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為何而生(1 / 3)

第八章 為何而生

那時花開

我一直認為,花開的日子總是最美麗的,但花開必有花落的時候,在很多年以前,我曾為一朵正在凋謝的花而哭泣,但花還是在我哭泣之時悠然落下,在那個有著淡淡微風的日子裏..後來我才明白,今天的花落,隻是為了明天的花開,這是自然之道,沒有人能夠刻意地去改變,就好比是生老病死,沒人可以改變。 花每年都在開,一年比一年豔麗。其實我何嚐不知道花開花落的無情,何嚐不知道花是一種嬌氣的生靈,她的美是開前的等待和開時那一瞬間。 開前,我百般仔細的嗬護她,生怕有一絲閃失,我對她已不是人對植物了,而是另一種心情,是生靈對待生靈。我為她澆水、清洗時伴著的是祝福,是憧憬,是希望..夢裏她開時,她的美麗,我的驕傲。 開了,我喜悅和莫明的興奮,可在看的那花容月貌時,是一種傷心,一種失落。她,傾國傾城的姿態讓我不由產生恐懼。why?不知道,想想過去那等待的心情,再也找不到了;再想想那時對花開時的憧憬已變為現實。失去那麼多心情,換來的隻是現實和對花落時的同情。 落下,眼淚墜落。她,最終還是消逝了,如一陣煙霧,風起了,吹散,飄向遠方。 “那時花開”也許本身就是一個令人傷感的名字,因為它代表著人內心中的種種回憶,但我依然堅信隻要回憶是美好的,離開又何妨呢?隻要自己能夠開心就夠了..我喜歡回憶,回憶那美好的過去,回憶那快樂的日子:在陽光下,我們開心地看玩耍,我們為凋零的花哭泣,更為那正在成長的花蕾而感到希望。 有時我十分地疑惑,為現實的一切而感到十分的疑惑,明明知道她開時,我會和別人不同,我會難過,為什麼還那樣憧憬;明明知道花會落,為什麼還那麼癡情的等待。在我的回憶中,有笑,有淚,有悔恨,有希望,有著太多太多的心情。有時想想,高興、難過,都是心理起的作用,都是外界給我的感受,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已不重要了,細細品味那等花開時的心理作用吧,很美;細細懷念那過去的時光,那擁有著一切的一切,很充實。 曾經,我茫然過,那段時間我未曾計算過自己的夢想。隻是獨自一人,空守孤獨,寂寞難耐。躲在 狹小空寂的寢室,靜聽窗外的風雨飄搖。風清月高,夜寒襲人,踏纖草聽生命的破碎,在人潮洶湧的都市,四處飄蕩,頭痛欲裂卻又強忍自撐。站在失落的邊緣,我崩潰了,我曾一度想要跳進前麵的深淵,任憑自己在時間中流轉。那一刻,我徹底消沉了,耳邊聽到的隻是鍾擺嘀噠嘀噠快速行走的腳步聲。聽,那是我的心在滴血嗎? 清醒 ,終於,我戰勝了自己,跨越了挫折,我不是任憑風雨吹打的纖草,我相信我會是那四季相伴流水的落花,隻要我生命的流水仍在涓涓流淌。

