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己
音樂的文字
音符是音樂的文字,音符是人類情感的聲音,音符是耳朵聽得懂的語言。然而,音符是簡短的。音樂卻是綿延的;音符是單純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音符是輕微的,語言卻是厚重
的。 所以,音符是一種簡短、單純、輕微的方式表達綿延、豐富、厚重的符號,猶如一顆滾在陽光下的雨滴,是陽光和空氣的凝縮,是清純和美麗的聚集。小小的音符,卻承載著博大的含義。 捧著一顆顆雨滴站在陽光中,雙眼便注滿了七色的陽光的影子———每一種含義,帶著閃爍的晶瑩,融彙、融彙———我說,我看到了最美的東西。 重拾舊日裏的點點滴滴,捧在手中,站在陽光裏,儼然聽到了自己心的悸動。 仿佛沉寂了好些日子的記憶,被我重新用清澈滌蕩,一段段、一片片地複蘇,揮灑著它們的力量,將一些說不清楚的含義蒸發,縈繞於心,幻作我的音符。 現在才知道,生活一旦成為記憶,無論是苦澀還是甜蜜,都會成為凝縮的音符,任我們聆聽!
獻給
“白雲奉獻給草場,江河奉獻給海洋,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朋友,白鴿奉獻給藍天,星光奉獻給長夜,我拿什麼奉獻給你..”聽著優美的歌,我不禁想到了那些為祖國捐軀的戰士,那些為別人而奉獻自己一切的人...
那是個偏遠的山區,有一條河橫在村莊和小學校之間。每逢下雨,河水上漲,孩子們就無法自己渡河,一個男教師主動擔任送孩子渡河的任務。他艱難地背著每一個孩子過河,用自己的背搭起一個堅實的人橋。男教師因此受到表彰,升職調走。繼任的是一位柔弱的姑娘。孩子們在雨天又沒法過河了。家長們隻得去學校背自己的孩子過河。女教師因此決定為孩子們建一座永久的橋。她奔波於政府的各部門之間,費盡口舌,甚至自己掏錢送禮,請客。在她長期不懈的努力下,一座鐵橋連接了河的兩岸,孩子們再不必為過河而擔心。女教師沒有因此得到提升,她在那個小學裏默默耕耘了一輩子。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我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凡的人都在默默的奉獻,隻是他們沒有要求回報,所以沒有人認真的去體會他們的奉獻,也沒有人去覺察其中所包含的愛心,這就注定了奉獻者一生的平凡。我想,很多人會為女教師而感到不平:她付出那麼多,為什麼沒有回報?其實大可不必這樣,不僅僅因為無私付出的人很多,更主要的是,我相信,那位女教師並無怨言,反而我感覺她活得很充實,很快樂,當她決定為孩子們建一座橋的時候,她的心裏隻想到那是她的責任,隻想到為孩子們去做點什麼,她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因為奉獻,她得到了快樂。看著孩子們過橋時輕快的身影,看到家長們放心的笑容,她擁有的是最真實的快樂和滿足。至於,有的人還為她在山村工作一輩子而感到不平。我想說,不要用我們自私的思考方式判斷她的生活,當她有願望成為一名山村教師,當她紮根在那片貧瘠的土地,當她選擇無私奉獻,盡職的工作,當她決定用自己的生命,擦亮那一雙雙稚嫩的眼睛的時候,她已明確了快樂的意義,找到了生活的目標,用一生的時間,換取山村孩子們美好的未來就是她的理想和心願!
