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麼才是生活(3 / 3)

第二天,我回來一看,本子依舊在寫字台上,完好無損。這時,我望了媽媽,想想可能是自己心裏在作怪吧,不關媽媽的事。一轉眼,幾天的時間過去了,我都忘了這件事。媽媽卻一改往常的細心,再也沒幫我收拾東西。我急了,跑到媽媽麵前問道:“媽媽,你怎麼這幾天不幫我收拾東西呢?”“媽媽不幫你收拾東西是因為你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媽媽意味深長地說。這時,我的臉一下就紅了,心裏難過極了,我不是不

信任媽媽。通過這件事後,我終於明白多給他人一些信任,尤其是至親至愛的家人,這樣才會讓家變得更美更甜。凡事應向好的一麵想吧,期盼著的未來一定是最美好的。 從小到大,雖說我的家不算富裕,但快樂的氣氛總是縈繞在我家的每一片天空,他們教導我、嗬護我,使我在歡樂的家庭中茁壯成長。 家,猶如無數隻小船,望著湖麵上緩緩而行的點點帆影,我暗暗祈禱,願每張風帆下都有一個溫馨的家,就如我家一般!

夢幻的你和我

我喜歡看雨後的青山,我把翠綠的顏色帶給我的愉悅看作珍寶;我喜歡讀古典的書籍;我把永恒的真理對我靈魂的洗刷看作珍寶;我喜歡品位成功的甘甜,我把奮鬥,會帶類成功的奮鬥看作珍寶。 奮鬥是實實在在的,不像夢幻,使我們感到虛無縹緲。成功應該也是實實在在的我們通過奮鬥。一步一步地向成功靠近。 徐誌摩說:“尋夢,撐一支長蒿,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正是在撐這樣一支長蒿,不斷地向前,前麵的青草總會更青。 我聞到青草發出的芳香氣息,一邊撐蒿,一邊感受到迎麵吹拂來的輕柔的峁前麵的陽光斜射過來的溫曖的光線。我的額上滲出了汗珠,有微風為我拭去;我的手腳酸痛,有陽光為我撫摩。我想,這就是奮鬥的快樂吧。 當我到達了成功的一個小小彼岸,我坐下來,閉上眼,回味著青草的芳香,重溫那陽光的溫暖,我很高興,因為我又長大了一些。我的身體將變得強壯,我的每一個動作都強勁有力。我說奮鬥是珍寶。我所追求的成功,還要在更遙遠的地方,也許我是像誇父追月吧,竭盡全力去追趕太陽。成功太咬牙,奮鬥依然實實在在,有了奮鬥,就好像觸摸到了成功。 我繼續前進,前是當中定會有暴風雨,定會有冰封河麵的時候,也許我因此不能再前行,我就回味著那青草的芳香,重溫那陽光的溫暖。奮鬥的快樂時時圍繞在我身國,我感受生活實實在在。我說,壓力奮鬥是珍寶。 奮鬥能帶給我成功,我堅信,因為李白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奮鬥帶給我的快樂,有時很難感受到,不像成功給人帶來巨大的喜悅。我卻始終為了聚成這巨大的喜悅而奮鬥著。 我把奮鬥當作珍寶,我在奮鬥的微小的快樂中收集我的寶藏,最後,我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最好的禮物

黃昏,溪清水冷,蘆花飛絮,黃葉飄墜,寒鴉噪林。夕陽依舊浮遊在空中,金黃的餘

暉帶去我縷縷的思緒,給大地抹上了一筆凝重的色彩。 不知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黃昏,對著夕陽思索人生。童年的純真,早似鳥影匿在長空消失得幹幹淨淨。取而代之的是,人生的指針拖著我的靈魂,日日夜夜在蕪雜的路口 ,做反反複複的選擇。 ――讓自己的一葉心帆,毅然飄向靈魂最隱秘的港灣,去曆險;抑或,隨波逐流,平平淡淡一生。 ――在自己的生命中,用自己的光環裝點別人,或者,采摘別人的鮮花來點綴自己.. 也許如今的我正處在一個多思善感的季節。 我有過煩惱,也有過快樂;有過興奮,也有過悲傷。心一會兒象溪水叮叮咚咚流過,一會兒又象在茫茫沙漠中跋涉。哭泣的駱駝,汪洋中的一條船,都曾在我心中駐步。 直到那一天,當我從夕陽中抬起茫然的雙眼,心中忽有所悟。人生也許就是這樣:由各種不同的變故,循環不已的痛苦和歡樂組成。那種永恒不變的藍天隻存在於心靈中間,向現實的人生去索取,是一種奢望。我們必須步出心中美麗的小天地,走出象牙塔,擠身於現實的世界。 於是 ,我背起行囊,掛上背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雅各的天梯”。它不是通向天國,而是通向我人生的歸宿。我們必須一步一級地爬著,不能回頭,一回頭就成了上帝的“鹽柱”。因此,在這漫長的天梯上將有我淌下的血和汗,有我的彷徨,我的堅定。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信多年以後,歲月的風雨,會把我本稚嫩的麵容變成一個結結實實的,成熟的外表。它雖然不很精致,卻雕上了生活給予我的最好的禮物――累累的印痕和成功的驕傲。