其實每次的相逢也會有離別的時候,但我依然會在心裏默默地祝福:因為等待花開的日子總是最美的。

一日之計在於晨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天剛蒙蒙亮,便約幾位同學晨遊塔山。 早晨的天真不錯,清爽的秋風輕撫地吹過臉旁。很舒服。我們抄了一條近路走到塔山的山底下。塔山它並沒有黃山那樣的美麗。但是它卻有自己的獨特的自然美。沿著走向塔山的另一條曲折的小路爬上山上。小路兩旁滿是一些草啊。顯得很蒼翠,特別是青鬆。草葉上的露珠從葉子上滑下去,滴在地上,這就好好像萬物精靈正調皮地玩耍著。走上小路,眼前豁然開朗,晨風吹著散發,撫過樹葉沙沙作響。遠處的青山渺茫可見。山腳下的江水滔滔流向遠處。這不就是所謂的仙境。也正不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嗎?唔,我從來沒有這樣感到這裏原來有這麼一個美麗的地方。沿著一條寬闊的水泥路,踏著露水向塔山山頂走去。走著彎彎曲曲的水泥路,不知不覺已到了山頂。山上有一電台傳播室,一座高大的電視接收台聳立在山頂上,在遠望就好像一座燈塔。電台直播室下麵是一個烈士墓。它記載著為封開縣做出貢獻的英雄。雄偉而壯觀,站在山上的涼亭裏。府視。啊!整個江口鎮全部映入眼簾。高樓大廈,樹木和河水在晨霧裏顯得那麼的神秘。向山底看去,一條又長又直的大理石石梯延伸上來,走在梯上,感覺就好像登上黃山。石梯的兩旁的大理大石上刻著紫荊花。栩栩如生,沒有一流的手技是刻不上去的。走下山腳,大理石砌成的石掛聳立在山腳下,隻見上麵寫著“直步青雲”而兩旁寫著四幅對聯。抬頭仰望著石梯。嘿,真有這樣的感覺。 早上的晨風再次吹過了臉旁,但它比先前更舒服,更豪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真的,我領會到了。

她是我的大姐

她是我的大姐 寂寞的時候,最容易感覺到心靈的餘震,轟然來得那麼迅速、激烈,以至於一直搖擺 著我的思想。 夜不能寐,食不知其味,行不知其所,生不知其意,終日仿徨、徘徊在空落的時光裏。。。 到一個熟悉在影子,晃過我的身邊,輕盈的擦過,擦著我失落的心。 是一位大姐,如果你熟悉她一定會為她平易所感動,一定會為真純所感動,難得能 保持水晶般心靈的大姐,那水晶似的光芒也時時點亮心裏的黑暗。 她坐在電腦前,癡迷地坐在電腦麵前,以至於身邊的太陽初升、暮陽斜歸都不關她的 事情,她就喜歡在無盡的空間尋找著。

給她那種魔力的是,網絡聊天,她專注的眼神多麼甜美,以至於我們走過身邊都不忍

打醒她,逼得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那冰冷電腦的魔力。 至頭到尾,她都很關心我,細致詢問我第一次來的感受時,我感覺到她的細心貼近, 偶爾她家裏的小妞妞來玩,也是如此純真可愛。讓我特別喜歡接近她,偶爾是小妞妞的從學 校打來的電話,都感覺到她真純細心,這就是一位大姐。 然而,刻畫在我心裏最深的就是她陰雨密布的時候,那種幽幽的調子又帶著幾分傷感, 讓我真不知如何是好,仿佛漫天地的壓力,叫我無處可藏,我隻有真誠的悔過,除此之外沒 有別的辦法。 我也想問問她有關於心靈深處的東西,為何以那麼深,何以那麼透亮。 在有一段時間,我也迷戀也了聊天,成千魂掛在線上,空空的人走在地上,抬頭已是 華燈初上,整個街邊被打扮得柔美迷人,我也就已經在這個時候,跨上單車,帶上夢,哼著 小曲,向家的方向走去。 也許在那時我踏踏實實明白了,她的那種專注,我也感覺到了電腦的溫暖,那一段日 子裏,我勤快了,聊天室裏成長、開花,直到最後結果,我們都在線上,熱情的招呼著,隔 一間屋子,仿佛一定要掛在線上才有溫暖。 非常高興地,我們溫暖過了,在現實中彼此惦記著,用真誠的默契來對說,最後我才 真正感動,在我麵前一個普通的女人的偉大、的與眾不同,從此她在我心裏,成為了大姐, 我也無法解釋那種感情,自以為能夠在網絡上來一句。“小樂平真誠地給大姐遞上清香的咖 啡,自己選的呦!”才能表達那種感情,也許在隔在屋裏的她,也能感受到這句話帶來的暖 意,也許也會,“摸著我地頭說乖乖等等給你買糖吃”。 思念放在夜晚裏,特別孤單的夜晚裏,會引來深深的淚,心裏酸楚的感覺一層層向上 湧,此時星空萬裏,一派寂靜,我毫不猶豫折回了裏屋,走向了瑩瑩的電腦,衝向ch....

