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愛情真諦(1 / 3)

第八章 愛情真諦

什麼破壞了婚姻

一位社會學博士就要畢業了,導師建議他用“破壞婚姻的決定性因素”為題來撰寫畢業論文。在博士生看來,這個題目實在是太簡單了,破壞婚姻的決定性因素當然是婚姻中的雙方彼此不再相愛了,或者其中的一方厭倦了另一方,或者是有第三者介入,等等,總之是愛情在作祟。 可是導師卻告訴他不要把這個問題理解得如此簡單,最好還是要經過多方麵的實際調查研究再下結論。於是博士生開始按照平常撰寫論文的程序開始著手準備畢業論文了。寫論文的程序不外乎幾個環節: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從中提煉大量的有效信息—最後通過對相關信息的深入分析得出結論。因為是自己的畢業論文,而且選題又是導師建議的,所以博士生雖然最初有些輕看這個選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他一直都非常認真。

越是深入這個選題的準備,博士生就越感到導師當初對自己的告誡是多麼明智。在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和提煉時,博士生發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一種結論是來自於一家家庭谘詢機構提供的調查表,將近8000份的調查表顯示,約有90%的人認為愛情是決定婚姻能否維持下去的決定因素,這個結論與博士生當初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是,當博士生在自己對一些離婚夫婦的實際調查以及看到法院提供的相關資料後發現,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導致

婚姻破裂的決定性因素根本就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樣,也就是說,常常導致婚姻破裂的決定性因素根本就不是愛情的消逝。 博士生對許多離婚夫婦進行了深入調查,他的調查與法院提供的資料信息反映的結論基本一致:在實際生活中真正破壞婚姻的往往是那些根本就不值一提的雞毛蒜皮之類的小事。其中有一則案例表明,一對夫婦離婚的直接原因是丈夫喜歡吸煙,妻子卻對此非常討厭;妻子從來不吃快餐和肉食,這令丈夫感到無法接受。另一對夫婦離婚的原因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夫婦二人都特別喜歡吃魚頭,但是丈夫喜歡吃紅燒的魚頭,而妻子則喜歡吃清蒸的魚頭,兩人經常為此吵架,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調節隻好離婚。還有一則案例,丈夫習慣清早起來洗澡,而妻子卻習慣在晚上睡覺之前洗澡,隻要各洗各的就可以了,這本來沒有什麼問題,可是矛盾並不那麼容易解決———妻子認為丈夫清早起來洗澡耽誤了大家上衛生間的時間,這樣很容易導致自己上班遲到,孩子上學也要受到影響,而丈夫則認為妻子晚上睡覺之前洗澡身上的清香味道會破壞自己的睡眠,結果他們也隻能因此各奔東西……

後來,博士生在他的論文中寫道:“從理論上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愛情是決定婚姻是否存在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真正破壞婚姻的罪魁禍首根本就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婚姻生活中點點滴滴無法言說的小事。這些事情的微小幾乎讓我們無所察覺,可最後它們卻能破壞曆盡千辛萬苦才構建起來的婚姻。” 真正使你感到疲憊的往往不是一眼望不到頂的山峰,而是在攀登過程中落進鞋中的一粒細沙。無論是婚姻,還是其他方麵,人們常常被那些細沙折磨得疲憊不堪。

暗戀不是一件幸福的

她再次為他淚流滿麵。他是她愛上的男人。他不是她的。

因為遊戈,果果的第一誌願沒有考上,他的父親找了很多人,終於給她找到了一所還算有名的繪畫學院。女孩天生喜歡畫畫,她就果果靜的接受了父親果果排的學校。

果果在這所學校上學的期間,有一名男生對她窮追不舍。他送她禮物,給她卡片,為她寫詩,為她畫畫。女孩無法拒絕,她問他,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他回答,沒辦法,一眼喜歡上。 果果就突然愣在那裏。她好像看見了三年前的那個早上,她站在寬大的教室裏抬起頭看著遊戈,看著他明亮尖銳的眼睛,他便是果果一眼喜歡上的男人。 她再次回想起有關於他的一切。 (三)

