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瞬間1(1 / 3)

第五章 瞬間1

引言:晨樹喜歡在深夜活動。每天傍晚,她都洗澡,因為在那段時間,她不知道該幹什麼,所以隻好去洗澡,不吃晚飯。然後去學校,在班級裏發呆三節課,之後回家。到家裏,拿出當天的作業,倒一杯清水,等寫完作業,水也喝完了。之後,她會往背包裏塞一件衣服,然後像一條魚一樣,在街上遊來遊去,並看著路人陌生且麻木的臉,在心裏猜想他們的往事。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泰戈爾 在清閑的午後,執一顆安靜的心,讓目光略過手中書卷,淡遠而潤澤的墨痕溢出淡淡的香,好像是事先安排的,我與《飛鳥集》在特定的時間相逢, 四目相遇的瞬間, 萬物戛然而止。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於是, 我掩卷深思。 常常在思考人生, 總覺得太遠, 太遠, 任憑我怎樣的描繪, 稚嫩的文字永遠不能將手中無價的單程車票詮釋的透徹。 然而, 當泰戈爾的這句話映入腦際時,我發現,生活, 就是一段體味的過程。 就像閱讀, 品味一段清新的文字, 書中淡淡的喜怒哀樂與我們同在, 我們在一盞孤燈的角落, 幸福著, 感動著, 傷懷著, 享受著品味帶來的快樂。 就像品茶, 一杯清茗, 滄桑的茶葉上下浮動, 窗外的一群雁, 耳邊的一聲蕭, 無限的品味勾起我們無限的情懷。 有人說, 人出生就意味著死亡, 的確, 宇宙茫茫, 人隻是滄海一粟, 人的生命之短暫, 又豈在我們的預料之中? 那麼, 這一生一死的回歸, 其中的歲月難道是空白嗎?既然生必將死,那麼我們為什麼生活呢? 生活,是一種品味。一隻狐狸,把自己餓瘦進入葡萄園,飽食之後,無奈洞口無法出去,又把自己餓瘦,這一進一出,看似可笑,然而,它畢竟品味了葡萄的甘甜,享受了生活。 生活,是一種品味。世界上有太多偉大的自然之物,那些勇者憑著信念一次次渴望征服它們,縱然成敗與否撼動不了整個世界,但對它們而言,品味了,“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生活,是一種品味。太多的人把畢生的精力獻給社會,當他們垂垂老矣之時,他們可以自豪地說:“我生活過了,我品味過了。”

握著手中這張單程車票,你我肩並肩坐在疾馳的列車上,不知道終點在哪裏,不知道何處是吾鄉?然而,品味生活淡淡的香,我們的旅程便不再寂寥。 也許我從前的路並未留下我的腳印,但我已走過..

生命負重

父子倆駕著一艘小船行駛在水麵上,突然風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麵上的一片樹葉,眼看就要翻了。兒子驚慌失措,這時父親發話了:快往船艙裏灌水。當船艙裏的水位到達一定程度時,奇跡出現了,小船不再搖晃。某農村婦女在丈夫去世後獨自拉扯著幾個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還必須超負荷幹活,雖然人很老相,但身體健康。她沒有時間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這種負荷讓她堅定而健康地生活著。生活中仍有諸多生活之重,麵對它們你如何理解?如何應對? 請以“生命負重”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寫作指導: 材料型話題作文首先要求學生在吃透材料,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才可能寫出好文章。顛簸於風浪中的小船未翻,掙紮於痛苦邊緣的婦女沒趴下,全在敢於負重。那麼,現實社會中,很多痛苦需要我們直麵,諸多挫折需要我們經曆。不經風雨,又怎能見彩虹?不管前途道路有多險,我們都要昂起頭闊步向前。表麵上,“生命負重”的話題對中學生來說太沉重啦!其實不然,適當的時候提醒一下、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大有裨益。 [NextPage]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四川省新津中學高2006級3班 劉珊 讀到這個題目也許你會覺得有點眼熟,這就是《飄》在改版後的名字,也是書中主人翁思嘉麗在遇到種種困難時對自己說的話,也是簡·愛在磨難前對自己鼓勵的話。而現在,我想把這句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送給每一個人。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諸多不能承受之重。無論生活在哪個時代都不容易,大蕭條時期也好,鼎盛時期也罷。這句話都適用於每一個人麵對困難,永不低頭、永不退縮,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挑戰。在世界改變的時候也要適時地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隻有持有這樣生活態度的人,才有資格站在困難麵前,被稱為強者。

思嘉麗就是一個強者,在麵對失去情人的時候她沒有委靡不振,在麵對戰爭、硝煙,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困境時,她沒有退縮,而是接受了這一切,勇敢地挑起這一重擔積極地生活,她不會像其他人那樣整天沉迷於過去悠閑生活而不願接受殘酷現實的人。她接受世界的改變並相信自己可以改變現狀。其實,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行為,思嘉麗沒有陶醉於過去美好生活而不可自拔。戰爭是殘酷的,但有很多人都不能適應這一改變而無法重新振作起來,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遇到困難就自暴自棄,

