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愛情末班車1(2 / 3)

兩次失敗讓我恐懼結婚

都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可對於哲原而言,這個年齡所逢的際遇卻令他的困惑不斷加深。在婚姻中,他相信真心和快樂,也固執地認為它們都是短暫的,所謂長久的幸福和美滿,不過是人們一廂情願的想象。 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掉隊 幸福是每個人的目標,幾乎每個人都期盼著人生可以幸福,婚姻可以美滿。也幾乎每個人都相信這種幸福和美滿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我曾經也是其中的一個,但那個時候我忘記了,在那麼漫長的旅途中,總有人會掉隊,而那個人就是我自己。

參加工作後的第二年,我和漫就步入了早已設計完美的婚姻中。以我們彼此的性格而言,那些肉麻的承諾,我們從來都未對彼此講過,惟一的一次便是在婚禮上,還是通過證婚人的口講出來的誓言。我偶爾會為自己的這一缺失而感到莫名的內疚,畢竟女人是需要哄的,而偏偏在這方麵,我是一根筋。還好漫並不在意這一點,每次聽到偶像劇裏如出一轍的山盟海誓,她都會說那是在吐口水,不可靠也不實用。婚後,我們仍然給彼此騰出一定的空間,為各自的工作忙碌著,但是並不缺乏交流,閑下來的時候,我倆就會不約而同地計劃起未來。就這樣,我們真心以待地生活著,特殊的日子,我會花些小心思給她個驚喜,忙了累了她也

會給我相應的關心。沒有任何的刻意,一切就這麼自自然然地美好著。結婚的第三個年頭,我漸漸覺察出她的反常。她開始喜歡問我要那些不可靠的甜言蜜語,開始對那些小驚喜不以為然,開始減少對我的關心。我問她是不是工作上遇到什麼問題了,或者和好朋友吵架了,她隻是搖頭。一個周末,為了緩解這種莫名其妙的局麵,我陪她去了以前她最喜歡的餐館,想讓她放鬆一下心情然後跟我傾吐些什麼,但是整個用餐過程,她隻是不停地抱怨食物的味道太淡了。我明白她話裏的意思,雖然我不清楚改變她的原因,於是我隻能勉強說些安慰她的話,猜測餐館的廚師可能當時的心情不好也可能是換了人。總之,一切都如同嘴裏的食物,味同嚼蠟。兩個月後,我們的婚姻也冷冷清清地結束了,理由是她遇見了曾經的中學同學,一下子點醒了她。她覺得結婚這三年,她一直在原地踏步,當初被愛情衝昏了頭,忘記了原本的追求。她說自己也矛盾過,但還是不甘心將自己過早地置於平靜的生活中,她希望自己可以擺脫掉束縛,像從前那樣。我之所以用冷冷清清來形容是因為我們沒有發生任何爭吵和辯論,我甚至還沒有搞清楚問題出在了哪兒。挽留她的話,我磕磕絆絆地說了幾句,而她頭也不回地就走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回不過神來,我把問題都歸結在自己身上,不停地自我檢討,自我反省,回想每一處細節,我害怕自己再掉隊,或者永遠趕不上隊伍。 第一次走進圍城就迷了路,而且還是在自己精心嗬護的情況下,難怪哲原會耿耿於懷。感情這回事一定明確了誰對誰錯嗎?雖然說“事出必有因”,可那導致婚姻走向末路的原因卻不一定都是錯的。過早的平靜生活反而給漫的內心帶來某種衝擊致使她恐慌,或者她仍然好奇幸福的後麵是什麼,以便確定什麼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美滿的婚姻是不存在的 兩年後,我重新積攢起了追尋愛情和幸福的信心,這時我遇見了婕。雖然那個時候我還有些後怕,但總不想一個人孤單的生活,所以在反複的考慮後再次步入婚姻。結婚後才發現自己改變了很多,對待妻子總不像從前那樣自然,同樣是在經營生活卻總覺得很刻意很累。朋友說我是太怕出錯才會這樣,我嚐試讓自己放鬆下來。婕是個直腸子的人,性子也偏急,為了避免爭吵,起初我是絕對退讓的。在柴米油鹽的浸泡和磨合下,我漸漸不那麼客氣了,吵鬧冷戰成了家常便飯。有一次公司安排出差,本想著借機讓耳根清淨一下,卻意外地遇見了大學時的戀人,要知道,比起陌生人,舊情人的誘惑要大得多,也危險得多。還好有同事的無心“打擾”,及時把我從危險中喚醒。因為家裏出了事,她當時的情緒很不好,為了盡朋友的義務安慰她,我推遲了兩天才回去。婕為此緊抓不放,之後,她就開始神經質地追風捕影,任何的細節都會引起她的緊張和探究,我不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的犯人,她的剖析對象。終於在另一次的出差中,我被她的“調查”徹底激怒,口不擇言地“承認”了她以為的一切,說到底,還不就是為了那兩天,就結束了之後和婕的所有時光。 現在的我不再沒完沒了地自我檢討了,因為那場夢醒了,那場關於婚姻關於幸福的夢。它隻是人們一廂情願的想象,長久的幸福和美滿都是不存在的。這並不是悲觀,而是對現實的承認。當然我也承認生活中是不能缺少情感溝通的,隻不過我不再那麼天真的期待什麼了,我開始迫切地轉變自己對幸福的理解,至於婚姻,姑且把它當作是童話吧。 哲原說自己迫切地轉變著曾經的許多想法,比如對幸福的理解和要求,可幸福美滿到底是什麼,恐怕他心裏已經完全沒譜了,在這種情況下又怎麼能想清楚,找對方向呢?哲原說自己隻是麵對現實而非悲觀。可倘若是真正的麵對了,真正睜開眼睛看了又怎麼會說眼前的一切都是幻想呢?因為暫時的失去而閉上眼睛,為了不再痛苦而否定美好的存在,這樣的答案恐怕連哲原自己都不想要。

