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真正的天堂(一)(1 / 3)

第一章 真正的天堂(一)

引言:她是一個都市女孩,但她的心靈卻不曾被子那市井的氣息所玷汙。她美麗、率真,總想找到真正的天堂。

天堂在哪裏

“天堂在哪裏?”她仰著頭,望著星空沉思著。

她是一個都市女孩,但她的心靈卻不曾被子那市井的氣息所玷汙。她美麗、率真,總

想找到真正的天堂。 小的時候,她認為天堂在天上,可後來,她發現茫茫宇宙中隻有各樣的星球,沒有什麼天堂。她就開始在人間尋找,仍一無所獲。她氣餒了,“人間難道真的沒有天堂嗎?”她痛苦地想著... 她去了一家酒吧,在哪裏靜靜地想著自己的事。這時,有一個青年過來和她搭訕。她細看他,真像‘天堂裏的天使’,她問他:“你認為這個宇宙中有天堂嗎?” “我想是有的,如果你敢的話跟我去?”。 “好啊!”女孩一口就答應下來,根本就沒有去想到底應不應該。 他領著她串不過一條條街道,走到了一條極為陰暗的小胡同。天堂在這裏?女孩不盡感到疑惑。這時,他緩緩地抽出一把閃著寒光的匕首說“包裏有的值錢的東西就都通通拿出來!”她不敢相信,剛才還對她甜言蜜語的他竟是這種人。 這是二個人影一閃,他便應聲倒地,落荒而逃。女孩癱倒在地,淚水似噴泉一般湧出。 她回來時,是坐他的車回來的,在女孩心中,那個他早已消失,送她回來的,是救她的那個人,叫宇。她說要帶她找那真正的天堂,她同意了,但很免費,她不能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她決定去學武術。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她的武功也練得差不多了。宇一直沒有告訴她要去哪兒找,後來才知道,他竟要帶她去北極的邊沿地區,她又一次地疑惑了。 雖然是北極邊沿,但也冷得不得了。有一個晚上,富有把她從夢中叫醒,朦朧中她尺呆了,多麼美麗的極光啊!像天堂上的美景一般。她終於找到了天堂。 從人生途上難免不會有坎坷,女孩的故事告訴我們,再親蜜的人都會害你,再陌生的人都會幫你。真正的天堂就在你我的身邊,隻有經曆過人生的磨練的人,才會看到的啊!

一卷,一舟,一壺冷酒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一卷,一舟,一壺冷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朦朧中,詩仙李白吟著詩,在曆史深處向我回眸淺笑。一葉扁舟,悠悠地駛向曆史深處文學的長河.. 我心靈上厚重的積灰仿佛一掃而空,心中有了單純與明朗的詩意。我抬頭高吟“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然而,巨幅廣告牌上閃爍的霓虹燈刺痛了我的雙眼;當我期盼“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感動,一陣清脆的手機鈴聲敲碎了我的思緒。我環顧四周,同學某甲,沉浸在mp3重金屬搖滾中,某乙陶醉於《一簾幽夢》,某丙.. 我突然感到一種失落,好像心靈深處被人掏空了一塊。於漪老師曾說:“我們的生活存在著詩意的缺失。”在我的成長歲月中,我的心靈似乎總是跟著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一起焦灼躁動,無法寧靜。我害怕,我心中的那份詩意的美好會成為纖細的火柴微火,一陣令人炫目的世風襲來,就將它熄滅得連灰燼都不剩下。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可是,今天迅猛發達的信息時代,文學天空

