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常規有時是陷阱(二)
天草
有一種植物,其學名不詳,我們這兒的人叫它辣椒草。春天的時候,它們成片長出來的幼苗,與辣椒苗的模樣差不多。如果長在城裏的空地上,它們往往被當作雜草鏟掉;如果長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它們往往被扯去當豬草。幾十年來,它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辣椒苗那種纖細的樣子,高不過十幾厘米。 秋季的一天,我去郊外散心,在幾堆建築餘土上,頭一次看到辣椒草的另一種模樣:它們長得稀稀拉拉,卻意外地獲得了生長空間,蔸枝蔓一堆,陣勢很像晚香玉,高一米多,匍匐成一兩平方米的一叢;從總蔸裏伸出來的每一支植莖有拇指粗,像竹子那樣有節,其色如血。 這是我今年獲得的最具震撼力的視覺經驗。那幾堆餘土的肥力並不高,水分也易流失,很多野草在那裏生長不好,競爭不過辣椒草,早已凋謝不見蹤影了。更重要的是,土堆阻擋了人畜靠近,辣椒草也就能由著性子把生命的內容全部表達出來。 看到這樣幾蔸“天草”,我感動於它們這一輩子不受幹涉帶來的幸福。
“錢”雜說
曆來說“錢”的書自然不少。據所聞,最早的《錢錄》為唐人張台所撰但已失傳。現在行世的十六卷本則是清人梁詩正所編撰。明人胡我琨又著《錢通》,征引甚詳。此外,曆代多有《錢譜》之作,但也大都失佚,僅存明代《錢譜》一卷。這些書固也未必能道盡錢的麵目。 明人陳繼儒對“錢”有過訓詁:錢,金傍上著一戈(戈者兵也),下也著一戈,是“真殺人之物”;並說“執兩戈以求貝,謂之賤;執十戈以求貝,謂之賊”。把錢說得令人毛骨悚然。 曾涉獵過兩篇散文。一為西晉魯褒的《錢神論》;一為唐張說的《錢本草》。前者嘲諷貨幣權力與金錢崇拜,說“死生無命,富貴在錢”;後者以錢喻藥,開出多劑專治官場“貪風”的妙方。兩者都說及錢可為善為惡的兩重性。“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也可令人“無德而尊,無勢而熱”,總之是“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 俗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古人則說“錢可通神”,皆極言錢的魔力,大得能驅神役鬼。張固《幽閑鼓吹》記有一事可作注腳:唐張延賞判一大獄,召吏嚴緝。明旦見案上留小帖雲:“錢三萬貫,乞不問此獄。”張怒擲之。明旦複帖雲:“十萬貫。”張遂止不問。子弟乘間偵之。張曰:“錢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這類事在今天其實也不罕見。 說了一大堆話,還得補充幾句:錢就是錢,並無好壞。但錢如鏡,能淋漓盡致照見人性的善惡。高尚的人絕不為錢所驅使。據說鬱達夫先生當年在日本,便曾自言常把錢放進鞋裏,踏在腳下,表明“不為錢驅使”的心跡。
花的啟示
常去買花,因此也常常能分享到花販的經驗。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幾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豔麗的花愈是缺少芬芳。”他的結論是,人也是一樣,愈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清晨買蓮花一定要挑那些盛開的。”他的結論是,早上是蓮花開放的最好時間,如果一朵蓮花早上不開,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會開了。我看人也是一樣,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誌氣,中年或晚年就更難有誌氣了。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愈是昂貴的花愈容易凋謝。”他是為了要向買花的人說明,要珍惜青春呀,因為青春是最名貴的花,最容易謝。 還有一位花販告訴我:“每一株玫瑰都有刺。”他的結論是:正如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愛護一朵玫瑰,並不需要把它的刺根除,隻要學會如何不被它的刺刺傷就行了。
專注與回報
專注於某一件事情,哪怕它很小,努力做得更好,總會有不尋常的收獲。