不適合我的其實是婚姻

第二次從那座圍城走出來後,我常常跑到朋友那去買醉,痛痛快快地大醉一場,沉沉地

睡一覺,清醒之後我做出了一個完美的判斷,我下定決心,這是我最後一次自我反省自我檢討,最後我發現,並不是我和她們不合適,真正不適合我的其實是婚姻。不光是我,絕大多數人都不適合結婚,因為一切都是時刻改變的,沒有長久的幸福和真正美滿的婚姻,所有當初認為是最對的最合適的其實不過是一時的衝動,熱情過了就像冰箱斷電,一切都不再保鮮。而那些在婚姻中堅持下來的人,我隻能說他們太僥幸了也太幸運了,這樣的幸運兒又能有幾個?不是她煩了就是我厭了,要麼就是猜疑。所以婚姻不過是一個讓愛情加速破滅的舉動。 朋友不同意我這套理論,說我的情緒還沒有徹底的平靜,考慮問題太偏激。因為他的婚姻也曾出現過問題,因為他的花心。於是我便毫不客氣地拿來做文章,我問他:“你對當初的那份感情能保持多久?”他知道我是在說他當初出軌的事,便結結巴巴地回避起來:“當然偶爾會開個小差,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問題,及時回頭呀。”我依然不依不饒:“你回頭是因為有孩子,如果沒有孩子沒有責任呢,你還會回頭嗎?”朋友被我說得沒脾氣了,便不再搭話。 想明白了後,我的工作和生活很快恢複正常。大概半年後,朋友見我情緒調整得不錯,便約我出來聚會,其實是給我介紹女友。對方是在一年前離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同病相憐的原因,我跟她感覺像是認識了好久,之後幾乎天天聯係。朋友本以為我會很猶豫很害怕,沒想到我一副若無其事的姿態。說實話,我並不是放任自流,對那個女子也的確是有好感,當她開始主動接觸了解我後,我對她說了我的經曆,並且說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我有意和她交往,相互陪伴相互照料,但是不會結婚。她聽了以後很吃驚也很失望,這些是我早就預料到的事,簡單的道別後我便匆匆離開了,我頓時覺察到了自己的“絕情”,但這並不能改變我的決定,對於這一次的“徹悟”我必須堅守。 本以為和她就這樣斷了,沒想到兩個禮拜後她約我吃飯。更加讓我吃驚的是,她讚同我不婚的決定。就這樣,我們增進著對彼此的了解,和普通的戀人無異,也會爭吵但和好得也快,偶爾也會覺得生活平淡但至少不會孤獨。偶爾她出個差不在眼前,我還會覺得心裏空空的不習慣。我知道,我們的感情越來越深了。有一天,她再次讓我吃了一驚,那就是她突然提出了結婚的要求。要知道,這個字眼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的頭腦中了。後來我才明白過來,她當初的同意隻是緩兵之計,為了能和我在一起相處,一方麵看看我是否值得托付,另一方麵從根本上幫我改變想法。我知道這算不上欺騙,我也能確定彼此的感情,但是我畢竟過了衝動的年齡,我不想為此而改變原則,重蹈覆轍,我想隻有堅持下去才是正確的解決方法。沒錯,在我心裏已經認定了,越是好的感情,越不適合結婚,越不應該讓它被婚姻所困而早早的走向終點。她說她還會繼續給我時間,幫我走出對婚姻的恐懼。我說不必了,道歉之後便結束了這份感情。我並不是恐懼婚姻,隻是換了對它的看法,不適合就是不適合,對一個原本就不存在的想象,又為何要費心追尋呢? 現在有許多人選擇不婚,當然這是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應該得到認同。隻不過哲原的情況是有些不同,他似乎是經過獨到的思考剖析,然後得出了一套完美的理論,可這理論真的適用於他,能給他解決問題嗎?把婚姻看作枷鎖和墳墓的人是真的看懂它了嗎?如果它真是條繩索,也是條把戀人越拉越緊的繩索,因為它的起點是愛的責任和動力。更何況,情感的事又怎麼能用一套理論就可以分析出來呢。哲原否定了自己和絕大多數人獲得幸福的可能。他的不婚隻是為了否定而否定,而不是為了保持長久新鮮的愛情。從戀到婚就像從播種到豐收,你會為此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你會碰到烈日當頭,你會遭遇狂風暴雨,當然你也可以做一個悠閑自得的理論家,但是豐收時的稻香,恐怕也隻能在想象中去聞了。

