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每天都要以一個新麵孔麵對太陽 2(1 / 3)

第一章 每天都要以一個新麵孔麵對太陽 2

跌倒了要有再搏一次的勇氣

“跌倒了再爬起來”,看起來是一句鼓舞克服危機者最好的話,但是要真正實現起來,需 要的是自我鼓勵的品質和勇氣。有無這種品質和勇氣,都直接決定了誰是一個危機者,誰是 一個優勢者。更為主要的是能在挫敗之時看到站起來的希望!

讓我們先看幾個例子:

美國百貨大王梅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於1882年生於波士頓,年輕時出過海,以後開了 一間小雜貨鋪,賣些針線。鋪子很快就倒閉了。一年後他另開了一家小雜貨鋪,仍以失敗告 終。

在淘金熱席卷美國時,梅西在加利福尼亞開了個小飯館,本以為供應淘金客膳食是穩 賺不賠的買賣,豈料多數淘金者一無所獲,什麼也買不起,這樣一來,小鋪又倒閉了。

回 到馬薩諸塞州之後,梅西滿懷信心地幹起了布匹服裝生意,可是這一回他不隻是倒閉,而簡 直是徹底破產,賠了個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蘭做布匹服裝生意。這一回他時 來運轉了,他買賣做得很靈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上商店。頭一天開張時賬麵上才收入11 08美元,而現在位於曼哈頓中心地區的梅西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之一。

另一個飽嚐挫敗滋味的零售商是詹姆士·卡什·彭尼。

彭尼在密蘇裏州長大。高中畢業後在一家布匹服裝店當了11個月的小夥計,共得薪水25美元 。

彭尼的身體不好,醫生勸他到戶外活動活動。於是彭尼辭職前往科羅拉 多州,幹起了零售商的行當,他把曆年所得全投進了一家小肉鋪。

肉鋪的最大主顧是當 地一家旅館。這旅館的廚頭兼采買是個嗜酒如命的人。有一天他跟年輕的彭尼說,以後隻 要彭尼每星期白送他一瓶威士忌,他就把整個旅館的生意包給彭尼做。彭尼不幹,認為這 是賄賂。於是他們之間的生意從此斷絕,彭尼的小店也開不下去了。

不得已,彭尼隻好 再去當地一家布匹服裝店當店員。他以行動和言詞說通了這家商店的兩名店主,讓他當第 三名合夥人,即由他出一筆錢,加上原店的部分資金存貨,由他單獨去經營一個新店。這 個主意就是聯營的最初思路。

過了幾年,彭尼開始了他自家的聯營商店生意。他允許雇 員享有自己從前曾經享有的機會。

當彭尼的聯營商店發展到34家時,彭尼公司誕生了。如 今,這家公司已擁有2400家分店。此外,它還涉足銀行、信貸和電子行業。

當你似乎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絕境的時候,離成功也許僅一步之遙了。

保羅·高爾文是個身強力壯的愛爾蘭農家子弟,充滿進取精神。13歲時,他見別的孩子在火 車站月台上賣爆玉米花 ,他不由地被這個行當吸引了,也一頭闖了進去。

但是他不懂得,早已占住地盤的孩子 們並不歡迎有人來競爭。為了幫他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搶走了他的爆玉米花,把它們全部 倒在街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高爾文從部隊複員回家,他在威斯康星辦起了一家電 池公司。可是無論他怎麼賣勁折騰,產品依然打不開銷路。有一天,高爾文離開廠房去吃 午餐,回來隻見大門上了鎖,公司被查封了,高爾文甚至不能再進去取出他掛在衣架上的 大衣。

1926年他又跟人合夥做起收音機生意來。當時,全美國估計有3000台收音機,預 計兩年後將擴大100倍。但這些收音機都是用電池作能源的。於是他們想發明一種燈絲電源 整流器來代替電池。這個想法本來不錯,但產品還是打不開銷路。眼看著生意一天天走下 坡路,他們似乎又要停業關門了。此時高爾文通過郵購銷售辦法招攬了大批客戶。他手裏 一有了錢,就辦起了專門製造整流器和交流電真空管收音機的公司。可是不出3年,高爾文 依然破產了。

