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活需要眼淚(二)(1 / 3)

第九章 生活需要眼淚(二)

無愧於天,無悔於心

智者積蓄著純樸寬忍以選擇真誠;信仰著桀驁不馴以選擇堅強;雕塑著至死不渝以選擇忠貞,於是,人類才得以掙脫一張張蒼白的羅網,繼而蔓延到整個時代廣闊的背景裏。 巾幗不讓須眉 在張騫浩浩蕩蕩地走出一條絲綢之路後,王昭君便在下一個世紀裏毅然選擇懷抱著祈願,捧拾著浪漫的心情,獨自踏上了這條優美的重程。她僅僅憑借一紙婚約,便換來了兩個民族長久的安定與發展,這是任何一個將士終生蹣跚仍無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黃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蒼穹的溫柔。“青塚有情猶識路,平沙無處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為一座燦爛的豐碑,記敘著匈奴與中華萬古長青的友好 。 巨匠打造經典 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在逆境中選擇精美,選擇深刻,選擇自身心誌的完善與圓滿。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們熠熠生輝的選擇。呼喊出發自於心靈的聲音,以抗爭世之不公,表達對真理的膜拜,對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魯迅,選擇棄醫從文,立誌救國圖存,做一名堅強的文壇醫師。為麻木療傷,為革命就診,向賣國求榮宣布死期,麵對帝國主義發出輕蔑而不屈的冷笑。於是“鐵屋子裏沉睡的人們”被吹醒了,“刑場上冷漠的示眾材料與看客”被賦予了新生,中國近代文學更是一躍千裏。 英雄愛國無敵 被發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閭大夫一聲悲歎“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後便投身汩羅。是那“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的無奈,“燕雀烏鵲,巢堂壇兮”的憤懣,令他隻有選擇以死亡來樹立良知的威嚴與人性的雍容氣度。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的變徵悲歌同樣唱出了另一位絕命英雄荊軻的深沉選擇,“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剩丹心照古今”。 無愧於天,無悔於心的選擇塑造的是千秋萬代的典雅與理智。所以,巾幗才能負載著神聖的使命成全“雙贏”的和平與發展的空間;巨匠才能依靠著寬廣的心胸撰寫國人的覺醒與中華文化的博大深邃;英雄才能演繹著千年不滅的精魂照亮自己國家的生存與整個人類道德旅途中的異常行動的方向,因此,他們澤被後世的光輝從未消褪過,也永不會消褪。

讓生命綻放微笑之花

生命對於人隻有一次,生命多麼寶貴。可形形色色的疾病像蠶吃桑葉一樣一點點消減吞噬著生命。疾病從來就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生存環境和人自身的行為習慣所致。性情

暴躁、情緒低落、欲望過剩、奢求太多、心胸狹窄、心理陰暗,皆可導致形形色色的疾病。怎樣做到一生無病無痛、健康長壽呢?途徑自然是千條百條、各各不同,但有一條我認為是絕對行之有效的,那就是讓生命綻放微笑之花。 美國馬裏蘭大學專家米勒進行了這麼一項有趣的測試,他向150名有過心肌梗死病史的人和150名健康人提出同樣的問題:侍者不小心將咖啡濺你一身;電車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你心愛的上衣突然被人撕破,在上述情形下你會怎樣?前150名中大多數人的回答不是深感沮喪,就是異常憤怒,而健康的人大都對此一笑了之。 為此,米勒給世人開出一款健康處方:讓生命綻放微笑之花。 我家樓下住著一位退休的物理係老教授,雖然80多歲了,但他紅光滿麵神采奕奕,走路矯健硬朗,聲音高亢洪亮,聽他本人講,他此生從未生過什麼病,連感冒都不曾有過,他除了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生活簡單樸素,風雨無阻堅持鍛煉身體外,他健康長壽的最大秘訣就是,他總是滿麵笑容,他用長盛不衰的笑嗬護著他長盛不衰的生命。常常是覓不到他的身影,卻聽到了他朗朗的笑聲,而且他還非常喜歡開懷大笑,仿佛人世間一切的痛苦、煩惱、身份地位、功名利祿全成了他的笑料,都可一笑了之,真可謂,談笑間,疾病灰飛煙滅.. 我媽媽的好朋友春麗阿姨是一個白衣天使,也是一個微笑天使。她年近四十,已是一個十三歲孩子的母親,但她看上去仍然像一個精力充沛、風華正茂的妙齡少女,在我的印象中她總是麵帶微笑,我想像不出來她不笑時會是什麼樣子。她的笑像一縷春風一樣拂麵而來,她的笑聲像夏日的泉水一樣清脆悅耳,她的身心浸潤在善良、寬容、仁慈的笑意裏,是那樣的輕盈、生動、活潑,那樣的美麗健康。我曾在她家裏翻看了她五大本厚厚的影集,幾十張上百張她各個時期的照片,幾乎每一張中的她都是紅唇皓齒的燦爛一笑,真正是笑靨千秋嗬。春麗阿姨是一家大醫院呼吸科的護士長,病人們普遍反映,一看見護士長春風滿麵的笑容,一聽見護士長泉水叮咚的笑聲,他們的病不吃藥不打針,已經好了一大半,她的笑就是一劑包治百病的良藥嗬。 天下無病。病都是人自己招惹來的。擯棄了絕望、恐懼、憂愁、苦悶,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就擯棄了疾病的困擾,讓生命綻放平和、仁慈、淡泊、快樂的微笑,你就會收獲到生命的榮光和健康。

