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孕期保養與保健 1(1 / 3)

第二章孕期保養與保健 1

為什麼孕期避免與狗接觸

如今,養狗之風雖有收斂,但狗咬傷人的事仍時有發生。作為婦產科大夫,接診被狗咬傷的孕婦已經是經常發生的事了。狗能傳染許多疾病,人們最熟悉也最恐懼的當數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係統的急性致死性腦脊髓炎。狂犬病病毒的特點,是對神經有著特殊的親和力。人若被帶有狂犬病病毒的狗、貓、狼等動物咬傷或抓傷後,病毒可自傷口進入人體,並治神經末梢及神經周圍間隙的體液,侵入脊神經節,引起相應的脊髓後角感染,最後侵犯脊髓和腦。

狂犬,是人類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因狗咬傷而感染的病人約占狂犬病發病總人數的85%~90%。被咬的傷口愈大、愈深、愈接近頭部,發病的可能性愈大。

孕婦被狗咬傷之後,一般很難立即判斷出自己是否為狂犬所傷(狂犬,大都表現為頸硬、低頭、耳下垂、尾向下拖、向前直行、不能返身回顧等),所以均應按狂犬咬傷的原則處理:(1)及時、徹底地清洗傷口,擠血排毒,傷口深的要擴創而不能縫合。(2)接種狂犬疫苗,並按需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及抗生素。

關於孕婦被狗咬傷後需不需要終止妊娠的問題,從理論上講,絕大部分狂犬病病毒是不進入血流的,因此對胎兒應該沒有影響,但研究人員在狗、牛、蝙蝠等動物試驗中,發現狂犬病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傳染給胎仔。隻是到目前為止,尚未在人類得到證實。此外,泰國、菲律賓、前蘇聯報道過數例孕婦於妊娠6~8個月被狂犬咬傷,有的產婦自然分娩以後不久,發生狂犬病;有的孕婦在自然分娩之前就出現了狂犬病症狀,通過剖宮產手術娩出了正常、健康的嬰兒,但產婦均於產後不久死亡。所以,被狗咬傷的孕婦應該請醫生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終止妊娠,而不能一概而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母親如患有狂犬病,通過母乳可以傳染給嬰兒。

狗不僅能夠傳染狂犬病,20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發現狗還可以傳染萊姆病。萊姆病的病原體叫螺旋體。據調查,50%左右的狗體內都帶有這種螺旋體,並通過蜱(又稱狗豆子、草爬子)叮咬傳染給人。人被感染以後,早期可呈現皮膚損害,表現為慢性遊走性紅斑,斷而出現心髒損害、神經係統症狀及關節炎等。孕婦被傳染以後,可經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導致流產或早產。

由此可見,孕婦應該盡量避免與狗等寵物接觸,以兔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不慎被狗等咬傷,應及時去醫院請醫生幫助診治處理,以求最大限度地減輕危害。

職業因素對女性生殖機能有何影響

環境因素與出生缺陷發生的關係,近年來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影響胚胎發生及胎兒發育的環境因素有:電離輻射(如X射線)、化學物質(如工業毒物、藥品、食品添加劑等)、營養失調(營養缺乏和過剩)、感染、缺氧、極度高溫或低溫、母體代謝或內分泌失調、外傷及胎盤衰竭等。其中,由於職業接觸化學物質(如工業毒物和農藥)以及物理因素,或過重的體力負擔對胚胎發生及胎兒發育的影響,是一個應重視的問題。在我國,接觸有害職業因素的工人總數中,約有一半為女性。而女性又肩負養育第二代的任務,因此,了解職業因素對女性健康及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影響,采取相應的預防保健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女性由於具有與男性不同的生殖係統結構和性腺機能,因而具有與生殖機能有關的一係列特殊生理機能,如月經、妊娠、分娩、授乳等。通常將這些特殊的生殖機能稱為女性機能或母性機能。

人的生殖係統在出生前即開始發育並完成,而生殖係統的成熟和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和附屬性器官功能的完善,則要在女嬰出生後實現。女性的卵細胞早在女嬰出生時,數目已經固定,以後不再形成新的生殖細胞。因此,疾病或接觸到能影響卵泡生長和發育的外環境因素,特別是接觸到有害職業因素,均可對生殖細胞和女性生殖機能產生不良影響。

我國近年來對孕期職業接觸各類化學物質與先天缺陷的關係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接觸二硫化碳、汞、激素、苯及苯係物、甲醇以及在化工、冶金、塑料等行業和橡膠廠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女工,子代先天缺陷發生率明顯高於不接觸這些有害作業的對照組。國外研究也認為,孕期接觸有機溶劑,與子代中樞神經係統缺陷的發生率增高有關。也有孕期接觸有機溶劑與嬰兒唇齶裂、心血管係統先天缺陷有關的報道。

哪些孕婦宜做產前染色體檢查

人類的染色體的數目和結構是相當穩定的,每個人身體內的每個細胞都同樣含有46條染色體,依次排列成23對,每一對染色體中一個來自父親的精子,另一個是來自母親的卵子。而每對染色體的形態和所攜帶的遺傳因子都相同,染色體的數目及結構上若發生了改變,便會造成機體結構和功能上的異常,稱為染色體病。近年來,人類染色體技術發展較快,可通過產前檢查診斷出染色體異常的胎兒,進而有利及早終止妊娠,可減少染色體異常的病兒出生,從而達到優生的目的。

出生的孩子若患有染色體病,多表現為智力低下,發育遲緩,伴有五官、四肢、皮紋、內髒等多方麵的畸形,若性染色體病出生的病兒多表現為性器官發育不全或兩性畸形、性功能低下等,從中可以看出產前診斷染色體病的重要意義。

那麼,哪些妊娠婦女需做產前檢查?

