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女人見識(一)(1 / 3)

第八章 女人見識(一)

女人見識

女人見識,也許膚淺,眼光也許短視,但她們實際,她們細心,也許比起大多數男人來,還有著更多的耐性。我們在遇到挫折時拿起電話打給誰呢?母親、姐妹、女朋友。她們往會在電話的那一頭耐心地傾聽,發出一些安撫性的感歎,提出廢話式的問題。然後,你聽見輕輕的嗚咽,原來她在那裏陪著你哭了。想想看,如果換來一個男人,你會得到什麼?曉以利害,告以道義,粗喉大嗓地,心浮氣躁地,然後是恨鐵不成鋼地一聲感歎:“唉,女人見識!”未把你幫到,先把你氣倒。 因此我出了問題時,大多會去女人那裏尋求支持和意見。實話說,誰也不是那麼不曉事,要把自己的一份擔子強加到別人肩上,我們所追求的,其實隻不過是一抹同情的微笑,幾瞥會意的眼神而已。在這種時候,女人見識往往比男人道理更管用。如果說曆史上那些冠冕堂皇的篇章事男人書寫的,我想,'我就以我那女人見識,寫幾則注釋也罷'。

我的天堂

我不是追星族,但是我卻有自己的崇拜。我沒有自己的天堂,卻有自己的信仰。 郭敬明,一個容易受傷的小孩

我想我是喜歡郭敬明的,喜歡他的書,卻不喜歡他的寫作風格。一點屁大的事情他都能傷感半天,一直將我們這些可憐的讀者寫的淚雨滂沱,才肯歇手。我不知道他的這種傷感是生來具有的還是後天形成的,或者是為了吸引讀者而自己強行改變了自己。說實話我希望是第一種,因為我怕自己的崇拜是個虛偽的人。我覺得他寫的東西裏,那種字裏行間所散發出來的東西真的是內心的寫照。關於他的抄襲案,我認為是不成立的,為什麼說抄襲了莊羽的?難道隻能他有自己的思想,而我們的小四就不能寫?或許是他抄襲了小四的呢?畢竟我不是法官,不能為小四做什麼,隻能為他祝福,希望逆境中的他可以正確的看

待這次的事情,不要被擊敗,因為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我想小四會是百分百純金。 無與倫比 我從不說自己喜歡JAY,但是心底卻是JAY的迷。我從不否認自己喜歡周傑倫這個事實,就好象我從不否認他不認識我這個事實一樣。我不知道自己對JAY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是嫉妒?是崇拜?還是別的什麼東西,我也說不好。 我比較喜歡他的那首《止戰之殤》,不僅僅是旋律,還有詞。光,輕如紙張,光散落地方.. 在他闡明對戰爭的厭惡的同時,也讓我莫名的喜歡上這個有著小小眼睛的大男孩。他在《西元前》,唱著《外婆》教的《簡單愛》說,《爸,我回來了》。 一個單親下長大的,或許會有自己的哭楚,但是卻不曾聽到他抱怨什麼,隻是一個人默默承受,這或許是我喜歡他的另一個原因。 那份超自信,不,或許該說成自負了,鑄造了這個音樂怪才,也讓我們的傳統音樂有了一個發展的空間。 無與倫比,為JAY沉淪。

