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注意力及其訓練3(2 / 3)

希望同學們也能像這些學者那樣,當你一坐在書桌前,就習慣地把麵前某一件東西作為注意的靶子,例如屋外的天線、樹枝、電線杆,或書桌上的台燈開關、鉛筆、台筆、自己的手指等。然後用雙眼凝視著它,並經常做這種練習,定會有好的作用。

下麵我們再講一個練習凝視並取得奇效的故事。說的是京劇大師梅蘭芳小時候的事。梅蘭芳是一代京劇宗師,是梅派創始人,我國四大名旦之首。這樣一位名高蓋世的京劇大師,他的戲得到中國乃至全世界戲劇界的尊崇,即使我們這些不懂京劇的人,也為他的演技所傾倒,特別是他那優美的姿勢、悅耳的唱腔和活靈活現的眼神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為之傾倒。梅蘭芳小時候,家庭多災多難,父母早亡,家道早衰,而他自己也資質不高。第一位啟蒙老師看到8歲的梅蘭芳,小小的圓臉,相貌平常,而且眼皮下垂,兩眼無神,呆滯近視,就覺得這孩子不像是個唱戲的料。在教戲時,一個上午隻教四句,教了一遍又一遍,可是這個學生對這四句唱腔不是忘了詞兒,就是唱錯了腔,一次也沒有唱好。這位先生一氣之下,拂袖而去,賭氣再也不教他了。梅蘭芳後來發奮學戲,博采眾家之長,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風格,發展為梅派。所以說梅蘭芳的成功完全是勤學苦煉的結果。梅蘭芳大師在舞台生活四十年時說:“我是個拙笨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梅蘭芳先生從一個資質平常的孩子發展成長為世界名著藝術家,他的成功值得我們深思。

眼神是演員的一大命脈,梅蘭芳先生是如何將自己呆滯的眼睛治好的呢?說來也有點戲劇性,他是通過放鴿子治好的。

以前北京有許多人愛養鴿子,梅蘭芳先生小時候也非常愛養鴿子。養鴿子的人每天把自家的鴿子放出去,鴿子在天空飛翔,養鴿者在地麵觀察指揮,用一杆長竹竿,上麵拴一條紅綢子,指揮鴿子起飛,如換成綠綢子,就是要鴿子下降的信號。附近有許多家的鴿子放向天空,而鴿子也有個有趣的習性,愛相互串飛,如果自家的鴿子訓練的不熟練,很可能給人家鴿子拐走。梅蘭芳要手舉高竿,不斷搖動,給鴿子發出信號,同時還要仰著頭,抬著眼,極目注視著高空中的鴿群,要極力分辨出裏麵有沒有混入別家的鴿子。天長日久地練下來,梅蘭芳先生的眼皮下垂竟然治好了,呆滯的眼神變成靈活傳神了,視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臂力要腰筋也被練得發達了,注意力也更加容易集中了,學戲的效率提高了,思考能力增強了。

據說以前練習射箭的人,將一個中間空的小銅錢掛在遠處,經常遠遠注視它,分辨出銅幣的空心,練到一定的時候,再練習注視高空中的飛鳥,極力分辨鳥的頭和身子及其他部位,長期堅持訓練,其結果不僅增強了視力,而且還增強了集中注意的能力。據說這是訓練神箭手的方法。

如何克服注意力分散的毛病

許多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注意力渙散,上課時思想容易開小差,閱讀時不專心,做習題時精力不集中,做什麼都漫不經心,懶懶散散,粗心大意。這些同學隻有克服掉注意力渙散的毛病才能把學習搞好。怎樣做才能克服掉這種缺點呢?