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

生活是什麼?是多愁善感,是執迷不悟;還是坐享其成,夢幻泡影。不,生活是情不自禁,是自由自在,是滿腔熱情,是耕雲播雨。 我也學著並不浪漫的魯迅先生,出沒在山水之間,領略無限自然美。也學著屈原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這便有了另一番滋味和感觸。

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生活就成了有流水、小草、藤蘿的萬丈深淵。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有流水無情人有情的慨歎;有懷才不遇的悲哀;有離別時的惆悵。在生活

中,流水是對風雨生活的思念;小草是對自然美的熱愛;而藤蘿則是對黑暗社會的憎恨。飛奔的急流帶走了小草的單純,同時也和藤蘿相撞產生了無數疙瘩——巨石,這些疙瘩讓人產生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生活是一潭死水深處的亂石。上麵有泥土、苔蘚和珊瑚。在生活中,泥土的芳香是人們生存發展的奠基石;苔蘚的翠綠是人們對綠色世界的追求;而珊瑚的纖長則是對人生的道路漫長並且不夠刺激而感到悲哀。有水保養著的泥土,給了苔蘚生存的條件,同時也給珊瑚製造了屏障——挫折,然而挫折背後總有生活的一束強光在閃耀。 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生活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瀘沽湖。湖中央船泊裏有吹哨子的青年男子,有采蓮的漂亮姑娘,有說情話的情侶。青年男子動聽的哨聲;采蓮姑娘的天真格言和情侶的歡聲笑語都蕩漾在這個美麗的瀘沽湖裏。從而使人慨歎生活的樂趣和美好。 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生活卻又是如此平淡,生活的變化多端時刻提醒著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二十一世紀可靠的接班人。 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生活是一幅生機盎然的名畫,裏麵想有多複雜就多複雜,想有多簡單就有多簡單,說有多快樂就有多快樂,說有多傷悲就有多傷悲,就看你站在巨石上是從哪個角度來俯視生活的。 作家點評: 範穩:《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這篇作文是一篇,立意很好的一個文章,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象一句詩歌一樣的,就象一句詩,但是作者作為一個學生,他能超越到社會的某一個層麵,來觀察生活、來俯視生活。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作為一個年青人,也許他的某些想法比較幼稚,比較充滿這種年青人的某種特點,或者說甚至稍稍的片麵。但是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們對社會的觀察,我們需要這種精神,她的想象力,就顯得比較獨特,但是這個有點不足之處,我要指出的是,它某中有一句話,應該算是比喻不當,她說我也學著,並不浪漫的魯迅先生,出沒在山水之間,領略無限自然美,我們知道魯迅,並不是一個山水詩人,或者山水作者,我們知道魯迅是一個很嚴肅的,一個開啟的小說先河的一個作家,他並不是山水作家。

老師:《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那麼這個題目,應該說是對生活,有了多少年的感悟之後的,一個比較成熟的人,才會思考這個問題。但是現在這個高一的學生,就能夠思考這麼嚴肅的問題,說明這個作者思想上,還是比較成熟的。他的文章裏麵,從自然的山水畫麵當中,聯係了人在生活當中,怎樣戰勝挫折,怎麼樣去找到力量,更好的生活。從這一點上表明闡述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向往,他的本意是比較好的,但是在寫作當中,那麼從整個畫麵上都比較美,隻不過在最後,他的點題的這個語言上,它就比較突兀,就缺少一點過渡,比如說他在上麵這一段裏麵,寫到了俯視生活,看到了瀘沽湖上的,充滿生機的活力的自然景色,也看到了湖中的青年男子,采蓮姑娘、姑娘、情侶等等,他們這種歡快的生活,那麼也就說生活是美好的。而我們人也是很樂觀的、向上的,這些感

悟他要組織成一個,主題表示出來,那麼你就語言就應該自然一些,但是他最後從中得到一個,生活卻又如此平淡,生活的變化多端,時刻提醒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21世紀可靠的接班人,這個結論下的和它前麵的那些畫麵的描寫,就不大自然,就有點為立意而立意,為主題而為主題的寫法。那麼這種寫法,平時我們在作文當中,應該注意讓它自然的流露出,你對生活的熱愛、追求、向往和你的奮鬥,而不要很生物地,象喊口號一樣的,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做接班人,這樣一些語言,從語言表達來看,這篇作文它的語言,還是挺美的,因為他寫的站在巨石上俯視生活,那麼他的角度比較高,對生活有一個濃縮,那麼在濃縮的過程當中,他的生活的畫麵,比較廣闊,因此他的語言也比較流動,天上的流雲、水中的小草、蔓藤蘿等等這些生活的畫麵,都寫得比較好,而且語言上的這些排比,也比較美,所以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