兩年後,果果離開學校,來到父親的公司上班,她在那裏做小職員,把自己投進沒日沒夜的工作裏,計劃稿子,然後遞給經理。

白天,她像普通人一樣努力工作,可是晚上,她總會看見遊戈的麵容。那個她看了無數次的雙眼,尖銳的刺痛著,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這麼長時間始終忘不了他。 有一次果果去廣州出差,公事辦完了,朋友帶她到小酒吧唱KTV,喝著喝著她就醉了,在模糊的幻覺中看見遊戈走過來輕輕的抱起她,果果的眼淚就這樣掉下來,五年了,她還是可以為他淚流滿麵。 第二天醒來她在自己家裏,她什麼都記不清楚,隻記得那雙明亮的眼睛,她把臉藏在被子裏,然後哭了。

後來同事告訴她,是小酒吧裏的老板幫忙送她回來,他說他叫遊戈,和她在十五歲就認識。女孩突然站起來跑了出去,昨晚發生的一切,原來不隻是幻覺。他真的存在過。

她再次到這間酒吧的已經是下午2點,女孩正要推門的時候聽見熟悉的聲音喚她的名字,她猛然轉頭,看見那雙明亮且尖銳的雙眼。 隻是在眼光的照射下是刺痛的。

他們坐在靠近舞池的地方,桌上放了一杯冰水,有一些人跳舞,很慢的曲子,憂傷且陰鬱的鋼琴曲。 遊戈穿著黑色的襯衫,頭發稍長,留著胡渣,他笑著問她的近況。她笑著說很好,一切都好。 然後就是寂靜的沉默。

許久,他再次打破沉默,他問她,你還喜歡我嗎。女孩抬起頭,她的眼裏有晶瑩的淚水,她說我喜歡你了五年,你欠著我五年的感情。 他笑了,淡淡地說,可是我不愛你。

女孩突然拿起杯子,閉著眼睛把杯子裏的水潑在了遊戈的身上。所有人都轉過頭看她。 冰涼的水順著遊戈的頭發滴在桌上,果果頭也不回的跑出了酒吧。這個她愛了五年的男人竟然用漠淡的口氣對她說不愛她。 果果跑的很快,可以聽見耳邊呼嘯而過的風聲,然後她終於停了,看著眼前閃亮的紅色光芒微笑,她在黑暗迎來之前輕輕的閉上了眼睛。 在快要消失的光亮和聲音中,果果最後一次看見遊戈的雙眼,明亮而尖銳的刺痛著。他是她愛了五年的男人,但是,他不是她的。

2004年4月4日登出一則新聞,一位女孩位於高速路上被疾速行駛的車輛衝撞,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宣告死亡,年僅二十二歲。

誰來導演我們的愛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不斷問自己:到底越來越相信愛情呢,還是越來越不相信愛情?顯然,這是一個哲學問題,與電影無關。但在所有的電影中,愛情無疑都是最大的主題,每個人都想從電影中看到浪漫而又恒久的愛情,有時候我們更情願躲在情節帶給我們的幻境裏不出來。 徐靜蕾:情感是一樣需要克製的東西

最耀眼的情人節電影非徐靜蕾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莫屬,影片曾在去年的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中獲最佳導演“銀貝殼獎”。改編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同名小說的影片,講述一段無私的情愛故事:一個41歲的作家在生日當天收到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信中描述這個女子自13歲那年愛上他,與他有過短暫的歡娛,且生下一個孩子。無論歲月如何改變,她隻在作家生活之外默默愛著他,直到臨死之前才告知真相。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製作費高達2000萬元人民幣。拿這麼多錢來陪徐靜蕾“耍把勢”值得嗎?此片投資方保利華億總裁曾表示:“我們為徐靜蕾的《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配備了最強的製作隊伍,我們願意花大價錢來扶植中國電影的新生力量!”在情人節,我們需要愛情神話,也需要這樣的情愛震撼,徐靜蕾的電影對真愛的思考無疑是成功的。那就是,情感的主題是沒有國界的,愛情也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唯一不同的是,原著敘述很熱情,而她的電影有一種很克製的東西在裏麵,電影的情感方式與原著不同。她的電影不想去啟發別人、教育別人,隻是用激情去表達,使觀眾感動。當代女性在愛情裏隻關注自己的感受,《來信》就是一個很純粹的、當代人能理解的愛情故事。 胡安:懷舊永遠是個經典符號

