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尾聲(1 / 1)

雖然和我之前記錄下的案件相比,這起案件從開始到結尾,沒有跌宕起伏,也沒有曲折離奇的過程,更沒有出人意料的反轉式結局。但正如我在開篇所寫的,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即使現在我即將敘述完成,我的心情依然是沉重的,甚至於在敘述的那一刻,我也產生了“斯德哥爾摩效應”,以至於我的情緒始終無法平複,五味雜陳,看來我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心情。

哦!對了,差點忘了,還有一封信,這是一封由陳文亮執筆,高俊鬆、陳文亮、林建設、周磊和陸振華(李帥案件中的那名陌生男人)共同按過手印的信,而這封信也是他們瞞著錢正義寫下的,信的內容如下:

“校園本應該是充滿陽光,也是最安全的場所,然而校園暴力的出現,卻讓原本充滿陽光的校園變得陰暗和肮髒,它如‘毒癮’般的存在,帶給孩子的是肉體和心靈的雙重傷害,肉體的傷害早晚會康複,可是心靈的傷害呢?

我們幾個人都是受到校園暴力傷害的孩子的家長,我們深知校園暴力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是什麼。然而,正是因為法律對於未成年人過分的保護,才使得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甚至不斷蔓延,愈演愈烈。施暴的孩子因為是未成年人,要進行保護,那受暴力傷害的孩子呢?他們受到的傷害是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漫長的影響,那他們的公道由誰來還呢?

當錢警官,當然,如今他已經不是警察了,然而在我們幾名家長的眼裏,他仍然是警察,是替我們主持公道的正義的警察。當錢警官找到我們的時候,我們都感到非常意外。

既然法律不能還我們孩子的公道,我們就自己替孩子討回公道,畢竟我們是孩子的父親,如果我們都不能保護孩子,我們還配得上孩子對我們‘父親’的這個稱呼嗎?錢警官由始至終都沒有強迫我們,是我們自願參與,我們都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我們深知彼此的心情,也了解彼此內心所受的那種傷害,那種痛苦。

我們都很清楚,被抓是早晚的事,但我們並不害怕,更不後悔,我們隻希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這一切能引起整個社會的重視,今後不要再讓我們這樣的悲劇上演了。

畢竟時代在進步,社會在變化,如今的社會已經不再是二十幾年前的那個單純的社會了,我們並不反對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可是到底怎麼保護,孰輕孰重,是時候該重新定義了。

最後,希望未成年人保護法能夠盡早盡快的做出修改調整,能夠真正的公平合理的對未成年人起到保護的作用,徹底鏟除校園暴力這個‘毒瘤’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純淨的環境裏成長,讓陽光下不再有陰暗的角落,讓祖國的花朵能夠全都沐浴著陽光,那我們死而無憾!

高俊鬆、陳文亮、林建設、周磊、陸振華”

“有個問題。”我說道。

“問。”堯舜靠在沙發上,懶洋洋地說道。

“陳文亮自殺,對錢正義而言,是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

其實這個問題說來並不重要,隻是我出於好奇而問的。

“意料之中,錢正義早就知道陳文亮會自殺。當時第一起案件的時候,是陳文亮主動提出住到F市,方便行動,錢正義當時就感覺到有古怪,也猜到了陳文亮的想法,所以他曾在行動前找過陳文亮,試圖阻止,讓他打消念頭,但是陳文亮的心意已決,而且也表示不會連累到大家,他也明白陳文亮的心情,知道多說無用,更何況陳文亮的死並不會影響到他的計劃,反而使線索中斷,所以他也就沒再勸阻了。其實就像陳文亮自己說的,從女兒死的那天開始,他也已經死了。”

“真是可憐,可悲。那你覺得他們幾個到底是對是錯?”我看著堯舜,繼續問道。

“身為執法者,單單就案件本身來說,他們執行私刑,肯定是錯的。”堯舜閉著眼,回道。

“如果你隻是個普通人呢?”

“那就不好說咯。”

“難道你就沒有對他們的遭遇產生過一絲同情?再怎麼說,人心都是肉長的吧。”

“嗬嗬,一點點啦!有的教訓,受了一次,會記一輩子的,你說呢?”

堯舜的嘴角揚起了意味深長的笑容,而我,完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