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讓世界充滿愛(1 / 3)

第一章 讓世界充滿愛

引言:愛是一種關心、一種付出、一種理解,愛也是一句問候、一個微笑,隻有你付出了愛,才能得到別人對你的愛。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開始懂得

小時候,我太不懂事,不懂得父母對我的愛,長大後,我開始懂得。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生活照顧很得周到,從早到晚,不僅要為工作忙,還要為我而操勞。爸爸負責接送我上下學,不管是嚴寒酷暑,他都會準時到達,生怕晚一點,讓我著急。而媽媽負責我的飲食健康,她每天下班之後都要去菜市場賣最新鮮最營養的食品,晚上做給我吃,以保障我的健康和營養。另外媽媽還要為我洗衣服,以保證我看上去幹幹淨淨的。而在學習上,他們對我也很關心,對於學校的一些知識,要求我必須掌握,對於課外知識,要求我必須學習。周六周日,他們還會不辭辛勞遞送我去上一些課外補習班。他們對於我在行為道德上也很重視,從不讓我和別的孩子攀比,從不讓我和壞孩子接觸,從不讓我亂花錢..對於這些,我總是不理解,飯菜稍微不對胃口,我就會不高興;學習稍微累一點,我就會不停地埋怨他們對我太嚴格;而虛榮心卻總趨使我把錢花到一些不該花的地方,總讓我因為衣服不好看,或別人的衣服哪裏好看而對他們不滿意。我經常會為這些而生氣,和他們鬥嘴、吵架。 隨著歲月的推移,我也長大了,父母也老了。不知是受電視上的影響還是受書本的影響,我漸漸的懂得了許多以前不懂的東西。我不再會為了一點小事而和他們翻臉,我可以清楚地理解他們的心情,我會時不時的幫他們做一些家務事,會時不時地讓他們為我的改變而驚訝。吃飯時,我總會把好吃的向他們的碗中夾去,平時他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我總會開導他們,想辦法讓他們高興。在學習上,我不再需要他們的督促,很少要他們操心,而在我成績不好時,他們訓斥我時,我也不再和他們頂嘴,我明白了他們也是為我好。在其它的方麵上,我基本上不會惹他們生氣。我對父母的關心也越來越多了,在他們出門的時候,我會叮囑他們小心一點,早點回來,他們稍微晚一點,我的心裏都會很不安。他們生病了,我會給他們找藥吃,在家物事上,我也總是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小的時候,父母經常對我說他們很愛我,我總會想到底什麼是愛,怎樣去愛他人,我一直在尋找愛的答案。現在,我長大了,我懂得了什麼是愛,更懂得了怎樣去愛我的父母,我的親人,還有我的老師和朋友。

愛是一種關心、一種付出、一種理解,愛也是一句問候、一個微笑,隻有你付出了愛,才能得到別人對你的愛。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檸檬草的味道

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 ——題記 一直認為,一本好書就像一叢“檸檬草”一樣,雖然是非常抽象的,沒有實物來得實在、具體,但卻仿佛有那麼一股清新、淡雅的微風,能夠吹入每個人的心靈,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身心乃至他的性格。 我個人非常喜歡讀書,尤其是聞名中外的世界名著,雖然讀的量並不多,但我自認為讀得挺精。完全是因為郭沫若的一句話:“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剛開始接觸這句話時,我感到非常驚訝:書真有這麼大的力量嗎?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這句話便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對書的感悟也更深了。於是,在我心中,喜愛文學的種子也根深蒂固了。 小時候的我,從來都不會認真看書中的文字,最喜歡看的是書中美麗的插圖。或許是因為當時的我認為看文字太無聊,密密麻麻像慢慢爬行的螞蟻一樣,特別惡心、令人討厭;或許是因為我覺得看插圖更有利於理解這本書的主題..長大一些了,愈來愈認為隻看插圖是小孩子式的幼稚行為,總認為自己長大了,便開始主動、認真地看起書中密密麻麻的文字來,漸漸的,經過日積月累,我便習慣了去看沒有插圖的書。現在的我,養成了幾乎是“一目十行”的本領,而且喜歡與我那可愛聰穎的表妹一起捧著文言文的書籍或國外的著名文學小說,仔仔細細的去品味書中一點一滴的味道。這是一種美麗的享受,至少我認為是這樣。 當然,因為我的愛讀,書也帶給了我不少“檸檬草的書香氣”。 從書的香氣中,我了解到了什麼是“生吞活剝不是讀書“。 從書的韻味中,我體驗到了什麼叫“一卷在手,夫複何求“。 於是,與書做伴的我: 孤獨寂寞時,仿然看見了李清照吟誦“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時的枉然凝眉; 蹉跎韶華時,宛然聽見了嶽飛《滿江紅》中“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千古叮嚀; 春風得意時,驚歎於“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幽默; 折戢現沙時,折服於“離腸未語先斷,算猶有憑高望遠。更那堪衰草連天,飛梅弄晚”的共鳴。

漸漸的,我越來越堅信自己的想法:一本好書就像一叢檸檬草,雖然是一件比較抽象的東西,但卻就是仿佛有那麼一股清風,使人如癡如醉。於是,我也越來越堅信:讀書可以使人變得美麗:讀書可以使一個人的內涵豐富起來;讀書可以使一個人的修養崇高起來;讀書

