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愛情不記賬
引言:貧瘠的心靈上,沒有陽光,一片荒蕪,悄愴悲涼,快樂被驅逐出著片土壤,留下的是悲傷在淺吟低唱。
采擷幸福
貧瘠的心靈上,沒有陽光,一片荒蕪,悄愴悲涼,快樂被驅逐出著片土壤,留下的是悲傷在淺吟低唱。 富饒的心靈上,到處生機盎然,沒有了枯枝落葉,一片新綠覆蓋,花兒們爭奇鬥豔,因為有快樂做養料。 有時覺得自己很不快樂,沒有驕人的成績,沒有很殷實的家庭,沒有機靈聰慧的頭腦,似乎注定平庸。 天空中,掠過一直大雁,沒有輕盈的身姿,也沒有五彩斑斕的色彩做裝潢。它不會象百靈鳥那樣唱出令人回腸蕩氣的歌曲,貧瘠的心靈上,沒有陽光,一片荒蕪,悄愴悲涼,快樂被驅逐出這片土壤,留下的是悲涼在淺吟低唱。它不會象白鶴那樣溫文爾雅,婀娜多姿.但它卻有一份快樂的心情,在浩瀚天際自由的飛翔,飛得那麼高,那麼遠。 草叢中,一隻瘸了腿的小貓睜著大大的雙眼,一隻蝴蝶飛過,小貓撲向蝴蝶,享受屬於它的快樂。它一瘸一拐地向著蝴蝶跑去,它快樂的身影漸漸在我的視野中消失,可它卻永遠在我的記憶中向著屬於它的世界奔去。
原來快樂是如此簡單,隻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當麵對別人的指責,用微笑麵對,正確
接受;當想念朋友時,放下電話,寫一封長信來傾訴,期待回音的每一天都很快樂,懷有期待,學會找尋別人的優點,學會幫助別人,讚揚別人,善待我們所擁有的每一天。 一朵花,很卑微,很渺小,卻在沙漠中的一片土地開放.陽光的炙燒,卻無法將它打倒,他的快樂,不因別的,而因他卑微的生命能點綴世界的一角。 采擷快樂,快樂是如此簡單!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
其實,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片戈壁灘,而我們一生的事業就是讓那裏開滿鮮花。 ——題記 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麵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卻常常誇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而要讓我們心裏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就隻有直麵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一枚貝殼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將無數的沙粒轉化成一粒並不規則的珍珠,雨後的彩虹綻放刹那的美麗卻要積聚無數的水汽。如果把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麼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奪目的珍珠和美麗的彩虹。 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隻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奮鬥的英姿與之對抗,那麼這樣的人生是輝煌的。 當蘇武被流放到北海時,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著,似在歡迎這位堅貞不屈大漢臣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如果可以當作是一次挫折,那麼這次挫折無疑是痛苦的,可是這位放羊老人從未曾放大痛苦,於是十幾年後,大漢的丹青上書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堅貞氣節。 昭君出走大漠,絲綢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駝鈴的丁冬聲,“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不應該是她真實心態的寫照吧!如果不賂畫師,終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麼是挫折換來了漢匈兩地人民的短暫安寧。 蘇武和昭君的舉動應該是對直麵挫折,縮小痛苦的心理的詮釋。人生隻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因此直麵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沒有必要因葉落而悲秋,也沒有必要因挫折而放棄抗爭。因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人們常說,風雨過後,麵前會是鷗翔魚遊的天水一色,荊棘過後,麵前會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潤花的養分,沒有經曆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沒有滋潤它養分的花遲早也會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兩大難題,要想讓我們的心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隻有在遭遇挫折時排解痛苦,積蓄人生的力量為新的目標而奮鬥,生命之花才會常開不敗,生命的存在才會有新的更深刻的意義!
