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活見“鬼”(二)(1 / 3)

第九章 活見“鬼”(二)

好朋友

朋友像一杯醇香的葡萄酒,隻有彼此信任,才能品出其中的蘊味。 ——題記 我一直很喜歡唱那首《朋友》,因為它美妙的旋律讓我沉醉,那幽婉的歌聲更是讓我心曠神怡,每當聽到它在我耳邊幽幽地響起,我的盈盈淚光就將灑在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很有緣地,被老師“分配”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我們這一幫嬌氣的小孩子一見如故,不禁偷著樂。上課時,我們不把老師放眼裏,彼此哈哈大笑,了無顧忌地大聲談天吹地,常常攪了老師上課的好心情。班主任氣得上前來把我們四個小姑娘分在四個不同的地方。記得當時,蕊玥哭哭啼啼地,說要去法院告老師,我們還義憤填膺地說要去當證人。 六年級時,新來的老師再次把我們的位子安排在一起。此時的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已經成長起來了,當年稚氣的影子早已不再存留。我們不約而同想起了一年級時那件令人害羞的往事,又格格地笑了起來。

曾經始終忘不了那個雪花飄零的日子,那天,蕊玥的作業忘記帶了,她哭得一塌糊塗。蕊玥是個極要麵子的女孩,她不肯在老師眼中留下這個壞印象。當一片小小的雪花悠悠閑閑

地飄落在地麵的當兒,我們不約而同地決定幫她拿本子。圓婕的手往桌子上狠狠一拍,用目光告訴我們:“出發!”伊琪這個體育健將立刻飛奔起來,我們則隨後跟著。慵懶的我也使出了渾身的勁兒跑,腳下的雪花發出極其刺耳的聲音,我們全然不顧,一邊掐著表算時間,一邊鼓勵對方。一會兒,就抵達蕊玥家。我們用了可以震天響的敲門手段,愣是把睡得死沉沉的蕊玥爸爸敲了醒來。蕊玥爸爸和藹地問我們什麼事。我們上氣不接下氣,斷斷續續地說:“蕊..玥..她..她的,數學..練..練..練習..本,忘記..帶..了..”蕊玥的爸爸立刻把她的作業遞給我們。沒等蕊玥爸爸道謝,我們三人又飛一般衝進雪裏..到了班裏,老師早已在班上拿我們當反麵教材對同學們苦口婆心地“循循教誨”見我們“姍姍來遲”不禁“怒發衝冠”,尖聲問:“你們幹嘛去了!”我們一邊朝蕊玥使眼色,一邊裝作心虛似的挨著老師的罵。終於老師罵夠了,放我們進去了。我邊偷偷把本子遞給蕊玥邊竊笑,頓時,蕊玥的眼裏浸滿了淚水,她失聲哭了起來。一件小小的事情,把我們的友情固的很牢很牢。 難忘那次萬佳休閑舉行歌唱比賽。我對這種商業活動一向不太感興趣,可是圓婕卻激動不已,問我們去不去。我本想隨意搖個頭,可是,看見圓婕那欣喜的眼神,我不忍破壞她美好的心情,於是故意把自己弄得興奮來,對圓婕說:“我的歌唱得不好,但我當你和伊琪、蕊玥的堅強後盾,你們台上唱,我台下為你們喝彩!”圓婕笑得更歡了。第二天去領參賽牌,她愣是向服務員要一個吉利的數字,服務員很不耐煩,給了她4號,她不依不饒,纏著服務員換牌,直到服務員給了她6號參賽牌,她才罷休。選參賽歌曲時,大家鬧了一點小小的不愉快,圓婕一心想唱《朋友》,可伊琪和蕊玥則想唱《道別》,圓婕哭了。我說:“你們把你們想唱的歌曲寫下來,然後少數服從多數!”我想,這下肯定要委屈圓婕了。可是,當我看到那一張張紙條時,我震驚了,圓婕的紙條上方方正正地寫著《道別》,而伊琪和蕊玥的紙條上則娟秀地記著《朋友》! 比賽的時候,她們沒有化妝,沒有向別的女孩一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而是留著最清新,最動人的純樸美。她們微笑著,唱著,向我招著手,看到她們可愛的神情,我覺得她們都是我的安琪兒! 跨出了小學的稚嫩年齡層,我們走向成熟的初中。可是,蒼天不成人之美,分班時,除了伊琪和我同在一班,蕊玥和圓婕則分在不同的班。記得那天,我們抱頭痛哭,誰能理解我們這份深沉的友情呢? 隨著作業的增多,學業的繁忙,我們彼此間幾乎切斷了聯係,哪怕是和我同在一班的伊琪,也很少來往。雖然我們彼此都惦念著對方,可是,學業象帶剌的槍眼逼得我們不敢有半點偷懶。我們幾乎一個月才能相聚一次。我感覺這就叫咫尺天涯。 “誰能夠劃船不用槳,誰能夠揚帆沒有風向,誰能夠離開好朋友,沒有感傷?我可以劃船不用槳,我可以揚帆沒有風向,但是朋友啊!你離我遠去,我又怎能不感傷?”我在心裏唱著那首《朋友》,她們美麗的模樣又漸漸浮現在我的眼前。

