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秋天(二)(1 / 3)

第四章 秋天(二)

相鄰

燈塔與燭火 一座雄偉的燈塔,聳立在岸旁,它散發著溫暖而堅定的光芒,指引著迷途的船兒們回家。一個小女孩拿著一支蠟燭,在岸邊等著爸爸回航。燭光很弱,搖搖晃晃,卻為女孩帶來了一絲光明。 大燈塔與小燭火相鄰,大燈塔終於帶回了她的爸爸,小燭光又給她的爸爸送上心靈的慰藉。大燈塔可以帶回許多人的生命,小燭光卻往往可以照亮許多人。大燈塔是一種包容?quot;兼愛",那麼小燭火就是一種無私的奉獻。在這個世間,有些人就像燈塔,不吝惜為人付出,照料著身旁的每一個航行的人,指引著每一個迷途的羔羊。而燭火就更無私了,縱然自己的力量微薄,仍不惜於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怪不得古人就讚歎它"蠟炬成灰淚始幹"啊。小小的光熱雖不算什麼,往往卻可以溫暖一個空虛的靈魂,為這個漸漸冷酷的世界帶來些溫情、力量和希望。海倫·凱勒,這位集合了堅強意誌和人世間一切勇敢力量的偉大女性,幼年時,也曾因為身體的障礙而封閉了自我,成為一塊拒絕溶化的冰。是她的恩師--一生影響她最大的莎莉文女士,以她一位家庭教師如同燭光般微薄的力量,一點一滴地試著溶化海倫這塊堅硬的冰。當蠟燭周圍的蠟油愈堆愈高,沙莉文女士終於以一份愛心和毅力將海化這塊冰溶成一顆顆瑩剔透的珍珠,使它們充入世界每一個陰暗的角落,使海倫·凱勒在世界各地散發著如同燈塔般耀人的光芒,引導著每一顆失落黯淡的心重新跳動活躍,再次擁有新的人生。 我們到目前為止隻是個平凡的人,或許不能擔當燈塔的重大責任,但我們願奉獻自己微弱的燭光。我們或許永遠與燈塔相鄰,雖隻是一點微弱的火光,但是燭火們團結起來,終可成為一片燭海。當耀眼的燈塔溫柔地俯視著洶湧的海,我們也可以驕傲地抬起頭照亮這片天地,即使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也可以光榮地融入這片我們所深愛的土地。

女孩親愛的爸爸回來了!燈塔仍堅定著那雙明亮的眼眸,靜靜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就

像一位默默關心孩子的母親,深情地注視著那片汪洋大海。與燈塔相鄰的小小的燭火並沒有變得黯淡,它正在奉獻著自己最後的心力,燈塔和燭火都在履行自己的職責,都祈盼著完成自己最大的願望。 友情·愛情 安徽高麗麗 友情與愛情,同樣都是人類高尚的情感,兩者僅一字之差,卻永遠相鄰。 我們這個年齡的男孩女孩正處於青春的躁動期,那充滿激情的青春熱血在我們的體內湧動、環流。同學之間的交往,在這個敏感的季節裏,有時連自己也分不清是友情還是愛情。 友情與愛情,永遠相鄰,永遠微妙! 也計是因為我比別人老道、穩重吧!有一位要好的女友十分坦誠而又毫無隱瞞地向我傾訴了她的苦惱。 她是一個熱情、漂亮的女孩,天真無邪,羅曼蒂克,對周圍的人都付之火一般的熱情,她用自己燦爛的笑顏,她用自不設防的心靈,麵對每一位同學。 他是一位腆靦、內向的男孩,他善於思考,他常常沉默,他回答得到的提問有點怯場,他的話不太多,他不太喜歡與別的同學交往。 一次座位變動之後,他做了她的鄰桌,他出奇地沉默,引起了她的好奇。於是,天經地義,他們之間有了交往。 她處處幫他,希望他能走出孤獨,希望他能拋棄沉重的自卑感,開開心心融入到大集體中去,快快樂樂展開青春活躍的笑顏。 他感激她的幫助,也努力地改變著自己。可是,隻有她才能讓他發自內心的笑,他感到隻有和她在一起才能感到舍適愉快,對待別人他依舊冷漠。 正當她沮喪,決定放棄與他過密交往的時候,他卻遞給她一張紙條,說他喜歡上了她。麵對這種情況,是她所始料不及的。難堪,可怕的難堪,時時捉弄著她。而他呢?也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整天低頭不語,更加出奇地沉默了。 好友的故事完了,我聽後付之一笑。 這是一個平淡的毫無特色的故事,生活中類似的這種情況實在太多,故事外的我,充當一個聽眾和謀者的角色。 於是,我告訴她:"淡化處理它,這隻是一個並不美麗的誤會,錯把友情當愛情而已。" 友情,是我們中學生活的七彩陽光;愛情,對於我們來說是個陌生的詞語。我們尚還幼稚,有誰懂得愛情?不可向往,更不可追逐。友情與愛情永遠相鄰,我們應用一顆冷靜而又理智的平凡心,去區分友情與愛情。 花季的我們擁抱友情、拒絕愛情! 多走一步會怎樣 民以食為天。何曉東剛進高中讀書,自己要天天蒸飯,每日三餐,可真不容易啊。可不久的一天中午,他發現他的飯盒被人拿走了,裏麵蒸滿了飯,還有幾塊鹹肉串。