中的明月卻並不皎潔。審視我們今天的文化生活,我們心中的寧靜便注定要被打破。有多少人知道茨威格?有多少人能夠體味到趙萬裏“靜水流深”的意境?不敢說,我真的不敢說。毋庸置疑,時代潮流浩浩湯湯,今天我們的生活充斥了快餐文化,更有所謂“哈韓哈日”之風侵襲。快餐文化、商品化文化符合了當前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符合了爭分奪秒一族的審美需求,也契合了青少年充滿好奇與夢幻、極易為新鮮事物所動的心理特征,這才得以鋪天蓋地席卷而來。這樣的文化生活充滿刺激、激情與快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漢語真正質樸感人的詩意之美與人文關懷,伴隨著青少年的成長也愈走愈遠。它所造成的決非僅是幾句詩的遺忘,更是心靈詩意與真正深刻雋永人文天堂的破滅,是更多單純美好情感的流離失所。與之對立的,是拜金主義和急功近利觀點的滋生和所謂大眾文化的蔓延,實則是缺少文學涵養的低俗和對通俗文化的無端膜拜。 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自然無法回到天真無邪的古代,采薇而食,種菊悠然,如古人般寄情於詩意的山水之中。今天的我們在物質上得到了許多,在新興文化中遊曆,而文學真正的精神家園日漸狹窄。 當我淺吟著“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時,我的殘缺的詩意天堂中,何處有我悠然散發的扁舟? “你永遠奔馳在輪回的悲劇,一路揚著朝聖的長旗。”想起餘光中的詩,但願我們的文化生活少一份狂熱的躁動,多一份詩意的靜氣。

改變自己

不管是唱著“春天的故事”,還是“老鼠愛大米”,我們都走進了新時代。新時代海一般的文化,向我們揮舞著手臂。 麵對大海,我們該怎麼辦?潮流時刻會湧來,時尚、流行的玩意兒朝我們一股腦地傾瀉下來。信息時代的高頻波濤衝著我們怒吼———“誰不懂電腦,誰會被淘汰!”娛樂的漩渦向著我們叫囂———“周傑倫也不知道?你落伍了!”..老人們躲到了高地上,而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無疑被推到了前排。麵對大海的巨浪,我們隻能往前衝;麵對海嘯,也許隻有一種方法可以逃生,那就是———潛下去! 海裏很雜。這裏的“雜”,並非貶義而是中性詞。我們知道有個叫袁隆平的,搞出了雜交水稻,我們對其讚許一番,然後置之一旁。同時,我們看到《河東獅吼》裏“蘇勇邦”在“演詞會”上把“水調歌頭”唱得亂七八糟時,可以一邊笑一邊說:“經典!”並且可以守著電視,認認真真地看完改得麵目全非的《西遊記》、《封神榜》,還津津有味。我們提倡“去其糟粕”,可是有人回答:我們很忙!

我們很忙。我們正在拚命地為了一些東西忙,很有著科學家們的刻苦精神。忙裏偷閑娛樂的東西還要自己細細地篩選?饒了我們吧,我們要看我們自己喜歡的。我們不愛看說教的、動作僵硬的卡通,我們愛看畫麵精美、情節跌宕的;我們與其看那些艱深的名著,還不如看那些唯美柔情的韓劇、言情小說;聽古典音樂多沒勁啊,鬆鬆垮垮沒個完了,還

不如R&B、嘻哈來得刺激呢。我們忙太多了,讓我們休息休息吧,不要辨別什麼了。 等到忙完了,浮到海麵上來,才發現什麼都沒有了。 引用一句《笑傲江湖》裏令狐衝的話:這個世界都在改變,我們沒有辦法,隻好改變自己。令狐衝的改變,並不是妥協。 我們並不一定要追趕著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並不是一味地學著人家的樣兒,完全可以做更“高級”的事。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隻知“忙”。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愛國的情操,而不是“愛大米”。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養,而不是隻看搞笑和言情。 改變自己,讓自己有鶴立雞群的素質,如今個性也是潮流,像這種特點,無疑是最“in”的。 周圍的一切,正在對我們的成長形成影響,而它們常常是負麵甚至頹廢的,真是“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但隻要改變自己,我們一樣可以擁有過人的氣質。否則,“後果很嚴重”。