“二師同室”

一個教室裏有許多老師,創造了“同室”這個詞語。 ——題記 A。“藝術”版 教室裏鴉雀無聲,突然,一陣“咚咚咚”的響聲進入我的“耳簾”,聽!它越來越近,越來越近了——隻見美術老師大步流星地走進大門,邊走邊用他獨特的男高音叫道:“上課。。。。。。”“哈哈。。。。。。”台下傳來陣陣笑聲,同學們都被美術老師的嗓門兒逗樂了。這樣連續幾次,同學們也學著老師的話來。但是如果你學過頭了,老師就會用他的殺手鐧——鴨子嗓門來對付你,怕了吧!告訴你,這就是藝術老師的“風格”。 B。“文學”版 語文老師剛提出了一道難度有“n”星級的難題,本班同學王鳴就迫不及待地回答了問題。也許是王鳴沒禮貌把,這位語文老師板著麵孔,瞪著王鳴,氣呼呼的說道:“站起來!”王鳴被這突如其來的話嚇了一跳,他順從地站了起來,“挺胸,收腹!”這下,王鳴被嚇得更厲害了,我們都想:王鳴這下可慘了,老師決饒不了他。誰知,語文老師又冒了一句:“你太聰明了,坐下!”哎呀,嚇得我一身汗,真是“皇上不急太監急呀”。 其實,在我們學校裏還有很多獨特的老師,如果你們還想了解,請到我們學校來參觀吧!

雨夜深情

一顆感恩的心永存人們心間。它,是黑暗中的火焰,給人們光明;它,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給人們滋潤;它,是沙漠中的一汪泉水,給人們期待。感謝祖國母親,在這片黃土地上灑上了世界的顏色,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姿,燦爛輝煌。 記得,那是小學二年級時。那天晚上,外麵下著大雨。我焦急地望著窗外,希望雨可以下得小一點。可惜,老天偏偏要與我開玩笑,雨越下越大。無奈,我隻得低頭冒雨衝回家。 正在這時,一位四年級左右的大姐姐走過來,和藹地對我說:“小妹妹,外麵雨下得這麼大,你冒雨回家會感冒的,我送你吧。”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姐姐已經將傘移到我的頭上。我們肩並肩走進了小區的大門。 到我家樓下了,我看到大姐姐的右臂膀濕了。我不禁對她十分感謝,對她說:“謝謝!”她微笑著離開了。望著她遠去的背影,我怔住了。從此,這位大姐姐的形象在我的腦海裏定格了。 轉眼,三年過去了。我還記得五年級時發生的那件事: 那天晚上,我從奶奶家走回家。在樓下,我遇到一個小女孩坐在樓梯上,眼裏閃動著焦急的神色。我明白了,她為雨太大而焦急。

於是,我走上前去,笑著對她說:“小妹妹,外麵的雨太大了,你不撐傘會感冒的,我

送你回去吧。”她笑著點了點頭。 在路上,我們倆有說有笑,十分友好。路邊那些蔽雨的人們不時地將目光轉移到這兒。刹那間,我們成了街上最亮麗的風景線。 很快,小女孩的家到了。我收下傘,看到我的右臂濕了。此時此刻,我覺得這情景是這樣熟悉。“謝謝!”小女孩微笑著,甜甜地說。 此時此景,我想起了那夜。對了!就是那夜,這情景在那天夜裏也發生過!我在做什麼?對!我在感恩!我將大姐姐給我的關愛給了這個小女孩。 花兒,你要感謝小草,是它願做你的陪襯品,襯托了你的五彩繽紛。小草,你要感謝大樹,是它願做你的替代品,為你遮擋了洪水的侵襲。大樹,你要感謝大地,是它願做你的滋養品,給了你肥沃的土壤,能讓你在這片黃土地上點綴自己的色彩。