為何而生

對愛的執著,對知識的追求,對明天希望的向往是我一生中最基本卻又最永恒的三種感情,它們支配著我的一生。

我為了愛在執著地活著。說得高尚點,我是為了天下人活著,狹隘點我是為愛我的親人活著。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是不可避免的終極之旅。自然的死亡、意外的事故是

我們無法控製的,但輕率的選擇死亡則是對生命的踐踏,是對親人的不負責任。人世間有許多的苦難和難堪是替親人承受的,為親人而活著同樣義不容辭。放棄生命,有時縱然自己得到了解脫與安寧,卻也帶走了愛自己的人的新,把傷痛永遠留給了他們,這豈不是更大的罪過,更可怕的殘忍嗎? 我用對愛的執著同樣執著地追求著知識。我所以追求知識,有三種原因。首先,知識會給我帶來快樂,以至於使我常常為了體驗這種快感而願意放棄一切休息時間在書海裏遨遊;其次,知識可以使我擺脫煩惱,當我沉浸在那片知識的海洋中,我會把一切煩惱都拋於腦後,而把我的整個心置於那片神奇的海洋中;最後,在知識的海洋中,我看到了曆史偉人的宿影,過去,周恩來先生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今天,我卻要大聲地說:“為中華之騰飛而追求知識!” 對愛的執著,對知識的追求,無一不使我對明天產生種種憧憬。因為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我活著。明天永遠都是未知的,明天就是新的希望。明天的一部分可能是預定的,已知的,可是誰又能保證它不發生變化呢?也許你今天絕望得想死去,可是焉知明天又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呢?未知,明天是未知的,未知裏也就孕育著希望。希望,是永遠的亮色,是山崖間的一道縫隙,透出不十分明朗卻又誘人的光亮,燃著我活著的信心。 這就是我的一生,我為這三種感情而活著,我感到幸福無比。

感情與認知

感情,似乎是一種十分飄渺的東西,但它卻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時時刻刻都圍繞著我們。親情、友情、愛情..而我們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們正是有感情,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人。 而人在做事時總會受到感情影響。感情是促進人正確認知事物的催化劑,正是有了感情,人對事物的認知欲更強,更能加深對事物的認知,易水河邊那位高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荊軻,正是對祖國的感情,使他認知了為國犧牲的意義和人的價值。在那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我們多少可愛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其中一個就是鄧練賢。他說過“選擇當醫生就選擇了奉獻”,從中我們看到了他對人民、對病人的那一份真摯的感情。正是這一份真摯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戰鬥在“抗非”第一線,在病房裏,正是這一份真摯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險,親力親為搶救照顧病人,最終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可見,在感情的推動下,使人在認識上可達到不惜犧牲的如此高的境界。 但事物總會存在著矛盾的兩麵,感情既能促進對事物的認識,但同樣也能阻礙人對事物的認識。孔明揮淚斬馬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本來一開始劉備就囑咐過孔明不能任用馬謖,說他“言過其實”。但孔明沒聽劉備的話,因為孔明與馬謖十分要好,馬謖甚至視孔明為父,而孔明也對馬謖十分賞識,曾多次問他軍事。正是孔明與馬謖之間的感情,使孔明看不到馬謖“言過其實”的一麵,最後造成了失街亭的惡果。孔明如此精明之人,也受感情親疏幹擾,以致對事物認知錯誤。 可見,感情對事物的認知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它既能起促進作用,又能起阻礙作用。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