於是,他徘徊,他思索,他在心中默念著那飯盒吉祥的編號:2188。他留心每一個同學飯盒的號碼,就是沒有看到那熟悉的飯盒號碼。眼看沒有希望找回自己心愛的飯盒,這令他苦惱。他的頭腦裏開始閃現兩種想法:一個是再買一個飯盒,另一個是也去拿別人的飯盒。 何曉東望著來去匆匆的同學,還是沒有下手,他又取消了這個念頭。拿了別人的飯盒,別人不也很著急嗎?他悻悻地走了。 天陰陰的,他的口袋裏的錢不多了,他沒有錢下餐館,學校也不準學生進餐館,他很著急。 快開飯了,高三(6)班有兩個學生鬼鬼祟祟地拿了相鄰的高三(5)班的飯盒。"又有兩個學生遭殃了。"他想上前去逮他們一個正著,可她沒能邁出這一步。 不多久,校長抓住了一個偷飯盒的人。 "你這種行為和小偷差不我,是不道德的,最起碼你的思想開始轉壞,最起碼你的靈魂開始扭曲!"校長態度嚴厲,言辭鋒利。 他開始暗自慶幸起來,那一天幸虧沒有拿別人的飯盒。卻又有些懊悔:為什麼沒有勇氣去阻止高三(6)班偷飯盒的兩個人? 好與壞是相鄰的。何曉東上次多走一步上前偷了別人的飯盒,或許就是變壞的開始;而當何曉東看到別人偷飯盒時,能上前去阻止他們,或許能讓他們拋棄壞念頭.. 多走一步會怎樣?

眼界打開之後

走進書的世界 高爾基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看一本好書就好像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每天晚上,做完功課我便咬一枚青果,捧一本心愛的書,與作者"秉燭夜遊"。 我與書中人物一起賞花、聽雨、觀海、望雲,也會"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還會為瓊瑤的千古情節"淚濕春衫袖",更會被錢鍾書的幽默睿智逗得掩卷遐思。 漸漸地,有了"我報路長嗟是暮,學詩謾有驚人句"的才氣,有了"坐看雲起,傲視群雄"的豪氣,也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傲氣.. 我開始欣賞"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感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震撼,讚佩"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豪邁,心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 走進書的世界,輕柔、飄渺,真像我一個人在做夢,走在空中,撥開前麵擋住視線的白雲,看到了一個又一個海闊天空的新境界。 我讀曆史。

劉備三顧茅廬,人人都說諸葛亮架子大、傲慢,我卻不以為然。我們試想,諸葛亮從小飽讀詩書,胸懷淩雲狀誌,三分天下的宏圖早已在心中醞釀成熟,要施展如此偉大的宏圖怎能逢人便講呢?他的用意無非是要探探劉備的誠心,看他是否有鴻鵠之誌,是否能從善如流,

是否值得與之共建大業。如果一個人才張三傳也應,李四傳也到,那他還算什麼人才,至少不是第一流的人才吧! 我讀科普。 原來人類社會以前隻是一個二維平麵,充其量是個麵積在不斷擴大的平麵。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使它擴展為立體三維空間。也許很快,互聯網的大規模普及又給它添上一條時間坐標軸,成為四維空間。 我讀哲學。 英雄用武之地沒有天空,偉大的演出沒有觀眾,思想寂寞而發出最嚇人的呼喊,四周卻是一片沉默,越來越強製的沉默--這就是尼采的悲劇。 我讀音樂。 在大自然裏音樂所吐的是海潮的升騰,巨風的激蕩,那永存在靜寂的天簌間的交響。它羅列宇宙一切的莊嚴與和諧,鬆濤與流泉的共鳴,和風與垂柳的合舞,花開花落蟲鳴鳥呼的交織,或者自遠而來更遠而去的空穀震響的回音。 我讀文學。 我認為海明威幹淨而無抒情性的記敘是美的,而卡夫卡幹澀鬱抑的心理描寫是不美的。馬爾科斯的魔幻是美好的,而昆德拉的幽默是不美的。 我與書籍的情緣會綿延一生,正如我對羅素的崇拜會持續一生。 遠方 生活在繁華喧囂的大都市中,視線常常會被林立的高樓大廈所阻隔,想看得更遠,於是我爬上了建築物的天台,天台上的風景似乎不比下麵好多少,我沒有能力透過汙濁的空氣看到更遠的地方。為什麼這個大城市讓我感到如此狹小?為什麼總是有東西擋在我麵前,不讓我看得更遠?帶著對這個城市的失望,我決定消失一陣子,到一個可以滿足我願望的視野開闊的地方去。 收到拾好行囊,我拿起一本書隨便翻起來。恰好看到這樣一段內容:"白鷺立雪,愚者見雪,智者觀白。"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句話,蘊含著如此深邃的道理。白鷺站立在雪中,愚者的目光被白鷺吸引,卻忽視比白鷺更加美麗潔白的雪;而聰者也隻不過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事物,不惜放棄眼前?quot;小利";隻有智者,才會明白白鷺隨時會飛走,積雪也會隨著太陽的出現逐漸消逝,隻有在智者心中,白鷺和白雪是一體的,透過他的眼睛,無論是動還是靜,都在"白"中得到最完美的體現。 一場雪,一隻白鷺,便可分辨出世間的三種人。真正的智者不需要在聖山聖水前,不需要在佛祖神廟前,即使在我們生活的普通環境裏,也可以顯現出他的智慧。這就是我與智者的差距。我企求的是視線所及的遠處,而智者追求的是心靈的遠處;我四處奔波,為的是找到一片更為開闊的土地,而智者靜坐在桌前,便已似遊曆各地,正體味廣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