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可愛的初春天(一)(2 / 3)

次日,我要去上學了,當我下樓的時候,我看到樓門口擺著一把雨傘。我拾起雨傘,看到雨傘上麵掛著一個紙條: 姐姐這是我賠給你的傘,那本書就算是你送我的感激吧。祝你天天快樂,有時間咱們玩啊。 小雨 我拿著雨傘和紙條,疏風把我的情誼和小雨那一顆誠實而又真摯的心連在了一起。我感動萬分,卻說不出口,隻是流淌在心中。 末 我知道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我遇上了,我就收獲了。是啊,人與人之間傳遞了這一份誠信與感動何樂而不為呢?滿懷希翼去營造生活比滿懷仇怨去排斥生活更舒服。生命必有它無可推諉的承擔?之重?之輕?皆義無反顧。《托孤救孤》裏的一句話:“活下去難,引頸就義容易。兄弟,讓我做著容易的,留下難的給你吧。”當你把難留給自己,你會發現你會更快樂。學會分享與付出,懂得珍惜與誓言,就是學會該怎麼走完人生未知的路。想到小雨,便想到以前我寫的一首詩歌: 悠悠的她 走到那峰回路轉的地方 稍回了一下頭 我看到她那清淡的匿笑 又仿佛聞到她長發的芬芳 她向我點了點頭 就揚起那淡黃的小傘 提著小皮鞋 “嗒嗒嗒”地在雨中消失了 我竭力想前方望去 但隻有無休止的細雨 她是走了 但是好像真的沒走 她是付出了 但是好像真的收獲了許多

雙刃劍

在這個世界上,好壞吉凶本來就沒有很明確的分界線,許多事物往往是一把雙刃劍。此番遊覽雞冠岩,使我深刻地明白了這個道理。

五月一日早晨,光輝叔叔開著一輛摩托車載著我和媽媽,國大伯伯開著一輛轎車載著爸爸和Jimy等七人,我們一行十一人,浩浩蕩蕩地向雞冠岩進發。雞冠岩是浦江第一高峰,

傳說登上頂峰,向北望去,可以遠眺杭州錢塘江。一路上,我們迎著春風,精神抖擻,有說有笑。行至半路,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豆大的雨滴砸在我們臉上,一陣陣生硬的痛:這下完了,看不到錢塘了。但我們依然勇敢地冒雨前行。我們把車停在三十六崗,硬著頭皮奮力向雞冠岩頂峰挺進。 令人稱奇的是,海拔1000多米的雞冠岩頂峰竟然有座廟,名曰:楊公廟。大家見此有廟,連忙進去躲雨。 不久,雨小了,大夥兒開始為野炊奔忙了:男的砌鍋灶,搬柴火,削筷子;女的燒開水,包餃子。一切都是井然有序,忙而不亂。餃子熟了,大家你讓我,我讓你,端起碗,吃餃子。 “你們看,那是什麼?”Jimy指著遠方雀躍起來。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雲霧翻滾,群山若隱若現,臣服我們腳下。我們久久地望著雲霧,仿佛自己就是神仙,騰雲駕霧起來。雲霧,你是雨的精髓,你是山的精靈,你是大自然的精華。常言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剛才的一場春雨造就了此等美景。頓時,我們的心中升騰起對雨的無限感激。 雨停了,也該下山了,我們懷著無比留戀的心情,踏上了歸途。我們幾個小孩走在前麵。宣何迪對我和Jimy說:“我們走快點,把路邊的枯樹枝拉到路中央,給後麵的大人設置路障。”我和Jimy笑著說這個主意不錯。我們一路飛奔,邊跑邊搜索,一見路邊有枯樹枝就拉到路中央。我漸漸停住了腳步,Jimy說:“怎麼了,Bank。”“我們走錯路了,你看看前麵那座廟,來時根本沒經過。”我著急地說。Jimy看了看也警覺起來。宣何迪說:“等等吧,大人就快跟上來了。”沒多久,爸爸和大人們就來到我們身旁。 我迎上去對爸爸說:“走錯路了。怎麼辦?” 爸爸一臉無奈:“再向前走可就去旌塢了,那可不行,得回去,找到三十六崗——我們停車的地方。” Jimy大叫:“啊!我快累死了!” 國大伯伯歪了歪頭,攤開雙手:“這有什麼辦法,誰叫你們帶錯路。回頭是岸嘛!” 爸爸一本正經地說:“是啊,人生道路亦複如是,崎嶇曲折。在生活中,走點彎路也是不可避免。你們帶錯了路,卻讓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值得,值得!目前我們身處困境,但困境也是一筆財富,能夠磨煉我們的意誌。走點彎路有什麼不好?” 聽爸爸這麼一說,我們沉重的步伐也變得輕鬆了。沒過多久,我們就發現了一個三岔口。我們選擇了另外一邊走下山去。沒錯,就是這條羊腸小道。大夥邁著輕快的腳步,奔向三十六崗。 到了三十六崗,爸爸、媽媽、光輝叔叔一個一個都下到山腰挖筍了,我也跟了去。不料,腳底一滑,骨碌碌幾乎滾到山腳。我成了一個泥人,滿身是泥巴、雜草,還擦了好大一塊皮,火辣辣地疼,但當我一看到那些跟我手腕差不多粗細的筍,就忘記了疼痛,跌跌撞撞地撲上去挖筍。我問爸爸:“這裏怎麼會有這麼大的筍啊?”爸爸輕輕地說了四個字:雨後春筍。

哦,原來如此!雨水打濕了山坡,讓我滑倒,然而雨水帶來了肥大的春筍,天下事物果

真都是一把雙刃劍! 此番遊覽雞冠岩真是受益匪淺啊!