這時他已陷入絕境,隻剩下最後一個掙紮的機會了。當時他一心想把收音機 裝到汽車上,但有許多技術上的困難有待克服。

到1930年底,他的製造廠賬麵上已淨欠37 4萬美元。在一個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著他拿錢來買食物、交房租,可他摸 遍全身隻有24塊錢,而且全是賒來的。

然而,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如今的高爾文早已腰 纏萬貫,他蓋起的豪華住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車收音機的牌子命名的。

當我們觀察克服危機人士的經曆時,會發現他們的背景各不相同。那些大公司的經理、著名 的傳教士、政府高級官員以及各行業的知名人士都可能來自貧寒、破碎家庭、偏僻的鄉村甚 至於貧民窟。這些人現在都是社會上的領導人物,他們都經曆過艱難困苦的階段。

把每一 個“失敗”先生拿來跟“平凡”先生以及“成功”先生相比,你會發現,他們各方麵(包 括年齡、能力、社會背景、國籍、以及任何一方麵)都很可能相同,隻有一個例外,就是 對遭遇挫折的反應大小不同。

當“失敗”先生跌倒時,就無法爬起來了。他隻會躺在地 上罵個沒完。

“平凡”先生會跪在地上,準備伺機逃跑,以免再次受到打擊。

但是,“成功”先生的反應跟他們不同。他被打倒時,會立即反彈起來,同時會汲取這個寶 貴的經驗,立即往前衝刺。

著名成功學大師金克拉深知,克服危機就是一連串的奮鬥,對 此他特意講了一個故事:

“我最要好的朋友是個非常有名的管理顧問。一走進他的辦公室 ,馬上就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似的。

“辦公室內各種豪華的擺飾、考究的地毯、忙 進忙出的人潮以及知名的顧客名單都在告訴你,他的公司的確成就非凡。

“但是,就在 這家鼎鼎有名的公司背後,藏著無數的辛酸血淚。

“他創業之初的頭六個月就把十年的積蓄用得一幹二淨,一連幾個月都以辦公室為家,因為 他付不起房租。他也婉拒過無數的好工作,因為他堅持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也被顧客拒絕 過上百次,拒絕他的和歡迎他的客戶幾乎一樣多。

“就在整整七年的艱苦掙紮中,我沒 有聽他說過一句怨言,他反而說:‘我還在學習啊。這是一種無形的、捉摸不定的生意, 競爭很激烈,實在不好做。但不管怎樣,我還是要繼續學下去。’

“他真的做到了,而 且做得轟轟烈烈。

“我有一次問他:‘把你折磨得疲憊不堪了吧?’他卻說:‘沒有啊 !我並不覺得那很辛苦,反而覺得是受用無窮的經驗。’

看看‘美國名人榜’中那些人的生平就知道,這些功業彪炳千秋的偉人,都受過一連串的無 情打擊。隻是因為他們都堅持到底,才終於獲得輝煌成果。”

天下哪有不勞而獲的事?如果能利用種種挫折與失敗,來驅使你更上一層樓,那麼一定可以 實現你的理想。

金克拉在大學授課時,曾把畢業班的一個學生的成績打了個不及格,這個打擊實在很大。因 為那個學生早已做好畢業後的各種計劃,現在不得不取消,真的很難堪。他隻有兩條路可走 :第一是重修,下年度畢業時才拿到學位。第 二是不要學位,一走了之。

在知道自不及格時,他一定很失望,甚至對金克拉不滿。金 克拉猜得不錯,他真的論理來了。金克拉說他的成績太差以後,他自己也承認對這一科下 的功夫不夠。

“但是,”他繼續說,“我過去的成績都在中等水平以上,你能不能通融 一下,重新考慮呢?”