還可以使一個人的學養優雅起來.. 讀書不僅使我肚子裏的“墨水”劇增,還潛移默化地使我的寫作水平達到一個個更高的境界,讓我獲得了不少榮譽: 我曾經一直是學校的大隊委。一次,我剛進入校門,兩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女孩便走過來,親切地喊我:“大姐姐好!”還拽著我的手,可愛極了。我望了望她們,覺得似曾相識,仔細回憶後才想起,哦,原來,她們是我曾經教過的小朋友之一。沒想到,她們還記得我!頓時,我的心底泛起層層幸福的漣漪。“大姐姐,你講得可真好,一點都不無聊,還有一些好漂亮的句子,我到現在還記得呢!”其中的一位小朋友笑嘻嘻地告訴我。這可都是多看書帶給我的功勞啊!我暗暗地想。 可以說,因為“檸檬草”,我的生活充實了許多;因為“檸檬草”,我的學習方便了許多.. “檸檬草的味道”清新又清馨,“檸檬草的味道”淡雅又幽雅,“檸檬草的味道”使我迷戀,使我沉醉。

牧羊情趣

說來你可能不太信,牧羊經曆竟讓我如此沉迷。 每當暑期,我都隨父母一同回故鄉生活一段時間。那是一個坐落在山腳下,很僻遠的小村莊,就連買些生活必需品都要到鄰近的小鎮上去,還要想想當天是不是逢集。爺爺家就在村子的西頭,下車一眼就能望見。我每天除了和夥伴一起寫作業,捕蟬,鬥雞外,就是隨姐姐去牧羊。 午後,我和春玲姐趕著羊兒向九頂山走去,與其他朋友彙合。綿延的九頂山本有山頭,因近來無序開采磬石過度,其中的一個山頭已被削平,現在隻能領略到所剩八峰的風采了。山中的草木雖不繁茂,卻是羊兒的福地,我們的樂園。 我們幾個男孩子盤坐在嶙峋的山石上,一邊瞅著羊兒啃草,一邊隨意地聊著。這時,羊群裏那隻剛出生不久的羔兒闖入我們的視線,雪白的絨毛中點綴著幾處黑斑,十分可愛,我們叫它黑豆,它還吃著奶呢。它也“品嚐”嫩草,可從不吃下去。我想它是在學習辨別哪種草適宜自己..都不合口味,還是媽媽的乳汁香甜可口呀!不過黑豆知道,總有一天母親不會像現在這麼照料自己,要會獨立生存,不免有些..。 我們簇擁著羊群爬上山頂,四周的田園景致盡收眼底。很快我們活躍起來,時兒比著誰扔得石塊遠,時兒爭著翻跟頭,一會散開捉迷藏,一會又互相靠著輪流講故事..在山巔這片青青的草地上我們嬉戲著,山風習習,羊悠鳥鳴,真是其樂融融! 暮色降臨,我們迎著夕陽,一邊說笑,一邊觀賞天際變幻迷麗的晚霞,羊兒引著我們回家。牧羊,帶給我們快樂,伴隨我們成長。我們的童心,像羊兒一樣充滿稚嫩,純淨、潔白! 山野牧羊,留給我許多美好的記憶,也給我些許生命的啟迪,時常讓我向往。 (據期中考試臨場作文修改)

奇跡

隻有用心才能感覺花的美麗,隻有用心才能體會空氣的純潔,隻有用心才能體會空氣的純潔,隻有用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靈魂溝通,也隻有用心才能觸摸這五彩斑斕的世界。用心靈的永恒創造奇跡吧! ——題記 奇跡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世界上出現了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便是海倫.凱勒。” 提到海倫.凱勤,大家並不陌生了,一個出現在19世紀的奇女子,88個的人生春秋中隻有19個月的光明。然而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走出了“黑暗”。 信念 “我要把別人看到的當成我的太陽,別人聽到的當成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看作我的快樂。” ——海倫.凱勒自述 很難想象,雙目失明的她是如何摸著荊棘爬過來的;無法明白,兩耳失聰的她是怎樣感受大地的鍾聲闖過來的。我想,那一定是她心中的陽光召喚她,為她指路。 從她的精神,她的品質,她的信念,不難看出,在她眼裏,每天都是希望,永遠地為希望而活。希望是她的成功之本。 永恒 “我的身體是不自由的,但我的心卻是自由的,我且要擺脫身體的軀殼,飛到人群中,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海倫.凱勒自述 一個人心中懷有信念是不夠的,還需要堅持,堅持到底,花才會開得最美。 她堅持了,雖然她耳聾,但她用心靈去感受了世界;雖然她眼瞎了,但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讀“了許多內容;雖然她失聲了,但她動“唱”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跡。 心靈的青春是永恒的,是萬古常青永遠發亮的。因為她有了一顆充滿青春的心,使她的人生沒有了蒼白,甚至比一個正常人的人生還要精彩。 永恒.信念.奇跡 一直頑固地以為,海倫.凱勒有如此的奇跡,是因為她的心靈,她從不怨天尤人,默默地接受世界帶給她的枷銷——一切不幸,然而又因為她擁有了這枷鎖而有了驚人的毅力與恒心,征服了她自己,也征服了這個世界! 一個殘疾人的生命之花都能開得如此爛漫,更何況我們每一個正常人呢.. 指導教師:莊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