建設和諧社會,從你我做起

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是人類夢寐的追求。從刀耕火種的蠻荒時代,到數碼航天的信息文明,幾千年來,人類為之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生生不息。 和諧,如春風拂麵,使人倍感親切;和諧,如久旱甘霖,使人心田滋潤。 建設一個美好的和諧社會,是你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許,你不禁要問:建設和諧社會,難道是我們一、兩個人就能建造的嗎?不,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互助才能做到,但是,我要倡議,建設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請從你我自己做起。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身邊的楷模,大學生洪戰輝,這樣一個家貧如洗的莘莘學子,用自己的青春和愛心,收養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姑娘,幫助她完成學業,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人生價值,這種精神難道不是建設和諧社會所需要大力提倡的嗎?如果我們的社會有千千萬萬個洪戰輝,讓大家一起互相幫助,使每一個人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就可以感染更多的人,每一個都能常懷感恩的心善待自己、關愛他人,和諧社會何愁不能實現! 曾經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乘公共汽車回家,在座位旁看見十元錢,我毫不猶豫的就大聲尋找失主,車上的人都用莫名的目光注視著我,每個人都翻自己的錢包,之後就平靜下來,售票員卻在司機的教唆下,不假思索的向我要錢,說他是失主,也許這錢真是他的,也許是因為我的天真,純潔被人利用,我把錢給了他,但我至今無怨無悔,因為我覺得沒有玷汙自己幼小的心靈,感到無比自豪。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事例很多,隻要大家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的社會就離和諧的目標越來越近。 高爾基說:“人應該尊重彼此之間的互相幫助,這在社會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啊!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而別人也同樣渴望我們的幫助。隻有在充滿愛心,富有同情心的關愛和互助的社會中,我們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滿,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更加欣欣向榮。 播下一顆種子,收獲一片希望;播下良好的行為,收獲人生的精彩。讓和諧的影子跟隨我們真誠的步伐,風吹不去,雨打不散,如影隨形,讓我們攜手同行,從你做起,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構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未來。

“白馬橋阻擊戰”小型調查報告

一、有關背景介紹 1、鳳凰山地處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白馬鎮傅宅村,是著名的“白馬橋阻擊戰”的主戰場。傅宅村也稱“白馬橋”,因鳳凰山腳的白馬橋而得名。

2、傅紅耀,男,浙江省白馬鎮人,醫師。喜愛文學,七十年代起曾在報刊上發表過小說、戲曲劇本及新聞報道。是長影電影文學刊授學院首屆學員,2004年加入金華市作家協會。白馬鎮中學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聘請他為校外德育輔導員。 二、調查的由來(一個故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我校組織我們七年級學生到我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鳳凰山參加教育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聽校外德育輔導員講述六十多年前發生在這裏的抗日故事,緬懷為國捐軀的英雄,並尋找戰爭遺跡。 10月17日下午兩點半,同學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目的地。校外德育輔導員傅紅耀醫師早已興致勃勃地等待在鳳凰山山背上。這天豔陽當空,秋老虎發威,氣溫異常高,但傅紅耀醫師卻不休息不喝水,一口氣給我們講了兩個半小時。下麵是傅紅耀醫師給我們講述的“白馬橋阻擊戰”的故事梗概: 1941年4月,侵華日軍發動了寧紹會戰(即浙東會戰),周恩來的家鄉紹興、蔣介石的家鄉寧波相繼淪陷,日軍的下一步目標是占領浙江省臨時政府所在地——金華永康的方岩。浦江是金華的東大門,傅宅村則是浦江的東大門。傅宅村是一方窄窄的丘陵,丘陵上一條千年古道靜靜地躺著,一條並不寬大的浦陽江緩緩流過,兩邊鳳凰山與球山雙峰對峙。沿球山腳流過的是發源於浦江的浦陽江;沿鳳凰山山腳的是從諸暨通往金華的千年官道,傅宅村就在官道邊上。這方窄窄的丘陵自古以來就是上通金衢、下達吳越的咽喉要道。扼住鳳凰山與球山,就守住了傅宅村;守住傅宅村就鎮住了浦江的東大門、金華的東大門,所以傅宅村一帶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41年4月22日起,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九軍到白馬橋設防。過去,人們總認為國民黨部隊打仗不力,抗日不力。但馮聖法軍長統帥的這支部隊卻非常地“抗日”。加上當地中共地下黨、社會名流以及廣大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暫九軍布起了一條東起義烏楂林、西至諸暨馬劍長達七十裏的防線,白馬橋正好處於防線的中間點上。 5月11日,日本軍隊派遣大久保利榮帶領先鋒部隊來到了鳳凰山防線外。日軍先炮轟山頭,我軍埋伏不動,日軍以為沒有防守,便長驅直入。一入伏擊圈,我軍一聲令下,日軍頓時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一下子被消滅了一、兩百個。鬼子哪肯善罷甘休,一連發起了九次衝鋒;我軍借助有利地形,擊退了敵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然而,我軍的人員漸漸地疲乏,彈藥漸漸地減少,守衛在這裏的營長,剛向馮軍長打完請求增援的電話,突然發現身後出現了幾十個、幾百個敵人,他們不顧我軍機槍掃射,蜂擁而至。最後,我軍腹背受敵,守衛在這裏的28位勇士全部壯烈犧牲! 這個缺口一打開,白馬橋的防線頓時失守,整個傅宅村被日軍占領。日軍殺燒搶掠,無惡不作,5月12日一天,傅宅村被殺村民99人,被燒房屋347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