高齡孕婦:指35歲以上初孕者,懷孕後應做產前檢查。

已生過一個先天愚型、患有染色體病的婦女懷孕後應做產前診斷。因再次懷孕有1%~2%可能性生前一種病孩。

懷孕早期用過較大劑量的化學毒物、輻射或嚴重病毒感染者。

發生過習慣性流產或曾生過不明原因的多發畸形兒的產婦。

夫妻雙方有一方為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其攜帶者本人可以完全正常,但所生子女患染色體病的可能性低者20%左右,高者可達50%以上。

為什麼孕婦不宜多做B超

B超是先進的物理診斷技術,它在診斷胎兒畸形、發育異常及胎盤、臍帶、羊水的病變中,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孕婦做B超過於頻繁或超聲劑量過大則有害而無益。因為B超是高頻率的聲波,對胎兒,特別是對早期胚胎可能有害。WTO(世界衛生組織)有對B超診斷提出的推薦中指出:應進一步研究超聲的安全性,且僅在必要時運用,即如無充分的理由,胎兒不應受到照射。美國超聲機構也提出:不把B超作為早孕診斷手段。

有些青年夫婦及親屬,盼望生男生女早知道,讓孕婦作B超判斷胎兒性別,這樣做對孕婦和胎兒健康都不利。最近美國學者對一百多位孕婦進行研究,在她們懷孕的第18周及第37周分別用問卷評定她們在孕期的精神負擔,並用儀器觀察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將這些孕婦分成兩組,一組了解胚胎兒的性別,另一組卻不清楚胎兒的性別,結果前一組孕婦承受著更大的精神負擔。後一組孕婦的胎兒生長發育得更好。這一項研究表明,孕婦過早知道胎兒的性別,不利於孕婦的心理健康和胎兒的生長發育。

怎樣防止室內甲醛危害

人的一生,約有92%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室內空氣的潔淨程度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協。因此,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應謹防由甲醛造成的室內空氣汙染。

室內甲醛汙染主要來自於建築材料、家具、地毯、燃料燃燒、吸煙、各種化妝品、除臭劑、消毒液等等。所以,家中如果剛剛進行了裝修或新買了家具,那麼室內空氣中的甲醛含量就會比較高。

甲醛是一種無色易溶的刺激性氣體,當其在室內的含量為0.1毫克/立方米時,人就會有不適感;0.5毫/立方米時,可引起人的咽喉不適或疼痛;濃度如果繼續升高,會使人惡心、嘔吐、氣喘,甚至引發肺氣腫;30毫克/立方米時,可立即致人死亡。此外,長時間接觸低劑量甲醛,人會患上多種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等等。如果孕婦長期接觸甲醛,還會造成新生兒體重降低、染色體異常。因此絕不可掉以輕心。

防止室內甲醛汙染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強室內空氣流通。隻要經常開啟門、窗通風,甲醛濃度就會迅速降低。剛裝飾過或剛購置了新家具的房間,應暫不住人,等到2~3個月或半年以後,室內甲醛的釋放量顯著減少時,方可人住。室內裝飾可選用乙烯牆紙,以防止甲醛的揮發。此外,還可采用氨熏蒸消毒法降低甲醛濃度。具體方法是:把裝滿氨水的塑料盤放在房間內,並且使室溫保持在27℃左右,熏蒸12小時以上,即可使甲醛濃度降低。

怎樣寫妊娠日記

十月懷胎是否正常,一朝分娩能否順利,關係到日後小生命和母親的安全與健康。因此在整個妊娠期問,如能將有關事項及時記載下來,則是一份寶貴的檔案資料,可供醫務人員了解孕婦妊娠的經過是否正常,從而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證胎兒的安全和分娩的順利。

那麼妊娠日記應記哪些內容呢?

末次目經日期。這是判斷預產期的主要依據(它的計算方法是以末次月經的第一天起,月份加9或減3,日數加7)。

妊娠反應(一般在妊娠第6周開始出現。)應記明何時開始,何時消失,以及反應程度。

第一次胎動日期(多發生在妊娠第18~20周,第一次胎動日期加上150天就是大約的預產期。)經產婦自覺胎動時間稍早於初孕婦。

早期妊娠時的有關檢查:如停經後做過婦科檢查、尿妊娠試驗等應記錄下來,並保管好有關病曆和化驗單。

孕期中患病,應加記錄,包括疾病的起始日期,醫生的診斷處理。特別是病毒性感染,更應詳細記載。例如,有個產婦生了一個免唇兒,並沒有查出遺傳因素,但孕期得過兩次感冒,發過高燒,並吃過好多種藥物,這很可能就是引起胎兒兔唇的原因。如能及時記錄在妊娠日記上,讓醫生早一點準確地掌握這些情況,就可以幫助她及早采取補救措施或提出終止妊娠的勸告而不致懊悔終生。

孕期用藥。許多藥物特別是西藥可在妊娠早期使胎兒畸形,在妊娠後期使胎兒受害,因而應審慎用藥,並及時記錄藥名、用藥量和用藥天數。就醫時應主動向醫生說明自己正在孕期,孕婦本身更不能自以為是地隨便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