狗肉出鍋香滿城

——介紹沛縣黿汁狗肉 要說起徐州的特產,可真是數不勝數:又酥又脆的小兒酥糖;又圓又甜的紅富士蘋果;又香又大的新沂板栗..而沛縣黿汁狗肉也憑著它鮮亮的色澤,撲鼻的清香、柔韌的口感、原味的黿汁和酥而不膩的狗肉而“躋身”徐州特產之列。素而有一句詩:狗肉出鍋香滿城,劉邦不吃不開張。 沛縣狗肉可謂是曆史悠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之久。要說它是如何的“出名”,就要歸功於漢初沛縣的兩位名人——劉邦和樊噲。劉邦是沛縣人,與樊噲是朋友,在未成事前劉邦是一個死乞白賴之人,常到樊噲的攤喝酒吃狗肉,但每次吃喝完畢,不付分文。時間一長,樊噲難免心痛,為了避開劉邦。他將狗肉烹好,四更即乘船渡河至對岸夏鎮去賣。劉邦追到河邊,卻無錢渡河。正在煩愁之際,恰巧從河中遊來一隻黿,那黿頗解人意,把劉邦送過了河。劉邦尋到樊噲的狗肉攤前,見狗肉尚無人問津,與樊噲寒喧了幾句,便迫不及待地吃起了狗肉。樊噲搬到河東三天,因是新攤,狗肉賣不出去,劉邦這一吃,眾人都搶著買。三天積存的狗肉很快就賣完了。其後,劉邦常乘龜過河吃樊噲的狗肉。樊噲見躲不過劉邦,恨死了老黿,就把它偷偷殺了,與狗肉一起燒煮解恨。誰料這一合烹,頓覺狗肉的滋味不比尋常,發出陣陣異香,尤為鮮美。隨後樊噲總用這鍋黿汁烹狗肉,而且香味不減。不久,劉邦當了官,便借口樊噲脾氣暴躁,把樊噲的切肉刀沒收了。沒有了刀,樊噲隻好把狗肉燒得更爛,然後用手撕著賣給食客。誰知這酥爛的狗肉撕著吃更具風味。幾年後,劉邦當上皇帝,衣錦還鄉時想起家鄉的狗肉,便以狗肉下酒。從此“黿汁狗肉”就名揚四海,流傳至今。

傳說不可盡信,但沛縣黿汁狗肉自古聞名卻是事實。做黿汁狗肉的主料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沛縣的純黃狗,祖傳的黿汁,微山湖的野生甲魚,除了這三種主要的原料外,公丁香、草果、砂仁等20多種名貴佐料也起了不少作用。將狗肉入鍋後用慢火燜煨,然後再脫湯上色,才有了今天餐桌上香噴噴的狗肉。沛縣狗肉的味道鮮美除了用料講究外,關鍵還是湯的燉煮,據說,燉湯的時日越久,煮出來的狗肉越香。狗肉酥爛腴香,甲魚軟嫩鮮美,

一切工序都是那麼恰到好處。 作為曆史悠久的“文化遺產”,黿汁狗肉的包裝也十分有曆史意義,四個不規則的大字“黿汁狗肉”瀟灑的印在紅色的包裝袋上,下麵是一幅古老的漢畫像石,上麵刻畫著這樣一個情景:秦末農民大起義之後劉邦當上皇帝,衣錦還鄉時,想起家鄉的狗肉,便召來父老鄉親,用大塊狗肉下酒。酒酣耳熱之時,躊躇滿誌的劉邦乘興起舞,並高唱《大風歌》。 狗肉除了供人品嚐外,還是一個治病的良藥,出水痘的孩子吃了狗肉,病情一定會大有好轉。因為水痘是熱性的,而狗肉是涼性的,“水火不相容”,會促使病情得到好轉。 俗話說“狗肉上不了台麵”,可徐州的黿汁狗肉卻打破了這傳統的說法,這也使那些為了體麵而無法品嚐這刁肴的人“大飽口福”。如果與徐州眾多的特產做比較,沛縣黿汁狗肉似乎並不那麼“出類拔萃”,但也頗有“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韻致。這似乎正是沛縣黿汁狗肉真正的“魅力”所在——不十分出眾,卻十分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