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有進有退,機會多多 6(1 / 3)

第五章 有進有退,機會多多 6

對於那些不讚成學以致用的人來說,確實應該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

中華民族之所以在曆史中出現過倒退,由春秋戰國時期的燦爛倒退到了秦漢時期的虛浮?最大的原因就是讀書的人太多了,社會中出現了一個病症:“仕途臃腫症”。由於學者不事生產,清談誤國。

中國曆代的皇帝都很自私,他們為了鞏固政權,打擊天下英才,實行迂腐的教育,對於那些有精力、有造反潛能的英才則一網打盡,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人才。後世對於唐太宗的歌頌,也不外是半諷半頌,其中有一句就是:“太宗皇帝真長策,天下英雄盡白頭。”

在大學,人們可以將一生之中最富有挑戰性、最勇敢的光陰送進圖書館。

一些本來很有前途的年輕人,卻在圖書館裏死讀書,自身的前途被大學所蝕。而有些人則相反,一邊讀書,一邊學以致用,即活讀書。

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讀書方法,即死讀書法與活讀書法。

死讀書法盲目地對書進行崇拜,認為凡是書上所講的都是正確的,不看現實,與實際脫離,其結果就是把書讀死了,成了一個地道的書呆子。

活讀書法則立足於現實的基礎之上,與實際密切地聯係,對書分析批判地讀,能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對所讀之書有所發現、有所應用。

毫無疑問,前者是錯誤的讀書方法,後者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

下麵以研究式讀書法為例來說明。

研究式讀書法的特征就是,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讀書的範圍和內容,並圍繞等待解決的問題展開研究,將學與用、讀與思相結合,讓讀書的成果在實際的應用中體現出來。研究式的讀書法能激發你的學習動機,刺激你的閱讀興趣。但是你在讀書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讀書要與戰略性的專攻目標相結合

讀書的目的要明確,讀什麼樣的書,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應當清清楚楚。

如果讀書不是為了消耗閑餘時間,而是為了給自己的長遠目標和奮鬥方向提供工具,就應有極強的針對性。

在為研究而讀書時,學的東西大都帶有強迫性,非讀不可。

至於要選什麼作為自己的專攻目標,歸結為以下“三個符合”:

(1)必須符合國家和當前社會或長遠的需要。

(2)必須符合自己的客觀實際,揚長避短。

(3)必須切合所學的課程,立足於基礎,為將來服務。

目標的選擇是相當重要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選定的戰略目標,就是人們對於教育領域內普遍關心的問題,追其來龍去脈,探求其規律。

因此,他的閱讀活動,幾乎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的。他從心理學、教育學、教育史以及各科教學專著中摘錄、做筆記,然後編輯成40多本不同種類的專題研究筆記,寫出了很多有創見的論文,被人們譽為當代“學校的百科全書”。

毛澤東同誌在青年時就立誌“改造中國與世界”。所以,毛澤東選擇了腳踏實地地了解中國的道路,他發現僅讀二十四史,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他把科學與曆史相結合,對於井田製、均田製、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製都一一地進行研究,不受前人的束縛,他在讀這些資料時,清算、利用這些資料,他在閱讀這些資料時寫下了長達幾十萬字的筆記,恰如其分地評價了中國。

以上的例子,都是選準目標後讀實例的記載,我們應進行效仿。

2堅持讀書、研究和解決學習的難題相結合

這種方法也是攀登治學高峰的一條“捷徑”。你在學習中需要解決的難題,亟待處理的問題,都應成為你讀書研究的突破口。

如果你不善於抓住實際的課題,就等於你失去了很多較容易做出開創性成績的機會。

曾有一位科學家在一次實驗中看到了葡萄球菌被汙染的黴菌消滅的現象後,就想這個現象要怎麼解決?

後來,因為他對於這個忽然冒出的課題沒興趣,所以止步了,但他也因此失去了發現青黴素的機會。

美國加州工學院的鮑林教授,與他相反,鮑林教授是個非常善於在教學中發現研究課題的人。

鮑林教授所取得的關於化學鍵的三種類型之一的共價鍵的研究成果,與對量子力學的研究成果,都是讀書或研究解決自己所遇難題的產物。鮑林教授的作法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讀書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方法,下麵的九個方法值得你學習。

1積極借閱和訂閱學術刊物

學術刊物是反映科學成果的重要形式。國內外許多科學的發現、技術的發明,都是通過學術刊物發表的。

學術刊物是國內外所公認,所利用的。而科技成果則反映了某一學科的水平,起著“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作用。

與圖書相比,學術刊物的特點是,周期短,出版快,內容精煉。

學術刊物的種類主要有,科學普及刊物、高級學術刊物及中級學術刊物。

你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閱讀刊物。閱讀學術刊物對於擴大你對新興學科的知識、專業的學習,事業生涯的擬定都有很大幫助。

2充分利用圖書館掌握科技信息

圖書館不但是內容豐富的知識資源,還是知識的重要標誌之一。圖書館,不但藏書量大,種類多,而且還有較好的閱讀條件,學習條件。

你不但可以在圖書館裏閱讀最新的報紙,最新出版的圖書,還能在圖書館裏查看各種學術文集,查看各種考察報告。

你去圖書館閱覽通常都要做以下三點:

(1)有目的或重點;

(2)做索引或記錄;

(3)複習或借閱。

很多人在圖書館閱覽時,不是漫不經心地亂翻,就是走馬觀花,使得許多科技信息都被其當做了過眼煙雲。

3不失時機地聆聽專家學者的學術報告

大學校園裏經常會有專家學者的學術報告,而這些學術報告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論述某一學科、某一專業或者某一行業的發展趨勢,學術報告裏的科技信息一般都比較及時、新穎,比較有權威性。

譬如,外籍專家報告,科委領導報告和科技規劃報告等等。如果有這方麵的學術報告,並且和你相關時,應當前去聆聽,因為聽這樣的學術報告能使你不出門就掌握最新的科技發展信息,會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受。

4積極參加或旁聽學術會議

大學校園裏,也有很多全國性的或全省性的專業學術會,這些專業學術會有綜合性的、有單科性的、有專題討論的或學術年會。

學術會議的一大特點就是倡導學術民主,鼓勵新觀點。在學術會議中交流的學術論文,也多種多樣,有科技新秀的發言,有著名學者的報告等等,真可謂人才薈萃,知識密集。

學術會議對於交流學術思想,發現培養人才,引導科學創新都有重要的作用。

雖然,你沒有足夠的時間自始至終地參加學術會議,但是,你可以有選擇地旁聽。

5參觀科技博覽會和展覽會

由於某些原因,中國過去很少舉辦科技博覽會和展覽會但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各種專業性的或綜合性的博覽會有了明顯的增加,水平也逐漸提高。

譬如說,中國珠海在1996年11月舉辦的國際航空博覽會,就融航空技術貿易、飛機展覽、航空知識和飛行表演於一體,讓參觀者們掌握了很多航空科技信息。

此外,中國也出現了很多的機床展覽、電於產品展覽、汽車展覽等。而且,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科技發明成果展覽。你可以通過參觀展覽,掌握科技信息,開拓科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