第一,在上課或做作業時,你要不斷對自己強化這兩件事的重要性。“這堂課的內容很重要啊!注意聽!”又如“這本書很有意思呀!我要好好讀。”,“獨立完成作業是件愉快的事呀!我要出色地完成它。”由此能產生學習興趣,引發注意力。

第二,當你發現思想開小差時,立刻把它叫回來。利用個人意誌的力量也能控製自己的注意力。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注意力,不許注意力渙散,開始有點困難,一旦養成習慣,反而感到集中精力幹事或學習是件很愉快的事,當你有這種體會時,就說明你的注意力水平提高了。

有位專家說:“專心本身並沒有什麼神奇,隻是控製注意力而已。”

第三是培養注意重點的習慣。不管是聽課,或者是作業,還是做別的什麼事情,都要動腦子分析、綜合和比較,通過思考區別出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非重點,本質和現象。動腦子思考,不僅能把注意力吸引過來,而且一旦區別重要的與一般的內容,便能使認識得到加深,還會產生愉快的體驗,使注意力穩定得更久。

訓練自己的注意力,一方麵要將注意力穩定於注意對象不斷發展整個過程,並要注意各種為同過程的係統性練習,同時還要在每一過程的練習中區別出主次、輕重、緩急。作為注意力的訓練我們不僅要把語文課當做練習注意的場合,把各門課程當做練習注意的場合,還要把校外活動當做練習注意的好場合。在每次活動或上課時,都動腦分析內容的主次。堅持下去就能增強你的注意力。

有的專家認為,集中注意力就是將精力指向特定的對象,專心的意思主要指專注地思考對有關的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抽象概括和係統化、具體化的思維。可以說所有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和學者都具有高度集中注意於思維的非凡能力。同學們要想成為人才,就必須訓練自己的注意力,特別要訓練自己專心進行思維的能力。

有的心理學家指出,具體訓練應該這樣做:要對每一客體的知覺都保持得相當好,同時還要從一般的東西分出主要的東西來,並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的東西上。

第四,培養自己注意力的可靠途徑就是,訓練自己能在各式各樣的環境條件下,專心地學習或工作。一旦確定了要幹的事,你就有計劃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去幹好要幹的事,不受其他刺激的影響和幹擾。據說毛澤東主席青少年時代為了鍛煉自己的注意力,就常到繁華鬧市去讀書,而且能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堅持無論讀書學習,還是幹事情,都把它們當做鍛煉注意力的機會和場合,久而久之,良好的注意習慣就逐步形成了。

蘇聯心理學家普拉托諾夫說:“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注意力很強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無論幹什麼事,都不能漫不經心!”

運用注意力的幾點技巧

注意力是指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的身心穩定和集中地指向於一定事物的意向活動。注意力在種認識和學習活動中都起著主導和保證作用。有人說注意是智力活動的警衛、組織者和維持者,可見注意與智力活動關係之密切。

在智力活動中如何才能發揮好注意力的作用?這是一門學問,有技巧問題。下麵我們介紹兩點:

(一)學會不想自己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毛病,常常以為自己是被注意的中心,因此不自覺地把注意力指向自己。例如,當我穿一件新衣服,或者戴一頂新帽子,總以為眾人都在注視自己。當一個學生考試不理想,或做了件錯事,他就覺得眾人在議論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覺得沒臉見人。一個同學站座位上回答問題,雖緊張還能答出來,如果站到講台上麵對著全班,他會嚇得張嘴結舌。他害怕答錯了惹人恥笑,怕老師批評,怕同學會議論等,其結果是越想越怕,以致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其實這種以為眾人在注視著自己的想法多半是或完全是自己的臆想,自己的許多不自然的態度和表現是自己遐想的結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有自己的事,每個人的思想重點或注意指向都不相同,他們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注視你、正像你自己常常把注意力指向自己一樣,可能眾人也還未顧得上注意你呢?即便眾人注意你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有位學者說:“自我的感覺是一種形式。別人並不會如你所想象的那樣關心你。他們有各人的事要忙。記住這一點,你在他們麵前便不會感覺不舒服了。”

克服這種恐懼感的方法第一是不想自己,不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第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要解決的任務上,專心致誌幹事的人,不會為其他事引起不安。有人說:“專心想到自己是不能增加做事的效率和減少自我感覺的,專想到工作卻能做到。”第三就是,如果眼前沒有任務,那麼你不妨想點別的事,把注意力引到其它事上去。有位專家說:“”不想自己的方法是要尋一點別的事來想。你必須尋找一種代替物。尋得代替物之後,想自己的毛病便可毫不費力地除去。假如你坐在禮堂的講台上,當你看到台下坐滿了人,你可能覺得大家在注意自己,在議論自己,在笑自己,你越覺得坐在台上不舒服,越感到緊張。甚至準備的演講都忘了。假如你不想自己,把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就不會產生緊張害怕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