走向輝煌

在綠樹遮映的弘一法師骨塔下,時光的力量已經滲透到旁邊高聳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個紅色耀眼的大字在蕭瑟的鬆聲中屹然不動,年複一年,它又在告訴人們些什麼呢?這樣密而不宣的內心軌跡,我是沒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光片羽,也許你也不能——但我想起來了,那年大師正在書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攜友而來——那是大師出道前認識的,也許有十幾年不見麵了,當滿山門的弟子都期待一次親情上演時,大師卻執意下令把她趕走,這一舉動曾經引來世人唏噓不已,隻有大師自己清楚,隻有那“悲欣交集”能告訴我們一些隻言片語。 人生的境界是自己的意識組成,浮華的世界仿佛越來越模糊這一點,太多的外人期望,眾目已待,太多的眾望所歸充實進我們的生命,造成了自己理想世界的空白,這樣的空白太寬太大,如棲鳥飛過汪洋,使人言語起來陷入了猶豫,在夜闌時分清醒地想象,什麼是你孩提時的憧憬和夢想,如今它們在你生命的哪個角落? 同樣存在著人的空間裏,我們不免發現古人的自我認識相當清醒。太多的文人騷客,仿佛除了寫作與習畫,其他的事顧及很少。李賀說:“我生二十不得誌,一心愁謝如枯蘭。”才二十歲的人,心旌已經襤褸,像他這樣的年齡,正是旁人急於升官進仕,正是他人期望宦達的年代,而他卻不顧暇這些,當後人抽絲剝繭地打開他固守的精神世界的產物發現,淒美與驚豔——這樣令人驚訝的精神果實,惟獨沒有蒙翳。

跟隨他人的期望可以聲名顯赫,可以去爭取物質世界的充裕,這事實上已成為一種傾向,像古人那樣自娛自樂在這個精神世界日漸泯滅的社會中早已銷聲匿跡。但隻是在無功利的同時,內心澄澈如水,如入無礙之境,司馬遷在他人眼裏完全是個廢人,蘇格拉底日

日拖著肥大的身軀踽踽而行,貝多芬在他人看來是個聾子,但他們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為偉人。我們不禁要反省他們對於人生的自我認識,凡是精神偉大的人都擁有一顆自我認識的心,強烈的精神意識能幫助他們摒除外界走向的幹擾,在他們心中自己選擇的走向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徑,不論世殊事異,他們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奮鬥拚搏,從未放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他們在他人期望的悖論中走向輝煌。 有人用一生的光陰,尋求他人期望的成功人生,商業家勞心勞神,政治家殫精竭慮,隻有有心人才會追源溯流,從自己認定的精神家園中打撈成功的魚群,最終他會像漁家拉動海帶一樣,將自己成功的人生越拉越綿長,最終拉動整個大海。

修養

一,東坡的明月 浪淘沙 謫居黃城中,把盞臨風,牽黃擎蒼歎英雄。昔日汴河風光處,履履難重。 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為了豪情誰與同?一蓑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 這首詞是我特意寫給貶謫之後的蘇軾的,東坡的一生極盡坎坷:愛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渦的掙紮,滿腹冤屈的難鳴。 對他充滿希望的家人,和他共曆劫難的友人,受他關愛的世人,無一不期望他能才顯四方,官運亨通,濟世為民。但是,東坡知道,命運不濟,仕途的黑暗之門永遠容不下這樣一個生性放達的蘇東坡。 於是,他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淡泊,他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隻願“滄海寄餘生”。 認識自我的蘇東坡,從政治的窄門中從容地走出來,他雖與眾人所望有悖,卻讓我們看穿了一個豪放,淡泊,豁達,開明的蘇大學士——一代文豪。 認識自我就是東坡的明月,照耀他走進了東去的曆史長河。 二、易安的黃花 南樓令 素月寄孤舟,隻影隨水流,家園破,一盞殘酒。酒淡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點愁。 晚來獨登樓,恨字鎖眉頭,黃花瘦,雁聲斷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離苦,幾時休? 這首詞是我填給曆盡漂泊的李清照。 滿腹感傷的奇女子,國破之淒,喪夫之痛,改適之苦。 十六歲嫁給趙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個生活富裕,幸福美滿,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變幻,戰亂的離苦,易安雖尋尋覓覓自己的幸福,卻總被黑暗的氣息壓得淒淒慘慘,在亂世中爭渡、爭渡,到頭來也曾失歸路,雙溪上的扁舟載起了青春年少,卻載不動滿腔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