另外一部引人矚目的影片也是女導演的作品,由胡安執導、周迅、王誌文、鄔君梅主演的《美人依舊》頗有點之前《花樣年華》、《橘子紅了》的風格,三四十年代的背景,故事發生在一個充滿舊時氣息的公館中,兩個出身不同、性格迥異的姐妹和一個情場男子的故事在欲望和無奈中展開。華美的旗袍、搖曳的燈光、濃鬱的花朵。這些元素在充滿懷舊情調的畫麵中展開,隻是攝影師和美術師改為美國人。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之美,這樣的視覺,給我們似曾相識的異想天開。

《美人依舊》打著懷舊的旗號,製作班底卻大部分都是美國獨立電影人,是旅居美國多年的華裔女導演胡安傾力打造的一部古典唯美的情感電影。《西洋鏡》之後,胡安一直尋找一部令自己興奮且能共鳴的女性題材電影,就如張愛玲小說中精心構築的女人世界一樣。《美人依舊》雖不是張愛玲的作品,但導演胡安卻用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感性,通過特定年代裏的一對姐妹在愛情旋渦中的情感掙紮來勾描女性共有的情感地圖,以及女人、男人在愛情遊戲中,情感上的流失和放逐。

霍建起:愛情並不都是完美

《情人結》也講述了一段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這是一個苦情戲,完全不同於霍導以前的作品,雖然是城市戲,其中也有一些比較美的場景,但是人物情感的描寫會更加偏重,而且《情人結》在故事的安排上會更加密集,在一些情節的銜接上不像霍建起的前幾部影片那樣緩慢。主演由陸毅和趙薇擔當,霍建起對於他們的表演給予了足夠的肯定,他表示,自己對於角色的人選是否適合有很直覺的判斷,不論是新人,還是明星,關鍵是要貼切角色,有感覺才行。

一部這樣悲傷的電影選在快樂的情人節上映,有可能讓那時要求快樂的人不去選擇,但是全世界的愛情不是都那麼完美的,也許就是這種不完美甚至有些淒美的愛情才能真正打動情侶,讓他們更加珍惜彼此之間的愛情。 侯詠:女人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如果不是《茉莉花開》,恐怕沒有人提起侯詠,不會知道他是張藝謀、陳凱歌的同班同學、張藝謀的老搭檔,更不會注意到那麼多著名的影片《孫中山》、《鴉片戰爭》、《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幸福時光》,還有《英雄》,都署著他的名字——攝影師侯詠。現在,他的身份是導演。十年後再執導的侯詠用“水到渠成”來形容重新做導演的感受:“因為這個題材早就看中了,隻是那時還沒有那種興趣,十年來都一直忙著拍戲,做攝影師,這兩年算趕巧了。有人給我投資,我的興趣也就滋長了。”

章子怡也終於在情人節中等到花開,其實之前曾在幾個電影節中露麵的《茉莉花開》早已小有名氣。講述的三代女人——茉、莉、花的情感故事,前兩代人生活在舊時代,沒有逃脫出命運安排的感情陷阱,直到花這一代,才學會選擇自己想要的一切。章子怡一人分飾三角,導演侯詠原來是攝影師,在畫麵處理上借助年代的跨越,使《花開》大量出現時下風行的懷舊畫麵。《花開》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婦女生活》,不過改了結局也改了韻味,蘇童把小說處理成不同時代的女人在情感上相同的無奈。侯詠卻在《花開》中用了一個積極的結尾,在新時代,女人真的懂得自己想要的情感和生活?幸好影片在情人節上演,讓我們姑且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