守望家園

“公元70年,羅馬軍隊攻陷耶路撒冷。猶太人被趕離家園,開始長達數千年的‘大流散時期’”。 異族的鐵蹄驚碎希伯來短暫的安寧。尚不及再回望一眼故土,苦難民族匆匆踏上流徙四海的悲途,這一走,便是千年。 雖然寄身異邦的簷下,卻仍守著故鄉的禮俗,手捧《聖經》,麵朝世居聖山的方向虔誠眺望:隻為“回歸錫安”的信念。 “古代中東諸族大多隨著國土的淪喪成為曆史上的匆匆過客;唯有猶太,創造了一個亡國民族千載不滅的神話。” “守望。故國家園,我已在世代綿延的守望中,從異鄉回歸了你的懷抱!”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麵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惆悵,仿佛霧裏的揮手別離/別離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不知這首《鄉愁》會在多少個月明之夜被多少人誦讀。在內蒙古大草原長大的席慕容有著蒙古族人特有的黝黑膚色。如今,雖身處台灣,離別故鄉多年,然而空間與時間的遙遠並未阻斷詩人對故鄉的思念。悠揚的馬鞭變成了細細的筆,故鄉的歌則成了一首首清新的鄉愁詩,雖不強烈但卻真摯,你仿佛能夠聞到千裏之外的呼倫貝爾草原上一草一木所散發的清香。 多少未歸的遊子並非遺棄了掛念,而是不忍麵對“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物是人非”的尷尬與淒涼。離鄉多年的漂泊者,佇立於通往家鄉與異鄉之路的交會口,最終選擇了永無止境的流浪。愈行愈遠,卻愈將自身同故土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思念與逃避,回鄉與漂泊的交糅—寧願懷戀,不敢回歸,將家鄉變作一種親切而疏遠,

清晰又模糊的記憶。 家園,究竟是具象的地域概念,抑或更近乎一個精神的符號?古往今來,人們以各自的人生經曆詮釋著這一主題。而在猶太流民的心底,在詩人席慕容的心底,答案無疑都指向了後者:家園,它化作信念的印記,打烙於一個民族的靈魂深處;或如同離鄉者行囊裏珍藏的一本寫滿鄉情的卷章,待到行路人老了,再也無法遠走,便找一處歸宿,打開背包,細細品讀,將惦念一世的所在編織成一枕清夢,慰籍遊子孤寂的長夜。 猶太流民,詩人席慕容..他們都不曾回去,卻都在一種特殊的方式裏回歸了。

讀《畫畫》有感

想像是美好的,許多在生活中不能實現的,在我們的想像中卻是真的,比如說兔子的眼睛是紅的,但我們也可以異想天開,把兔子的眼睛想成藍色或綠色,是不是很新鮮很有個性呢?《畫畫》這篇短文就是這麼回事。 一個畫家有一個六歲的孫女叫婷婷,她也喜歡畫畫。 有一天婷婷畫了一棵樹,爺爺看了說:“婷婷你畫的樹不對,樹枝不能比樹杆粗,如果比樹杆粗那麼這就不是樹了。”婷婷說:“如果不是樹那你為什麼說這是樹呢?”爺爺無話可說。 有一天,婷婷畫了一隻母雞生了一個蛋,那蛋比母雞還大。婷婷拿著那張畫去參加西班牙的國際兒童畫展,結果,她得了一等獎。 我想婷婷的畫之所以得到一等獎是因為她的畫充滿了想像,使人感到一種新鮮的感覺。可能有些人認為這副畫畫得很荒唐很離譜,並且認為想像也是很荒唐的,想到的東西想了也不能實現,所以沒必要想像。但我認為想像是奇妙的空間,是進步的象征。自古以來,那些名人之所以成名,就是因為他們愛想像,他們敢想像,他們敢問一些荒唐的問題,他們不怕別人說他們荒唐,他們敢想能不能發明一種拉一下或按一下就會發光的東西呢?能不能發明一種像蜻蜓一樣平穩飛翔的東西呢?這雖然隻是他們想出來的,但最後他們還是發明出來了想像中的東西呀。我想隨著科技的發展,像那些樹枝比樹杆粗的樹,蛋比母雞還大的蛋,很有可能變成真的。 所以,我們也要大膽的想像,讓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要知道想像並不愚蠢。