思維解讀幸福
生命猶如海洋,生活恰是輕舟,揚起思維的風帆,穿梭於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風和浪花,而思維碰撞出的是或幸福,或憂傷,或積極,或消沉.. 從亞當和夏娃的叛逆開始,上帝就創造了人類,賦於(予)人類的不僅僅是血肉的身軀,更是那思維的方式。思維是最敏感,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改變思維的角度和方式,我們就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恒的幸福。縱觀古今,曆覽中外,楚之屈原,於“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中不合流同汙而投身汩羅江),死亡的雖然是血肉的身軀而升華的卻是永恒的幸福。毛澤東在敵人的圍剿之下,最後毅然決定長征,一個高尚清晰的思維就造就了新中國十幾億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鄧小平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然而思維的火花卻在他的腦中飛揚——改革開放,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富起來的製度就這樣產生了,至此,我們不得不說,思維的方式決定了人類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維的解讀。 快樂幸福就是改變思維的結晶。可憐的葛朗台,幸福與快樂在他的眼中就是金子,奪走了女兒的梳妝盒,奪走了女兒的幸福,而金子滿足了他的占有欲,而幸福也就離他而去。改變思維吧,幸福就在生活的空氣裏,需要用心去感悟,快樂並不是被踩到腳後的破口大罵。因為踩你的人是看重了你的腳,腳被看重,那是多麼快樂幸福的事。李清照的淒淒慘慘戚戚讓我們為遠方的親人朋友擔心著急,然而我們為什麼就不想想,或許他在遠方生活得很好,快樂著,幸福著,這不是更好嗎? 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並不是意味著用阿Q的勝利法來占有幸福與快樂。難道你能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再去官場上混一混,轉換轉換思維方式合流同汙,不,那絕非陶君所願。思維方式的有的放矢,更是快樂與幸福的主判長。 我們生活,因為我們有思維,我們快樂,更因為我們有思維,正如生活中本沒有快樂與幸福,隻不過是思維變換的人多了,也就充滿了幸福與快樂。 把握我們獨有的思維方式吧,因為思維可以解讀幸福。 思維方式..快樂幸福..思維方式.. 思維解讀幸福!
煮咖啡
怎樣才能煮好一壺上乘的咖啡? 首先你要有一包上好的咖啡粉,或者自己買來咖啡豆親自磨製,隻有保證它的質量,你的工作才能不致於建立在枉費時間的基礎上。就像我們做人,不論你包裝得多花哨,多麼迷人,你本人,你骨子裏首先得稱得上精品;否則,一切外在的東西都是枉費。堅持自我的價值。每個人都有優點,肯定它,發揮它,不要因為別人的言論而猶豫,“我是這樣嗎?”堅持自己是一包上乘的咖啡粉,將注定你以後被人認可的確數。如果你堅持做到這一點,恭喜! 接下來呢?如果你把咖啡粉閑置在杯子裏束之高閣,你將永遠沒有咖啡喝。要有熱水滾燙的水,它可以使咖啡粉變成液體,這樣咖啡的香甜才得以散發。這滾燙的熱水猶如人生經曆中的一次次坎坷或變故,不要回避它隻有接受它讓他改變你的生活,你的生活才會得以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你的咖啡杯裏散發出的將是人性的香甜。 如果說咖啡粉是你所堅定的本身,那滾燙的熱水就是別人對你的忠告。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這樣的好心人,他們在我們人生的十字路口為我們指明方向,點撥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茅塞頓開,理性得以升華。我們感謝這些賜予我們熱水的人們,他們是我們生命中的導師。 然而並非所有的人提供你熱水,當心抱著咖啡壺團團轉轉的時候,有人遞過來一壺水,你感激涕零地接過來,衝好,畢恭畢敬地送那人一杯,你這才發現水是溫的,白白浪費了你上乘的咖啡粉。 這要求我們有選擇、有區別地對待被人給我們的建議或忠告。或許有的我們受益終生;或許有的根本不適合我們。所以,下次千萬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哪隻壺裏的水是熱氣騰騰且水花翻滾跳躍如舞,說不定它就是你生命中的那壺熱水。 原來聽取別人的意見是這麼重要。 這一切做妥了,咖啡雖有些苦澀,但這時提神最好,如果你要加糖就悉聽尊便,它會讓你的咖啡更濃鬱香甜。哦!又有人在你旁邊指指點點,“加兩塊。”“加三塊。”..你聽取誰的意見呢?嗯!撥開他們伸得長長的手指,你自信從容地加了兩塊。你告訴我,這樣最適合你的口味,不是很甜,又可嚐到一絲咖啡的苦味。你悠閑地嚐一口,眉宇間舒展開了。 一壺上好的咖啡就這樣煮成了,怎麼樣,你也嚐一下。