同居太久傷了戀愛 戀愛太久傷了婚姻

談了一年還沒同居的越來越少了,同居了一年沒有結婚的越來越多了.......談了三年最後還能結婚的,我左看看,右看看,怎麼看還是找不到一對.

沒有什麼好責怪的,我們太可憐了.背井離鄉,起早摸黑,每天搭著可在老家趕圩來回幾次的公交路程,體麵的打卡,無耐的賣命工作,一天12個小時為工作掙紮著. 有個朋友是大齡姑娘,從遙遠的哈爾濱來到廣州.談了戀愛,一拖是三年.最後雙方都去對方家庭探過了.房子也刷好了.就在某一天,朋友突然平靜宣告,分手吧,沒得選擇了.男的差點當場暈倒. 我以為有什麼內因,逼問之下她滿眼淚水:我不想將就自己的感情.我一直覺得雙方就象在按計劃書一樣過著所謂戀愛和婚姻的日子.這樣的戀愛,我不要了! 我猜不出其中原由.甚至到現在對這句話也似懂非懂.我隻知道一個結論:談了三年還沒結婚,你們之間必有著可怕的障礙,對待愛情的懶貽有時似是一個很好借口,卻在無意中耗掉了婚姻的衝動和夢想. tj太久而沒下定決心去改變也是一個噩夢.有過這樣的經曆,也看過身邊太多這樣的經曆.談戀愛談到什麼尺度可以tj,tj到什麼程度又可以結婚? 有一種可怕的現象正漸漸成為一種風氣,悄悄漫延:迅速的戀愛,迅速的tj,無限期的結婚計劃. 一直以為我們長大了,孤身一人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城市,也會一定有能力麵對和處理自己的感情和婚姻.我們將結婚的理念埋在心底,恐懼著過來人對婚姻魔鬼的描寫,盤算著有足夠的橫財和事業來臨時再風光辦手續.就是這個借口,讓雙方都無以反駁的借口,我們就這樣一天天的拖下去!就這樣拖著了解著對方優點缺點,漫不經心的計算著遙遠的婚姻. tj的日子,QQ少上了,密碼改來改去,晚些回去要找好借口,短信息要經常過濾,與女哥們再不能隨意半夜通電罵遍全國.怎麼看這樣的生活都不象在談戀愛,而是標準的夫妻生活.怎麼看這都象是在提前透支了戀愛的美妙,並且,也透支了婚姻的平淡.於是,又分了.我們又過了一年. 又換了一些工作,搬了一些地方.可這個城市沒變.它巨大無比,給我們的空間又永遠都是那麼小!生活了五年,甚至十年,一樣陌生.如果城市也是一個生態社會,我們不知什麼地方被切斷了一截,別扭地生活著.就象科技帶給我們坐在互不相知的二台電腦著,啞笑著,痛快著,疲憊著. 又過了一年,每天屬於我們的時間一樣沒變.工作仍然要7點半起來搭公交,晚上7點半可以坐回安靜的小屋,已經沒有了戀愛的力氣.也不再想著結婚的事,鄉下媽媽的來電隻會習慣與機械的回避話題.如果已經過了三年,媽媽,我們都不知道還要不要結婚.又為什麼要結婚. 鄙視那一紙證書,到最後才發覺:幾乎所有感情的傷害,沉重的故事,童話般的夢想,就在這薄薄一紙之間,洞穿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