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改革五(1 / 2)

“本宮挑幾條重要的說說,也算是兩位愛卿今後為官的重點,第一就是努力扶持商業,士農工商,這是一個條條框框啊!本宮不管兩位愛卿心中是怎麼想的,一定要落實本宮的這個重點,努力的給生意人提供方便,讓他們樂於做生意,不害怕做生意,我說點過頭的話,凡是違背這個重點的,一律砍掉。”

“第二是賦稅問題,本宮會成立新的稅收衙門,江南地區的賦稅全部由朝廷直接征收,地方政府不必過問,稅收上繳國庫之後再按照用度下撥給地方。”

“江南地區的土地要重新丈量,嚴禁土地集中和兼並,每戶最多可擁有百畝土地,多出來的一律收歸國有,重新測量之後嚴禁土地買賣。”

李富清和周延儒見崇禎皇帝滔滔不覺,滿嘴直冒唾沫星子,兩個人互相看了看,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不可思議,這也太……。

“千歲,卑職有話說。”李富清是耿直之人,此時不得不打斷我的話,“士農工商好比君臣佐使,正所謂各安本分,照千歲之言,那樣一來豈不亂套了……。”

李富清忠君愛國不假,但是他所受的教育讓他不得不反對崇禎皇帝的想法,士農工商這個階層古來有之,人人安其基業也便於管理,倘若今天讀書人跑去賣牛肉麵,明天耍大刀的改行做教書先生,這不是亂套是什麼呀!根基一旦亂了,還怎麼治理,這是他擔心的根本所在。

我一聲不坑的聽李富清說,等他說完了,我站起身來道:“大人說完了?我再重申一遍,河南的事情我已經決定了,是板上釘釘的事,大人隻管施行即可。”

“本宮會從新軍之中調撥兩萬人馬南下,由張慶臻率領,作為政策貫徹的保障,凡是有膽敢違背朕之意願者,一律就地正法。”任何改革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江南那麼激烈的變革當然也不例外,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哪怕是用鮮血洗禮,我也好把江南打造好,這個大明帝國的真正大道,就是要從江南開始。

周延儒從我的話語中聽出雷厲風行之態,因此輕輕的扯了扯還想說話的李邦華的衣袖。做臣子的有時候不得不彎著腰幹活,頂撞我,最後吃虧的還不是他們做臣子的嘛!他的心中已經有了計較,可以按照我的意願展開工作,但是遇到阻力的話也會如實的彙報,讓我做最後的決定,這樣才是中庸之道啊!

被李富清一打岔,我不得不重新撿起剛才的思路,把沒有說完的話說完,“江南一直以來都是文人輩出的靈秀之地,有天下才子半數出於江南之說,因此我決定放開對文人的限製,之前我已經改革了科舉製度,添加了許多科考科目,不過要等到兩年之後的考試才能看出成效來,兩位愛卿到了江南之後,要鼓勵文人開設報館,至於報紙為何物,本宮在工作手冊上有詳細的描述,跟塘報的性質差不多,你們可以仔細看看,辦報館的目的是為了轉化黨爭的核心矛盾,本宮還沒登基的時候就知道東林黨和齊浙楚黨等等之間的矛盾,更有借京察清洗的痼疾,本宮希望今後不要再出現這種事情。”

李富清還在為我自用感到不妥的時候,聽了我這番話,當即愣住了,隨後激動道:“駙馬……駙馬的意思是說,可以讓文人議政?”韓非子早有論調,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曆朝曆代對文人的束縛非常厲害,本朝的科舉就是一例,所以李富清做夢也沒想到我會有如此動作。

周延儒也沒想到我會開通到如此地步,韓非子早就說的明白,俠客仗著自己武藝在身,不把法律放在眼裏,讀書人沒事說這說那是蠱惑人心,這兩樣人都不是好東西,作為任何一個君主都會加以限製,可我必須卻反其道而行,這……。

我可沒開明到讓文人參與政事,隻不過是想把有黨爭以來文人間的互相攻擊轉化形式,讓他們別拿“大明公司”的業績開玩笑,敗家可不是這麼個敗家法。

“開設新聞廣告也要和商業一樣,放開來搞,衙門自然要辦一份,文人也好,老百姓也好也都可以辦,最重要的一點是讓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得清晰,讓老百姓知道一些他們應該知道的事情。”我說著把話一轉,“但本宮也要把醜話說在前頭,辦新聞廣告一定要做到內容,凡是故意胡說八道擾亂民心的,一律嚴懲不待。”

李富清和周延儒連連點頭稱是。李富清仍把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陛下,要是發布廣兒告之,那麼一定要謹慎一些,萬一有人借此紙詆毀駙馬和皇上攻擊朝廷,那肯定不妥,臣以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還是讓人知道尺度為好。”

“現在大可不必,本宮之所以讓老百姓明白朝廷的什麼政策對他們是有好處的,這樣一來老百姓就會擁護朝廷,得民心者得天下,再說這也是重新丈量土地的一個宣傳陣地,那些不想把土地吐出來的家夥,讓他們也見識一下輿論的威力吧!這個道理你們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