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以怎樣的心態去追夢 2(1 / 3)

第三章 以怎樣的心態去追夢 2

不可喪失積極的心態

一個人的危機與喪失積極向上的力量有極大關係,因為缺乏積極向上的力量的人,身上就會缺少一根筋——決心成功!實際上,對於那些優秀者,他們不光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脫穎而出,而且靠積極向上的力量克服隨時都有可能襲來的消極心態。

你在上學時,曾舉過手發言嗎?你肯定會笑著說:“真是的,沒舉過,還沒看過。”但是“多多舉手”的真正作用在哪裏?請看下麵一則故事:

有位極具智慧的心理學家,在他的小女兒第一天上學之前,教給她一項訣竅,足令她在學習生活中無往不利。

這位心理學家送女兒到學校門口,在女兒進校門之前,告訴她,在學校裏要多舉手,尤其在想上廁所時,更是特別重要。小女孩真的遵照父親的叮嚀,不隻在上廁所時記得舉手,老師發問時,她也總是第一位舉手的學生。不論老師所說的、所問的她是否了解,或是否能夠回答,她總是舉手。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師對這個不斷舉手的小女孩,自然而然印象極為深刻。不論她舉手發問,或是舉手回答問題,老師總是優先讓她開口。而因為累積了許多這種不為人所注意的優先舉手發言,竟然令小女孩在學習的進度上,以及自我肯定的表現上,甚至於許多其他方麵的成長,大大超越其他同學。

多多舉手,正是心理學家教給女兒在學習生涯中的利器。成功者是積極主動的,失敗者則是消極被動的。成功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而失敗者的口頭禪則是:那又不幹我的事。凡事多舉手,多去協助別人,成功的路程將在此展開。

絕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所成就、默默無聞,之所以隻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無足輕重的次要角色——包括那些懶惰閑散者、好逸惡勞者、平庸無奇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們缺乏積極向上的心態。

對於一個試圖克服生存危機的人來說,不管他是多麼地一貧如洗、身無分文,隻要他渴望著有一種克服危機的積極向上的力量,希冀著完善自己,那他就是大有希望的。但是,對於那些胸無大誌、甘於平庸之輩,我們則是無計可施;如果他自身不想克服危機,即便外人再怎麼推動和激勵都是無濟於事的。對於一個渴望克服危機,一定要消除自身危機的人來說,任何東西都很難阻礙他前進的腳步。不管他所處的環境是多麼地惡劣,也不管他麵臨多少不利的製約因素,他不停地尋找自己的優勢,總是能通過某種途徑脫穎而出,我們不可能阻擋一個林肯式的人物或者是威爾遜式的人物的崛起,對於這樣的一些人來說,即便是貧窮到買不起書本的地步,他們依舊可以通過借閱而獲得夢寐以求的知識,並把危機轉變成優勢。

不管一個人是多麼地魯鈍或愚蠢,隻要他有著積極進取的心態和更上一層樓的決心,我們就不應該對他絕望。

你或許會認為自己的生活平淡無奇,你成就一番事業的機會和概率近似於零,但是,重要的並不在於你現在的地位是多麼卑微或者手頭從事的工作是多麼微不足道,隻要你心存改進的意願,隻要你不局限於狹小的圈子,隻要你渴望著有朝一日成為萬眾矚目的人物,隻要你希冀著攀登上成功的巔峰並願意為此付出切實有效的努力,那麼你終將成功。正如胚芽通過大量的積蓄最終萌發出地麵一樣,你也將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漸漸地遠離平庸,擁有一個比較有優勢的人生。

我們不應該根據人們現在所做的工作來對他進行評判,因為這很可能隻是他克服危機的踏腳石。判斷一個人的標準應該是看他對克服危機擁有的抱負和確立的目標。一個誠實的人會做任何高尚的工作,以此作為通向成功之路的必經階段。

在一個人的品位和內涵中,我們可以發現某些預示著他的未來的東西。他做事的風格,他對工作的投入程度,他的言行舉止——所有的一切都預示著他會擁有什麼樣的未來。

“如果你隻是一個負責衝洗甲板的工人,那也得好好幹,就像海神隨時在背後監督著你一樣。”狄更斯這樣說。

在生活中還有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一個人可能對現狀極度不滿,但他並沒有任何改進自身危機的意願,也不想付出努力來達成目標,而僅僅是對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不滿。這意味著他喪失了積極向上的力量。

但是,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想方設法地使每一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以自己的努力和成就為榮,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尋求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時,我們在心中確信他最終肯定能如願以償。在我們確切地了解一個人的理想和抱負之前,是無法對他做太多判斷的。隻要他具備毅力、恒心和信念,他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克服自身危機和發揮自身優勢的人物。

當年輕的富蘭克林尚在費城為掙得一個立足之地而苦苦掙紮時,那兒精明的商人已經預測到了,即便富蘭克林現在囊中羞澀,生活困難,吃飯、睡覺、工作都是在同一間小屋,但這個年輕人必定前程無限,因為他是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如此渴望著大展宏圖,如此地樂觀自信。他經手的每一件事都能做到盡善盡美,這些都預示和象征著他未來的作為不可限量。當他還隻是一個學徒期剛滿的印刷工人時,他的工作質量就已經遠遠地超過別人了,而他的排版係統甚至比雇主的還要先進,人們紛紛預測有朝一日他肯定能取而代之,擁有自己的企業——曆史證明他的確是做到了這一點。

許多生活在偏僻鄉村的人們沒有機會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因而也無從對自身的能力做出評判和比較。他們過著一種平凡安逸、寧靜如水的生活,他們周圍的環境中很少有什麼東西能夠喚起那些在日常勞動中不被經常使用的潛能。

對於一個生活在偏遠的鄉下農場中的人來說,他積極向上的力量通常是在他第一次進城時被激發和點燃的。對他來說,城市就像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展覽館,裏麵陳列了每一個人的成就和業績。彌漫和籠罩在整個城市上空的那種咄咄逼人、積極進取的精神就像是閃電一樣擊中了他,一下子喚醒了他身上沉睡著的所有能量,並激發他全部的潛能。他所見到的任何事物都像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召喚,召喚著他奮起直追,召喚著他拚搏進取。

都市生活和四處旅行的好處之一就在於它提供了這樣一種機會,可以使我們與形形色色的人進行接觸,並在此過程中把我們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衡量自身的能力與他人能力之間的高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通常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會鞭策我們前進。和他人的接觸也非常有助於激發我們的競爭心理和征服欲望,有助於我們全力以赴地與他人一較高低。

所以,當我們生活在都市或處於旅途中時,我們可以不斷地得知他人做了什麼,有什麼非同凡響的業績。我們可以看到驚人的工業成就、巨大的工廠和辦公機構、繁榮的商業,以及所有人類成就的活生生的廣告。所有這一切使一個有遠大抱負的年輕人目不暇接的同時,也在他心中留下了大大的問號和驚歎號——為什麼他不能同樣地出類拔萃呢?為什麼他自己不嚐試著也成為一個戰勝自身危機的人呢?當他心中產生了這樣的意願,當他熱切地渴望著去做某事並堅信自己肯定能成功時,他積極向上的力量也就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