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幽默概述 1(1 / 3)

第四章幽默概述 1

什麼是幽默

生活中不能缺少幽默,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喜歡幽默、向往幽默和追求幽默。據說,歐美的女子選擇愛人,也看重男方是否有幽默感;公司雇傭職員,也常常看他們是否具有幽默感。有一家公司的總裁曾說過:“我專門雇傭那些善於製造快樂氣氛,並能自我解嘲的人。這樣的人能把自己推銷給大家,讓人們接受他本人,同時也接受他的觀點、方法和產品。”

可是,怎樣才是真正的幽默?又應該如何培養幽默感呢?

這些問題,正是本書所要闡述的。相信讀者能從本書得到一些啟迪。

1.何為幽默

幽默是英語humour一詞的音譯。據說這個詞傳入中國後,一直沒有恰當的譯名,直到三十年代初,林語堂對humour這個詞反複推敲,在找不到對譯漢語的情況下,隻好以“幽默”二字音譯。

那麼,幽默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要給幽默下準確、完整的定義是十分困難的。誠如法國作家德哥勃拉在他所編的英美幽默作家選集<霧裏的笑>的序言中所述:何為幽默,這個問題是“比宇宙引力的問題更麻煩的問題,是文藝批評上的不規則多邊形!永遠沒有人能夠了解一個幽默作家的心理,這種心理使人捉摸不定,好比被生物學家所追趕的蝴蝶,當你以為就要捉住它的時候,它卻又飛走了。”

事實上,古今中外許多人都對幽默做過一番研究,“許多人嚐試給幽默下定義,有的是哲學家式的暖昧的深刻定義,有的是歐幾裏德定理式的嚴格定義……還有種種其他的。這些全都有一點道理,但也沒有一個是完全的(德哥勃拉)。”盡管這樣,我們還是不妨來了解一下他們的見解。

世界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卓別林:所謂幽默,就是在我們看來是正常的行為中覺察出的一些細微差別。換句話說,通過幽默。我們在貌似正常的現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現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幽默的定義是不能下的,這是使人發笑的一種主要的元素。

中國作家老舍:嬉皮笑臉並非幽默,和顏悅色、心寬氣朗,才是幽默。一個幽默的作家對於世事,如人異國觀光,事事有趣。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憐,也指出那可愛的小古怪之點。

中國作家王蒙,還專以《幽默》為題,寫過一篇散文。他這樣寫道:

“幽默是一種酸、甜、苦、辣、鹹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沒有痛苦和狂歡強烈,但應該比痛苦和狂歡還耐嚼。”

讓我們再看看字典上給出的定義。

《新華字典》:表麵輕鬆而實際含有深刻諷刺的。

《現代漢語詞典》: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的。

《辭海》:通過影射、諷喻、雙關等修辭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訛和不通情理之處。

幾家字典的解釋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幽默有引人發笑的特征,有促人深思的功效。

事實上,恰恰是因為幽默內涵和外延的不確定性,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以幽默示人,或理解他人的幽默。

2.幽默的共性

含蓄與意會的聯結是幽默的共性。幽默的含蓄性是從表達的角度分析的,而其意會性則是從領悟的角度分析的。從表達到領悟,就是幽默的一個動態過程,其關鍵在於能夠意會、能夠解悟,所以,下麵主要從意會性的角度加以說明。

何謂幽默的“意會性”呢?就是指理解、領悟、體味幽默的能力。這是一個瞬時完成的複雜心理過程,也是辯證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表述能力的外現。讓我們先看一幅幽默漫畫:

著名漫畫家方成創作的題為《——不要叫我“老爺”,叫“公仆”》的漫畫,畫麵上是一頂雙人抬的大轎,前有仆人打著“肅靜”牌開道。轎中的縣官大老爺探出頭來,對跪在道旁的一百姓說了標題所述的那句話:“——不要叫我‘老爺’,叫‘公仆’!”這幅漫畫很含蓄。那麼,我們是怎樣意會到的呢?有兩點值得深深體味:一點是畫麵上“老爺”言與行的對照,以揭示其深刻的矛盾。明明自己官味十足,卻讓老百姓叫他“公仆”,這就令人好笑了。另一點是古與今的交叉,以領悟其諷喻現實之意。讓一個封建時代的官老爺,說出現代語言,造成一種荒唐悖謬的情境。這種悖謬的出現,促使人們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很自然地把反映古代生活場麵的情景放到現實生活中去類比,從而明白這幅漫畫對現實生活某些現象的諷喻之意。這種對照與交叉手法的運用,形象而具體地表現出漫畫家的含蓄所在,而觀賞者的領悟,則是訴諸其思維過程來實現的。言與行的對照,訴諸的是欣賞者對標題所述與畫麵所為的比照考察;古與今的交叉,訴諸的則是欣賞者由古及今的聯想。一般來說,具有幽默感的漫畫,都會有這種含蓄蘊藉的特質,隻有通過意會,才能領悟個中三味。

我們再看一個例子。

一天,國王問阿凡提:

“阿凡提,如果在您這邊放著金子,在那邊放著真理,您要哪一樣呢?”

“陛下,我要金子。”阿凡提回答說。

“多蠢呀,阿凡提!”國王大笑道:“金銀財寶算得了什麼,而要得到真理就不容易了。我要是您的話,是要選擇真理的。”

“陛下,您的話對極了。”阿凡提說道,“誰缺少什麼就需要什麼。咱們各得其所呀!”

這則故事很典型地表現了幽默的特征,而其中關鍵的則是阿凡提“誰缺少什麼就需要什麼”這句含蓄的答話。首先,故事的開頭沿著一種看似悖謬的邏輯推演:在金子和真理麵前,作為一個歌頌的人物,理應選擇真理,但阿凡提卻選擇了金子。這為國王嘲笑阿凡提提供了口實,也與讀者的設想大相徑庭。其次,這種看似悖謬的邏輯,卻根據一個完全合理的大前提得到了出人意料的解釋,即“誰缺少什麼就需要什麼”。這就是說,選擇金子的,是因為缺少金子(而不缺少真理);選擇真理的,是因為缺少真理(而不缺少金子)。於是,看似悖謬的邏輯被證明其合理性,但其表現為“似非而是”。再次,按照這個“似非而是”的邏輯,反過來考察阿凡提和國王各自的選擇,便得出“阿凡提是缺少金子”而“國王是缺少真理”這樣一個完全合乎邏輯的新結論,這正是其幽默的主旨所在。

根據我們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這則幽默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它用看似悖謬的邏輯推演,論證其“似非而是”的性質,又反過來推出新結論,揭示故事的主旨。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采取了“謎麵”的形式:不僅那種看似悖謬的邏輯本身是一個謎,而且對這個謎的解釋,也用了意在言外‘、話中有話的方式委婉表現。可以說,這也是一種“語謎”,即具有含蓄性。而這些“謎”都帶有“謎底?扣在其中,完全訴諸賞者的“意會”去把它“解”開。“謎底”一顯現,幽默的音蘊佰油然而雄,今人捧腹了。

幽默口才的種類

幽默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成不同的種類。比如從外延的範圍可以把幽默分為“狹義的幽默”和“廣義的幽默”;從幽默的內容或感情色彩分為“病態幽默”、“灰色幽默”、“黃色幽默”、“黑色幽默?和“玫瑰色幽默”;從幽默的功能上把幽默分為“否定性幽默”、“肯定性幽默”和“純幽默”;還可以以不同的領域把幽默分為諸如“文學幽默”、“影視幽默”、“說唱幽默”或者“政治幽默”、“社會幽默”、“商業幽默”、“校園幽默”等等。下麵我們從幽默自身的內容構成上講四種幽默類型,即“機智型幽默”、“諷刺型幽默”、“自嘲型幽默”和“褻戲型幽默”。下麵分別加以論述。

