,我自有主張。”

袁崇煥再返遼東悉心軍務,他了解清楚皮島總兵毛文龍的種種不法行為後,假借邀毛文龍來觀看將士射箭比賽的機會,把他抓獲,當眾宣布了毛文龍應該處斬的12條罪狀:濫殺難民冒功、侵吞盜賣軍糧、劫掠過往商船、強搶民女……袁崇煥不理睬毛文龍連連叩頭乞求饒命那幅可憐相,取出尚方寶劍,在帳前把他斬首。袁崇煥處斬毛文龍,崇禎皇帝很是驚駭,轉念毛文龍已死,遼東軍務需要依靠袁崇煥,便降下一道旨給予勉勵,又傳檄公布毛文龍的罪狀。這一回,皇太極冷不防率軍繞道撲向京師,袁崇煥急忙統率遼東兵馬,日夜兼程火速前往援救。

皇太極統率後金軍馬一路下遵化入薊州越順義、通州,緊接著攻打牧馬廠,離京師隻有20多裏了。這一下北京城內城外無不震恐,幸虧袁崇煥先期派遣的援兵,由總兵滿桂率領已在德勝門安營,才使京師稍安。

袁崇煥親率援兵如從天而降,出奇不意地在馬橋出現,皇太極十分驚駭。看到袁崇煥的援兵到了,六神無主的朱由檢才算一塊石頭落了地。

他召見入了城晉見的袁崇煥,好言好語慰勞勉勵一番。

袁崇煥率領的兵馬經過幾晝夜的長途跋涉,早已疲憊不堪,立即與敵交戰很困難。他請求入城休整,但朱由檢卻不答應,又請求帶兵在外城內休整一段時間,這位既想用兵又怕兵的皇帝竟把麵孔一板,不許軍隊入外城。袁崇煥無奈,隻得在沙河門外安營,與後金軍的營寨遙遙相對,袁崇煥在營外布置了伏兵,防備後金軍的偷襲。果然,當夜後金軍乘著夜色來攻打,但遭到一陣迎頭痛擊,後金軍吃了大虧,抱頭鼠竄地退去。

袁崇煥預料後金軍遠道而來,糧草有限不能持久,自己的兵馬也需要養精蓄銳以利再戰。等到後金軍撐不下去撤兵時,再奮力攻擊,一定可以大獲全勝。於是,他選擇了城東角上的險要處紮下營寨,四周豎立木柵,以逸待勞。皇太極多年來與明軍交戰,從不曾遭遇像袁崇煥這樣的勁敵。袁崇煥在遼西一帶設防讓後金大吃苦頭,皇太極對袁崇煥恨之入骨,挖空心思想除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