尋找夢之花園

漫步在兩旁長滿青草的曲幽小徑上,和著微緩吹麵而來的春風,陽光在身旁顯得多麼的可愛。周圍是那樣的靜謐,空氣裏透著一股清香,仿佛在悠悅地醞釀著夢的種子。

蜜蜂已不再沉默,忙碌在綠海滔滔的花叢之中;在煦柔的輕風中,在滋潤的細雨裏,鳥兒把歌喉綻放,輕飄飄地把春意蕩漾在自然的每一個角落裏;稻花七裏飄香,瓜果十裏傳味,盎然的溫暖沁透著自然界的每一個細胞。當池塘裏成群的蝌蚪默默成長為青蛙時,

當小山上嫩細的幼枝漸漸旺盛,長成繁葉時,自然生機開始活躍,生命的年輪又開始慢慢轉動。 也許很難想象到,在自然深處的原始森林裏,每天進行了多少的新陳代謝,植物已有過多少次的蒸騰和光合作用,也許很難想象到動物間為生存而獵食過多少回,食物鏈間的競爭發生了多少次,但自然的脈搏卻亙古未變地跳動著,不斷兌現著信條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希望。 陽光給了自然許多希望,雨露也賦予自然許多夢想。那連綿起伏的青山、喧囂流淌著的綠水、碧空如洗的藍天,仿佛掙脫了汙穢的摻雜,款款地低吟淺唱著。在田野,在山間,綠的畫筆在揮灑,綠的希望在升華。 於是,人們被陶醉了。那如癡如幻、如詩如歌的綠夢,讓他們欣喜於其中、執著於其中、追求於其中。 看上下之曆曆英雄,嬴政立秦,劉邦建漢,昭君出塞,成功複台;觀自古之仁人誌士,嶽飛抗金,繼光抵倭,則徐銷煙,中山救國。在曆史的深遂長河之中,在生活的漫漫道路上,每時每刻從身旁經過的,都在沉澱著一個個夢。 尋夢,有時如一種心情,像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像曹操“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像陸遊“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淺淡而又豪壯,在憂國憂民、為國酬誌的追求中,劃上了人生偉大而又深刻的軌跡。 尋夢,有時如一種思念,像李白“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像範希文“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像張九齡“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似乎在淡淡呢喃,又仿佛是在無語凝噎。在緩沉的思緒中,人生的欲求已然消釋於滿足之中。 尋夢,有時如一種體驗,像孟子“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像勾踐十年生聚,臥薪嚐膽,像惠靈頓將軍屢敗屢戰,在挫折的阻攔下,將心超然於挫折;在失利的困境中,用心捅破困難的壁壘。 尋夢,有時如一種境界,像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像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像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麵對生命的浪濤,麵對命運的裂痕,坦然地“出世”,尋求人生中更有價值的財富。 尋夢,有時也如一種淡泊,像陶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掃除了“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的迷惘,像杜甫“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遠離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哀涼,像魯迅“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淩脫於令人“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亂世之上。 或許在跟隨歲月流浪後,在凝眸時光的頃刻,才覺得夢想恍惚而又實在;或許向往過那自由飛翔的海燕,在無邊的蒼穹下,呼喊著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也或許同風一起跑過,在雨後泥濘的小道上烙下一串串淩亂而又深沉的腳印..成長就在夢的一回回醒來中開始。

青春之於成長,就像那春天裏的綠境,熱烈、噴薄而又帶著點堅韌。青春,追尋過餘

秋雨,在文化苦旅的酣暢中,神覽這世界的點滴,在夢中積蓄下踏步大自然的宏願;追尋過韓寒、郭敬明一類的“少作家”,在紛繁的三重門內感歎夢裏花落知多少,在夢中許諾此生不留憾的誓言;追尋過張藝謀、盧卡斯等大導演,在一部部用藝術鑄就的精典裏,洞察人生的細節,在夢中構建浪漫唯美的伊甸神園..夢就在成長中明了,夢也在成長中延續著。 小徑愈漸熱鬧了起來。草葉在驕陽下,伸展著內健的筋骨;旁邊緊挨著成簇的花枝,可愛的小動物徜徉其間;俊挺的小樹,沐浴著陽光,葉子綠得快滴了下來——注目間才發現,這綠的一片,就是那夢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