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火柴(1 / 3)

第一章 火柴

引言:唐朝時,李勉鎮守陝西鳳翔一帶。有一次,一個農民挖出了一甕金元寶,立即交給縣官,縣官擔心存放在縣衙不安全,便把甕放在了自己的住所裏。隔了兩天,他打開

一看,甕裏的元寶都變成了土塊。這甕元寶出土時,鄉裏的頭麵人物都曾檢驗過,現在竟發生了這樣的變化,自然會引起縣衙內外的一片驚詫。

馬鈴薯

馬鈴薯原產於美洲,它生長在地下的根塊有很高的營養人價值,產量也相當高,可以當糧食吃,也可以當蔬菜食用。法國農學家巴蒙蒂埃對這種植物作了認真的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農作物。 他通過刊物向人們介紹這種作物的好處和種植方法。但是由於習慣和傳統的偏見,人們都不願意各這種從未種過的作物。農民說,這是一種魔鬼的蘋果;醫生說,這種東西吃了後會的損身體健康;土壤學家則說,種了這種奇怪的植物,土壤的肥力會枯竭。他奔走,他呼籲,但是馬鈴薯在法國依然得不到推廣。 後來,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請國王派一隊衛兵幫助他守衛自己的馬鈴薯園地,不許人們摘取它的一枝一葉。這引起了農民們的好奇,他們白天都來偷偷觀看巴蒙蒂埃怎樣耕種,怎樣除草,怎樣施肥。到了晚上,衛兵下崗休息時,則三五成群地前來偷偷地挖,偷偷地栽種到自己的田裏。農民們對偷來的馬鈴薯的神秘態度又感染了其他人。就這樣有的討,有的偷,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年工夫,這種大眾作物就傳遍了整個法國。

一甕金元寶

唐朝時,李勉鎮守陝西鳳翔一帶。有一次,一個農民挖出了一甕金元寶,立即交給縣官,縣官擔心存放在縣衙不安全,便把甕放在了自己的住所裏。隔了兩天,他打開一看,甕裏的元寶都變成了土塊。這甕元寶出土時,鄉裏的頭麵人物都曾檢驗過,現在竟發生了這樣的變化,自然會引起縣衙內外的一片驚詫。 此事上報到李勉那裏,縣官因無法作出解釋,隻得承認是自己偷換了元寶,並畫了押。但元寶藏在何處,或怎樣把它們花掉的,縣官卻一點兒說不出來。此事引起了李勉和他的幕僚袁滋的懷疑。經過查看,他們發現甕裏放有250多個土塊,於是叫人找來一些銅鐵一類的金屬,熔化後鑄成和土塊一樣大小的金屬塊,然後再稱它們的重量,隻稱了其中的一半,就已有300斤重。而這個裝金元官的甕是由兩個農民用竹扁擔抬到縣城裏來的。如果甕裏真的有這麼多金元寶,兩個農民是無論如何也抬不動的。這表明大甕在抬進縣衙以前的路上就被調換了。這樣,縣官的冤情也就得到了昭雪。

減肥計

曾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的胡佛,為人心計頗多,很少有人能瞞騙過他。但是有一回他手下的一個特工卻和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聯邦局的所有特工都要嚴格地控製體重,那些過於肥胖的人知道,一旦胡佛局長發現他們大腹便便,肯定輕饒不了他們。有一次,一位特工將被提拔為邁阿密地區特警隊負責人,胡佛安排好了要接見他,但是這位仁兄發福得厲害。怎麼才能過這一關呢?他到街上買了一套衣服,號碼比他平時穿的要大許多,這樣給人的假象就是他已經減下很多分量了。 他穿上這套衣服去見胡佛,一見麵就感謝胡佛提出了控製體重的要求,說這簡直就是“救了他的命”,胡佛聽了以後還連連對他誇獎。

三角形的思考方式

日本的平內壽夫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坪內壽夫發跡前在日本的四國經營電影院,因為經營得法,坪內壽夫小有所獲,於是他便想擴大自己的經營。 這時候,“自由船公司”想廉價出售自己的造船廠,坪內壽夫在朋友的勸告下買下了這個造船廠,創辦了“來島船塢”。 坪內壽夫對於造船業並不在行,開始的時候,船塢入不敷出。坪內壽夫思來想去,覺得要發展自己的船塢,還必須把目光對準附近的漁民。這些漁民的漁船很陳舊,隻能在近海捕撈,如果能造出一種強馬力漁船,到深海去捕撈,捕撈量會極大地提高,這是漁民們所希望的。 但是,漁民們手中沒有錢,不可能購買坪內壽夫所設想的那種強馬力的漁船。 坪內壽夫想到了分期付款:漁民們駕船去捕魚,賣掉魚後用賺來的錢分若幹次付款。坪內壽夫很快就發現,即使是這樣,漁民們對於購買一條價格昂貴的漁船也有困難。因此,必須設法把漁船的售價降到最低。最後,坪內壽夫想到應該造出一支樣品船,當漁民們親眼看到,親手摸到之後,立刻會產生一種“占有”感——“我要買的就是它!” 人們把坪內壽夫的這三個交錯的想法稱為“三角形的思考方式”。 “三角形的思考方式”使坪內壽夫把“來島船塢”變成了一個最能賺錢的船塢。

適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