金克拉明確表示辦不到,因為這個成績是經過多次評估才決定出 來的。金克拉又提醒他,學籍法禁止教授以任何理由更改已經送交教務處的成績單,除非 這個錯誤確實是由教授造成的。

知道真的不能改以後,他顯然很生氣。“教授,”他說 ,“我可以隨便舉出本市50個沒有修過這門課照樣成功的人。你這科有什麼了不起!幹嘛 讓我因為這一科就拿不到學位。”

他發泄完了以後,金克拉靜默了大約45秒鍾。他知道 避免吵架的好方法就是暫停一下。

然後金克拉才對他說:“你說的大部分都很對,確實 有許多知名人物幾乎不知道這一科的內容。你將來很可能不用這門知識就獲得成功,你也 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這門課的知識,但是你對這門課的態度卻對你大有影響。”

“你是 什麼意思?”他反問道。

金克拉回答他說:“我能不能給你一個建議呢?我知道你相當 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覺,我也不會怪你。但是請你用積極的態度來麵對這件事吧。這一課 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由衷培養積極的心態,根本做不成任何事。請你記住這個教訓,五 年以後就會知道,它是使你收獲最大的一個教訓。”

幾天以後金克拉知道他又去重修時 ,真的非常高興。這一次他的成績非常優異。過了不久,他特地向金克拉致謝,讓金克拉 知道他非常感激從前那場爭論。

“這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無窮。”他說,“看起來可 能有點奇怪,我甚至慶幸那次沒有通過。”

我們都可以化挫敗為勝利。請你從挫敗中汲 取教訓,好好利用,就可以對這個挫敗泰然處之了。

金克拉說過:“千萬不要把挫敗的 責任推給你的命運,要仔細研究挫敗的實例。如果你失敗了,那麼繼續學習吧。可能是你 修養或火候還不夠的緣故。你要知道,世界上有無數人,一輩子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他 們對自己一直平庸的解釋不外是‘命不好’、‘命運坎坷’、‘好運未到’。這些人仍然 像小孩那樣幼稚與不成熟;他們隻想得到別人的同情,簡直沒有一點主見。因為他們一直 想不通這一點,才一直找不到使他們變得更偉大、更強的機會。”

馬上停止詛咒命運吧 。因為詛咒命運的人永遠得不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隻能在自己的危機和挫敗中穿來走 去,而無盡頭。

難道克服危機需要僥幸嗎?碰上新情況時,人們往往花過多的時 間去設想最糟糕的結局——這等於在預演失敗。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頭腦裏的想像會按 事情進行的實際情況,刺激人的神經係統,就是當一個高爾夫球運動員囑咐自己“不要把 球擊入水中”時,他腦子裏將出現球掉進水中的景象,試想,以這種心理狀態打出的球會往 哪兒飛呢?

再問一遍,難道要克服危機需要僥幸嗎?

一位著名的擊劍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輸給了一個與自己水平不分伯仲的對手。第二次相遇, 由於上次失利陰影的影響,這名運動員又輸掉了。盡管他並非技不如人。第三次比賽前,這 名運動員做了充分的準備,他特意錄製了一盤磁帶,反複強調自己有實力戰勝對手,每天他 都要將這盤錄音聽上幾遍,心理障礙消除了,他在第三次比賽中輕鬆擊敗了對手。

我們總能聽到在體育比賽 中,弱隊戰勝強隊,大爆冷門,或是在商戰中,實力弱的公司戰勝實力強勁的公司。在諸 多因素之外,充滿必勝的信心去迎接挑戰,是取得成功的基礎。

無論你做了多少準備, 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當你進行新的嚐試時,你可能犯錯誤,不管作家、運動員或是企業家 ,隻要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都難免失敗。但挫敗並非罪過,重要的是從中汲取教訓 。

那些跌倒了爬起來,撣撣身上塵土再上場一拚的人,才會在生意場中獲得成功。

通向 克服危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有失才有得,有大失才能有大得,沒有承受失敗考驗的心理準 備,闖不了多久就要走回頭路了。

在拚進中永不言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