溫馨家園

天空收容每一朵雲彩,不論其美醜,所以天空寬闊無邊。大地擁抱每一寸土地,不論其貧富,所以大地廣袤無垠。海洋接納每一條河流,不論其大小,所以海洋廣闊博大。 母親總樂意光顧小小生靈的邀請,不論其聰穎還是愚鈍,所以我們築成溫馨的家。 因為有了母親,我們有冬日出門前早已擦好的暖鞋;因為有了母親,我們有燈光下冒著白氣的熱茶;因為有了母親,我們有了臨行前的嘮叨;因為有了母親,我們有失落回家時看見桌上可口飯菜的慰藉;還是因為有了母親,在我們的生活中撐起一把愛的傘.. 遊子們眼中的母親,是在異國他鄉的思念;名人眼中的母親,是他們成功的橋梁;農民眼中的母親,是佝僂的身軀在院裏剝著玉米;乞丐眼中的母親,是把討來的食物先給孩子。而我眼中的母親隻是一條平靜的小河,在無聲息地流淌。

拂曉,當公雞還在沉睡,是那條河流動的感觸喚醒了沉寂的黎明;朝陽初生時,她總在和花花草草微笑;行人漸多時,她總和人們問好。驟雨突襲時,我們穿著雨服,打著雨傘,可那條河在任憑雨水的濺打,她沒有怨言,沒有怒吼,依然微笑著流走;雨後空中會有長虹,而河堤裏卻讓淤泥肆虐。夏日裏萬物都被陽光包圍在火熱中,可河底的流水卻仍

然冰涼,她卻笑笑說:“大地用我解暑哩!”寒冬的河水是刺骨的,當冰已把小河凍結,媽媽沒有落淚,因為她深深明白:是她用冰封的死寂,帶來三月的溫和? 那條河,是給我乳汁的母體,是彙集光的聚寶盆,是億萬顆瑩潔的雨露,在我的身體裏注入鮮活。那條河,是生養我的母體,是幼芽時的盟約,用網狀的漣漪捕捉光的顏色,用涓涓流水聆聽雨的脈搏。在母親的血液裏,是那條河水的聚集,是日月光華的凝結,傾注著大地的真誠,傾注著陽光的熱烈。而那份溫暖,母親卻留給了我。 其實那條河在母親的心裏。盡管母親終會衰老,但風燭殘年卻仍能推動那條流淌不止的河。倘若我是渡客,您為我撐一支長篙。可我能回報什麼呢?或許我見過波瀾的長江,賞過浩瀚的大海,卻很難將一條小河憶起;或許我遊曆百川,遊覽名勝古跡,卻很難讚賞一條不起眼的小河;或許當我已年邁時,總在腦海裏采擷到記憶的碎片,有悲歡離合,有朦朧情愫,卻很難搜尋到那一條小河。 我錯了:因為那是母親的河,是充滿愛的河,是飽含親情的河,是兒時嬉戲的河,是第一次出遠門淌過的河,是黃昏飄著嫋嫋炊煙的河。即使河畔已經沒有綠柳成蔭,百鳥鳴翠。 我跪下,向那條河跪下,向母親跪下,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當又一個夏天到來時,我陪母親走過那條“河”,我牽著母親的手,母親的另一隻手在摟起我的褲管。當朝陽的溫暖帶給母親一絲微笑時,我從她那雙飽經風霜的眼中讀懂了一種,一種印證,一種默默的,無私的博愛。 水同往昔一樣,從我和母親的腳邊流過,悄無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