請看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婦女,來自農村,沒讀完小學,連用漢語表達意思都不太熟練。因為女兒在美國,她申請去美國從事戶外工作。她到移民局提出申請時,申報的理由是有“技術特長”。移民官看了她的申請表,問她的“技術特長”是什麼。她回答是會“剪紙畫”,她從包裏拿出剪刀,輕巧地在一張彩紙上飛舞,不到3分鍾,就剪出一組栩栩如生的動物圖案。移民官員連聲稱讚,她申請赴美的事很快辦妥,引得旁邊和她一起申請而被拒簽的人一陣羨慕。 這個故事應該能給我們一些啟迪。一個人沒有學曆,沒有工作經驗,但隻要有一項特長,一處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可能得到社會的承認,擁有其他人不能獲得的東西。可是在我們身邊,許多人往往走入誤區,譬如一些大學生在校讀書期間,忙著考這證考那證,證書弄了一大摞,忙著做主持、當模特,業餘職業換了一個又一個,但畢業之後卻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原因是由於他們分散了時間和精力,沒有專注於某一份事情,結果事與願違。 有時候,一個人自詡有多種技能,但由於蜻蜓點水,鑽研不透,反而不如擁有一項專長的人受青睞。專注於某一件事情,盡力把它做到無可挑剔,你可能比技能雖多但無專長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奇跡的誕生
奇跡的誕生有時竟發生在司空見慣的不以為然之中。 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安全性能不夠。在廠方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經提升到99.9%,而軍方要求產品合格率必須達到100%。廠方一再強調,任何產品也不可能達到絕對100%的合格率,除非出現奇跡。但軍方強烈要求:99.9%的合格率,就意味著1000名傘兵中,會有一個人因跳傘而送命。相持不下之時,軍方決定改變檢查質量的方法,從廠商前一周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後,親自從飛機上跳下。這個方法實施後,奇跡出現了:不合格率立刻變成了零!99.9%與100%,看來差距微乎其微。單就產品質量來說,不但廠家認為沒啥了不起,就連消費者也認為不能挑剔過分。所以,司空見慣和不以為然就變成了眾口一辭的認同。然而,就因為有了這99.9%,1000名士兵就有一個無辜送命。為了捍衛生命,稍加一個措施,就誕生了奇跡。 想不到有的奇跡誕生得竟這麼簡單!但是,類似的奇跡之後幾乎不見。 因為,奇跡的創造都必須有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氛圍、特定的主人公。否則,不管什麼環境、什麼氛圍、什麼主人公都能創造出來,那就不可能稱作奇跡了。 不料,事情有時也出乎人的意料之外。還就商品市場來說,比如,穿著某某保暖內衣就可以在漫天雪花中悠閑漫步;比如,塗塗某某增白霜幾天保準你的臉蛋白白嫩嫩;比如,墊上某某鞋墊或吃幾瓶某某膠囊就能叫矮子變高..倘若確能如此,這能不算“奇跡”麼? 但是,這樣的“奇跡”根本不需要鑒定就知道它是假的,媒體就多次報道過消費者與經營者對簿公堂之事。若還不信,就用美國空軍的辦法叫廠商親自試一試!“奇跡”的定義原本就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因此,奇跡的誕生說不簡單也簡單,說簡單也不簡單。
攪動自己
你見過老鷹嗎?生活在都市裏的人,大概很少有機會看見老鷹。根據鳥類生態學家們研究,老鷹是一種奇特的飛禽,因為它們都把窩巢築在“樹梢”或是“懸崖陡壁”上,尋常的動物很難直接攻擊它們。 可是,老鷹是怎麼“搭築窩巢”的呢?生態學家們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後發現,母鷹先用尖嘴銜一些“荊棘”放在底層,再叼來些尖銳的“小石子”鋪放在“荊棘”上麵。乍看之下,總覺得用銳利的小石子當材料來築巢,是很突兀怪異的,這怎麼能構築出一個溫暖、舒適的窩巢呢?不過,母鷹後來又銜了些枯草、羽毛或獸皮蓋在小石子上,做成一個孵蛋的窩。 小鷹孵化、出生後,母鷹按時叼回來小蟲、肉食,喂入小雛鷹嗷嗷待哺的小嘴中。母鷹天天供應食物,也精心保護窩巢,以防敵人入侵。後來,小雛鷹慢慢長大,羽毛漸漸豐滿,這時,母鷹認為,該是小鷹學會“自我獨立”的時候了。可是,有什麼辦法能讓小鷹不再眷戀始終被母鷹嗬護、舒適無比的窩巢呢? 母鷹開始“攪動窩巢”,讓巢上的枯草、羽毛掉落,而露出尖銳的小石子和荊棘,小鷹被紮得疼痛難耐、嗷嗷直叫,可是母鷹卻很無情地加以驅逐、揮趕,小鷹隻好忍著痛振起雙翅,離巢他飛。 母鷹殘忍無情嗎?不!母鷹深愛著它生養的小鷹!但是母鷹更渴望它疼愛的小鷹能成為四處翱翔的飛鷹。因此,必須無情地逼著小鷹飛離舒適的家,勇敢地學習“獨立”。即使小鷹在剛開始時磕磕絆絆、跌跌撞撞,母鷹仍偷偷地在一旁照顧看護它,直到小鷹能“展翅高飛,直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