1.機智型幽默

最理想而又純正的幽默是那些智者哲人莫逆於心的“會心的微笑”,是一種靈魂的頓悟感,是他們高卓的智慧撞擊出來的火花。他們將這趣味用一種非常智慧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形成機智型的幽默,這種“機智型的幽默”有幾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下麵分別論述分析。

(1)巧亂同異式

司馬貞在《史記·索引》中曾把“滑稽”解釋為“能亂同異”。“俳諧”、“滑稽”乃是出於一種對審美創造中的“多智”的欣賞,而這“多智”又是主要表現在能對客觀事物的化異亂同。通過巧妙地聯想,把客觀事物之間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相似轉變為全部相等,”“化異亂同”或偷換概念就能造成一種“機智型的幽默”。

一位少婦對她的丈夫說:“親愛的,住在咱們對麵的那個男的,總是早上出門時吻他的妻子,晚上回家一進門也是吻她。難道你就不會這樣做嗎?”

丈夫回答道:“當然可以,不過,我跟她還不太熟。”

這位丈夫巧妙地把自己的妻子換成了對門的少婦。

一位妻子瞪著她的丈夫道:“我一看你就來氣!”

丈夫慢騰騰地說:“好啊,我練了一年的氣功還沒有氣感,原來是你把我的氣都看到你身上去了。”

這位丈夫巧妙將“生氣”的“氣”混同於“氣功”的“氣”,打消了妻子的“氣”。

編輯:您的稿子我們已經看過了,總的印象是藝術上還不夠成熟,顯得幼稚些。

作者:那你們就當兒童文學發表吧!

這裏把作品的幼稚不成熟混同於兒童的天真幼稚,從而產生詼諧風趣的效果。

著名作家錢鍾書先生在寫作中經常用此方法達到幽默風趣的效果。如:“晚清直刮到現在的出洋熱那股狂風並非一下子就猛得飛沙走石,開洋葷當初還是倒胃口的事”。把抽象的“社會風氣”的“風”坐實為自然現象的“風雨”的“風”,這樣才能說刮得飛沙走石,形象風趣,造成幽默的效果。請再看幾例:

①“找遍了化學書,在氮氣氫氣以至於氧氣之外,你是看不到俗氣的。這是比任何氣體更稀淡、更微茫,超出於五官感覺之上的一種氣體,隻有在文藝裏或社交裏才能碰見。”(《論俗氣》)

②“……隻有愛爾蘭一位散文家所謂馬蹄似的手指,能夠筆不停揮,在又光又白的稿紙上日行千裏。”(《遊曆者的眼睛》)

③“在國外的友誼,在國外的戀愛,你想帶回家去麼?也許是路程太遠了,不方便攜帶這許多行李;也許是海關太嚴了,付不起那許多進出口稅。”(《談交友》)

例①把抽象的“俗氣”的概念和自然界存在的“氮氣”、“氫氣”、“氧氣”等具體實在的氣體概念相混同;例②把“馬蹄”與“手指”相混同,給“手指”賦予修飾語“馬蹄”的功能而能“日行千裏”;例③把抽象的“友誼”、“戀愛”的概念與實體性的概念“行李”貨物相混同,說它們“不方便攜帶”,付“進出口稅”等。作者就是利用機智,巧亂同異,故意在概念上犯點“事出有因的錯誤”,以達到幽默風趣的效果。

(2)巧語釋義式

對事物進行巧妙的解釋,或是違反正常的思維規律造成讀者“心理期待的撲空”;或是說出人們意想不到的大實話;或是把看來毫不相幹的事物聯係在一起揭示出它們之間隱含的關係或所含的道理等等。請看下麵的例子:一位顧客去飯館吃飯,米飯中沙子很多,顧客把它們吐出來一一放在桌子上。服務員小姐見此情景很是不安,抱歉地說:“淨是沙子吧?”顧客搖搖頭,說:“不,也有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