第十六條牛仔褲
即將步入晚秋,一天冷於一天。夏星的班上又多了幾個穿牛仔褲的同學。夏星窺視了
一下,可別說,穿上牛仔褲是夠神氣的,多好看。他心中是無限羨慕之情。他留心數了數班上穿牛仔褲學生的人數,昨天是十三位,今天又多了兩位。他突然產生了一種幻覺:自己也穿上了牛仔褲,運動起來特別帶勁,穿著特別舒服,連走路也輕鬆了.. 回到了家中,他坐到寫字台前,拿出作業來做。但不知怎的,平時做得得心應手的題今天卻什麼也做不出,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晚飯的時候,他一聲不吭。父親說道:“夏星,昨天我去開家長會,聽你的班主任說你的表現不錯,還考了個第一名,真是好樣的!要保持下去,可別跟你們班那幾個穿牛仔褲的同學學習,流裏流氣的。淨是社會上的壞風氣。爸爸要獎勵獎勵你,想要什麼呢?”夏星想了想,媽媽出差要幾個月後回來,要不然跟媽媽說要買條牛仔褲她一定會同意的,媽媽可比爸爸開明多了。但自己考了第一名,爸爸那麼高興,說不定會同意的,豁出去了,向爸爸說吧!“我,我想要條牛仔褲,最近很流行的。不是什麼社會上的壞風氣。”父親的臉色突變,眉頭緊鎖。把剛捧起的飯碗重重地放在桌上,隻聽得“砰!”的一聲,夏星的心也跟著重重“砰!”了一下。父親大罵道:“你什麼不好學,偏學這班上、社會上的壞風氣。我不會幫你買的!”父親堅定不可動搖的話使夏星動搖了,他不敢再提牛仔褲的事,即便他明知父親的思想太過於保守、絕對化。他也隻好著著班上穿牛仔褲的同學,就算是“望梅止渴”吧。 一天,父親上街買雞蛋,看著攤上的雞蛋不錯,便蹲下挑選,口袋中黑色的皮夾露出了大半截,隻是沒有掉下來。父親全然不知,但卻被賊盯上了。賊悄悄走近父親,敏捷地用手把父親的皮夾轉移到了自己的口袋裏。突聽得後麵有人在大喊:“抓小偷,大伯,那人偷了您的錢包!”父親循聲望去,有幾個年青人邊跑過來邊衝著自己說。心中大感不妙,摸了摸口袋,不好,錢包沒了,也大喊道:“抓小偷!有人偷了我的錢包!”人群中有人聞訊。便跑了出來,與父親及剛才幾個年輕人一起抓小偷,跑了不多久,那賊便被他們擒住了。送到派出所。父親拿回了錢包,打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全家福照片,兒於夏星笑得那麼開心。數了數錢,分文未少。他抬起頭,感激地說:“多謝你們幾位好心人。要不然,我的錢包就沒了!”他突然發現這幾人中有三位都穿了牛仔褲!父親想起了兒子。謝過他們之後,父親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另一個地方.. 第二天,班上又多了一條牛仔褲。對了,是第十六條。
孝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曆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髒,隻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曆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麵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麵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麵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麵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麵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曆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隻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隻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隻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