最大的幸福是莫過於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也許我們都應該像著名的法國作家蒙田說:“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並不多,卻活了很長久。”
回蕩
打鈴的李爺爺吃過早飯,到校外轉悠了半天才愜意的踱進校園。他雙手背在身後,慢騰騰地向校園裏走去。 突然,他加快了步子。 辦公室的門前豎著一根一米高的木柱,上麵掛著個鐵鈴,鈴眼穿著個鈴錘。此刻,一位大約四五歲的小女孩正站在一條矮凳上,伸手正要去抓鈴錘。李爺爺急步來到跟前,一聲嗬斥: “小丫頭,想幹什麼?” 小女駭伸出的小手猛地一縮,緊接著轉過了臉:“李爺爺,誰叫小丫頭,我有名字!” 李爺爺這才認出原來是教英語的林老師的女兒。 “喲,是倩倩。告訴爺爺,你想幹什麼?” 倩倩沒有回答。她小心地從凳子上跳下來,走到李爺爺身邊,雙手拽著他的衣襟,仰起圓圓的小臉很著急似的說:“天天看見您打鈴,您今天怎麼不打呀?” 李爺爺不禁笑了。心裏想:“這小丫頭,星期天還不想讓我休息哩!”他卻故意問道:“打鈴幹什麼呀?” “一打鈴媽媽就下課了。”她說著向遠處的教室瞟了一眼,“一下課,媽媽就來帶我玩去了。” 李爺爺覺得有些奇怪,又問道:“你媽媽到哪兒去了?”“在那兒!”倩倩的兩隻小手托起李爺爺的一隻手,指向遠處靠近校園牆的一間教室。 教室的門半掩著,門口放著幾輛自行車。 那裏是林老師所教的班級。 李爺爺明白了——林老師又在給學生補英語課。 “倩倩,到那兒去喊你媽媽回來不就行了?” “不行!不行!”倩倩又搖頭又擺手。 “那是大哥哥、大姐姐學習的地方,媽媽不許我去。媽媽說,我要是去了,她就不疼我了。” 李爺爺輕輕地撫摸著倩倩烏黑的頭發,沉默良久,忽然,他脫口問道: “倩倩,你爸爸咋不帶你來玩呀?” 話剛出口,他又後悔不該這樣問。半年前,他就聽到一些老師談論林老師。原來她在城市裏工作的丈夫叫她調進城裏,不想讓她教書。可是,林老師看見這所學校缺少英語老師,就不願意調進城裏,更不願意改行。兩人彼此鬧翻了,聽說後來還要離婚,不知——
“爸爸?爸爸在城裏,媽媽說..爸爸..不要我了。”倩倩低低地說。她用潔白的牙齒咬住薄薄的嘴唇,慢慢地垂下了眼臉。 “李爺爺,該打鈴了吧?”許久,倩倩又閃著一雙清澈明亮的眸子,期待地問。 “噢,對對!..不不..再等一會..”李爺爺語無倫次了。 倩倩又看了看那邊的教室,失望地坐在小凳子上。她的胳膊支在腿上,兩隻小手托著腮幫,出神的盯著鐵鈴。 過了一會兒,小臉上籠罩著怨艾和期待神情的倩倩,像是說給李爺爺聽,又像是自言自語: “媽媽告訴我,鈴一響,她就帶我去玩。媽媽最不騙人嘍,媽媽還和我拉了勾..” 李爺爺的心一顫,他激動地注視著倩倩,又轉過頭注視那半掩著門的教室。 李爺爺的眼眶有點發潮..倏地,他抱起了倩倩—— 一隻白皙的小手搖著鈴錘,被一隻布滿老繭的大手緊緊地握住,有力地擊向鐵鈴! 當!當!當!清脆的鈴聲在校園上空久久地回蕩著..
對自己好一點
看到本文的題目,或許有人會發笑:誰不知道好好地對待自己?難道誰還會虧待自己不成?可是,朋友,你可別忘了,善待自己並非放縱自己,也不是擁有奢華的生活條件就行了,更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這麼說來,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虧待自己的人呢? 善待自己是一種自我釋放、自我調節、自我塑造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那麼,怎樣才算是善待自己呢?我認為有三個評判標準: 第一、善待自己的人,必定在行為上約束自己,在思想上放飛自己。放縱行為,破壞秩序,必然受到生活的懲罰。君不見楊永明置法規於不顧,肆意妄為,騙取體彩大獎,結果把自己送上了審判台。其教訓發人深思。隻有按照法律和道德準則來約束個人行為,才能與人共享平安和諧、坦然自在地生活。在思想上放飛自己,以滿腔的熱情開闊眼界,挖掘潛能,啟迪智慧,品味美好,升華平凡,豈不快哉? 第二,善待自己的人,必定懂得如何充實自我,笑對生活。庸人用物質享受麻木自我,智者用精神追求支撐生活。在花花綠綠的大千世界裏,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在追名逐利的凡俗夫子旁,智者全然不見自己生活的清貧,全然不見自己遇到的挫折,而是以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一頭紮進工作和學習中,充實著自己的每一天。他們的人生,在追求中升華,在樂觀中顯彩。這,才是善待自己、實現生命價值的最好方式。
第三、善待自己的人必定會善待別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斤斤計較於一已之私,常常苛求他人、嚴責他人。因此很難得到他人的關懷,很難擁有真正的朋友。虧待他人,最終受傷害的肯家會是你自己。馬加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容不下同學的一個玩笑,認為那是在貶損自己。竟然狠心殺掉了四位同學,當然也毀掉了自己的一生。如果他能善待同學,怎麼會演出震驚全中國的悲劇?把他人當作自己,一樣寬容,一樣尊重,就會收獲他人的寬容
和尊重。人們常說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quot;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朋友,生命可貴,青春難再,成長不易,請善待你自己,善待每一天,讓生命之樹綴滿香甜的果實,讓成長的路上開滿豔麗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