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像玻璃, 其實比紙還脆, 一敲就全碎啦。”
話雖如此說, 王徽到底還是下發了正式的通文, 命製造總局在六月上旬就開始著手研發生產大麵積的玻璃。
時間已經不多了。
穆皇後雖說胸襟小格局淺, 但那是大處欠缺, 大事是做不成, 可畢竟這麼多年宮鬥殺出來的,小聰明那是一點都不缺,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再加上太子明裏暗裏的助力,王徽又發了話不許去阻撓,那麼皇後這次奮起一搏, 勝算還是比較大的。
最多兩年, 最遲到永嘉二十六年,老皇帝恐怕就會赦了皇後的圈禁, 皇後會重新出現在後宮乃至朝堂的政治舞台上, 不僅會從皇貴妃手裏把後宮之權分一些出來, 還會帶著太子|黨重新崛起, 各方勢力也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而王徽之所以打算坐視皇後起複, 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其一, 她遠在朔北打拚,對京中的一些事情實在鞭長莫及,萬衍、付貴妃、邵雲啟等人雖然也是個頂個的優秀, 但畢竟都是給燕雲侯打工的, 一些大事上若沒有她老人家親口裁決,就很容易出岔子。而皇後的動向顯然是“大事”之一,既然天高皇帝遠的幹涉不了,那就索性不去幹涉,少做少錯,不做無錯嘛。
其二,五年多前,王徽之所以決定要動皇後,最根本的目的其實還是廢除女子禁升令。隻有扳倒了皇後,付明雪才有可能在後宮中掌權,而付氏一旦掌權,朝堂的局勢就必然會有所變化,並且會朝著有利於王徽的方向傾斜,再由萬衍、國師等人推一把手,自然就能達到廢除女子禁升令的目的。現在這個任務完成了,王徽也借著東風爬到了極高的位置,手中既有爵位又有兵權,皇後就算東山再起,畢竟元氣已被傷過,勢頭肯定大不如前,此消彼長之下,王徽也不會怕她——或者說,不會怕太子一黨。
其三,穆皇後身在國母之位三十多年,穆家雖非世家大族,到底也自有底蘊,絕不可能一點後手都沒有,第一次之所以能順利扳倒皇後,到底還是占了個出其不意,穩準狠快,讓皇後一黨來不及反應,罪就已經定了。
且當年王徽馬上就麵臨著去北疆參軍,時間緊迫,需要盡快廢除女子禁升令,故而也沒有時間去一點點揪出皇後藏於水下的力量。
而這次皇後的起複,王徽也有意觀望一陣子,多少也能令中宮隱藏的實力浮出水麵來,到時候順藤摸瓜,要拔也就簡單多了。
可如何才能確保一次拔幹淨不留後患?
憑她現如今從二品鎮北大將軍、一等燕雲侯的位子,其實還是不夠的。
一方麵要繼續打仗立功,掌更多的兵權、拿更高的官爵,另一方麵,則是要大力增強燕雲自身的實力。
燕雲是她最強的後盾,也是最終的底牌,燕雲四州每增強一分,拿下剩餘十二州的勝算也就更多一分,等到她率軍攻破上京,親手滅了柔然一國,到那個時候,應該也就有足夠的實力跟京中那些老牌權貴分庭抗禮了。
幸好眼下鋼鐵生產已經步入正軌,大部分技術難題都已攻克,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流水量產了,不獨大型的攻城器械,連普通兵士手中的刀劍、身上的行頭,漸漸地也能全部轉化為精鋼。
而王鳶和李謐也就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研發生產大麵積玻璃。
時日無多,她隻有兩年的時間——或者說,不到兩年了。
而在她用後世單位為自己製定的日程表裏,時間已精確到了分鍾。
#
日子過得紅火,時間也就走得格外快,永嘉二十四年的夏天好像輕輕打了個旋兒就過去了,轉眼入了十月份,秋節已至,天地始肅。
燕雲的第一批大麵積玻璃隨著萬畝賜田中成熟的秋玉米一起來到了世間。
這批秋玉米是王徽親自發過話要好生照料的,也算是燕雲農業增產作物的一個試點,故而長勢和收成比普通秋玉米還要好些,畝產毛重已經接近了一千五百斤,脫粒後的籽粒實重也有畝產一千一百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