一蹶不振,生活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戰勝它的勇氣。思嘉麗在麵對北方佬兒奪走家園沒有自怨自艾,甚至在麵對失去最愛的一個孩子,最好的一個朋友,失去最愛的人時她也總會對自己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所以,她是生活的強者。 強者和弱者的區分就在於對生活持什麼態度,一種是積極向上的,一種是消極不振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積極地活著能點亮我們對生活的熱情,能促使我們奮發向上,能使我們勇敢地迎接挑戰,能使我們充實快樂的生活,而消極地活著隻能讓我們迷茫,找不到生活的坐標,讓我們痛苦並將這種痛苦感染到別人身上,最終失去生活的本質。 所以,當我們在承受苦難的時候何不對自己大聲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個充滿希望、充滿挑戰、充滿機遇和無限魅力的一天啊! 點評:作者客觀冷峻地分析了對待生活的方式,向讀者強調了強者與弱者對待生活的態度。實際上,麵對生活的重擔我們更應該多一些理智,更應該多一些堅強。 [NextPage] 兩隻蝸牛 四川省新津中學高2006級14班岑強 有一天,一隻蝸牛媽媽生了兩隻小蝸牛,母親叫它們一個是大牛,一個是小牛。大牛天性活潑好動,而弟弟小牛卻好吃懶做,但媽媽都很愛它們。一天,蝸牛媽媽告訴了一個蝸牛族流傳的話:“能到達金字塔頂端的隻有兩種動物:一種是鷹,另一種是蝸牛,可現在也沒有哪隻蝸牛到達塔頂”。大牛聽了這句話心被觸動了,它決心要去征服金字塔,要證實這個傳言。 它偷偷地跑了出去, 但它很盲目,因為它並不知道金字塔在哪裏,是什麼樣,它拖著沉重的殼,四處遊走,它看到了小鳥,就問小鳥:“小鳥,請問你知道金字塔在哪裏嗎?”小鳥告訴它“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帶你去找西風,它到過許多地方,它一定知道。”於是小鳥帶著大牛找到了西風,西風說:“我到過那裏,那裏很熱,也沒有水,你不怕嗎?”大牛說它不怕,於是西風就使自己的身體脹得驚人,然後再把蝸牛送到那裏,一路上,大牛驚喜異常,它看到了許多以往沒有見過的東西。 終於到了金字塔下,西風再也沒了力氣,大牛被緩緩地放到地麵,看著高聳入雲的塔頂,它並沒有氣餒,大牛拖著沉重的殼開始了它的征程,它本想將殼取下,希望能早一點到達塔,可它發現自己若到殼裏便不會太熱,於是把殼留了下來,它爬了一會兒,又躲在殼裏休息一會兒又繼續爬,就這樣不知過了多久,它終於到達了塔頂,它發現其實爬到這裏除了自己的堅持不懈外,還因為自己留下了這個重重的殼,如果不是這個殼,自己恐怕早被烤化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大牛曆經艱難回到了它母親身邊,母親告訴它,小牛因為出去沒有帶上殼而被別的動物吃掉了,大牛十分傷心,更加認識到殼的重要。

後來,大牛由於它成功征服了金字塔,所以它當上了蝸牛族的族長,當上族長時,他

立下了族訓:雖然殼對我們非常沉重,行動也不便,但誰也不能將其取下,否則按族規逐出蝸牛族。它的族訓最終流傳了下來,並被每一隻蝸牛牢記於心,所以,現在我們再也不會看見沒有殼的蝸牛了。 點評:這篇文章的最大優點:采用童話的方式敘述故事,在故事中闡釋生命負重的道理。立意新穎,緊扣話題。但這篇文章也有缺陷,語言的凝練度不夠,枝蔓的地方較多。 [NextPage] 給痛苦一個流淌的出口 四川省新津中學 高2006級14班餘尹潔 生命負重,結果是極端的,不是輝煌,就是墮落,而兩者之間有一扇門,門是虛掩著的。開啟這扇門,需要的,則是對負重的痛苦的選擇。 《神曲》中,但丁寫道:“哈比鳥以葉為食,給他以痛苦,又給痛苦一個出口。”負重無疑是痛苦的,那我們是因痛苦選擇痛苦,還是因痛苦而看到機遇。如果想要成功,我們隻能放棄痛苦,讓痛苦不再是痛苦,而是生命的動力。 此刻痛苦已流淌,生命則不再負重,輕鬆的我們也能歡欣雀躍,以更輕盈的步子同時間競跑。睜著雙眼,伏在長凳桌上,丘吉爾感覺到那揮起又落下的藤條鞭打在他心裏。他沒有哭,他明白自己不能為這樣的痛苦而哭泣。他站起來,瞪著手持藤條的校長,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無法想象一個十歲的孩子竟如此堅定,他無言地裝載著痛苦,承受著生命之重。十年後,他步入政壇,沒有絲毫畏懼。生命負重的他,在政壇,這個本使人壓抑的地方,他釋放了痛苦,以巨大的動力,帶領著大不列顛人民戰勝了法西斯。麵對著痛苦,他仍能說出:政治是一場不錯的遊戲。儲蓄痛苦,再釋放痛苦,當然在合理的時候,於是便成就了一名偉人。 負重是危險的,卻又蘊藏著巨大的潛能。當你能掌握這負重所招致的痛苦,一個智者就將誕生。智者從痛苦中看到機遇,而庸者則從機遇中看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