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善用藥物可增強免疫力
有的放矢使用抗生素能提高免疫力
抗生素可以治療各種病原菌,療效可靠,使用安全。如果使用得當,是能夠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與免疫能力。抗生素藥物不可長期地、大劑量地使用,否則會引起了各種不良反應。假設你使用抗生素出現了以下反應症狀,那你就應該立即停藥了。
一、過敏反應:由於個體差異,任何藥物均可引起過敏反應,隻是程度上的不同。易引起過敏反應或過敏性休克的藥物主要有青黴素類、頭抱菌素類、氨基糖類、四環素類、氯黴素、潔黴素。磺胺類等抗生素。
二、肝損害:通過直接損害或過敏機製導致肝細胞損害或膽汁鬱滯的藥物主要有四環素、氯黴素、無味紅黴素、林可黴素等。
三、腎損害:大多數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謝物經腎髒排泄,故腎髒最容易受其損害。主要有氨基貳類(慶大毒素等)、磺胺類、頭孢菌素類(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黴素B等。
四、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減少,甚至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主要見於氯黴素、抗腫瘤抗生素(阿黴素等)、鏈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青黴素、頭孢菌素等。
五、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和便秘等消化道反應:較多見於四環素、紅黴素、林可黴素、氯黴素、製菌黴素、灰黃黴素、新黴素、頭孢氨苯等。
六、神經係統損害:可表現為頭痛、失眠、抑鬱、耳鳴、耳聾、頭暈以及多發性神經炎,甚至神經肌肉傳導阻滯。多見於氨基威類抗生素,如鏈黴素、卡那黴素等,以及新黴素,多粘菌素B等。
七、二重感染: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由於體內敏感細菌被抑製,而未被抑製的細菌以及真菌即趁機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調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兒、體弱及合並應用免疫抑製劑的患者為多見。以白色念珠菌、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敗血症最為常見。
八、產生耐藥:目前國內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黴素G耐藥率可達80%~90%,傷寒杆菌對氯黴素耐藥可達90%以上,革蘭氏陰性杆菌對鏈黴素、慶大黴素耐藥率達75%以上。
由於抗生素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將抗生素作為萬能藥,不管得了什麼病,都用抗生素治療。要知道,濫用抗生素,可引起許多不良的後果。因此強調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視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那麼,該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你應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一、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喉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這類疾病無需抗生素而應使用病毒靈、病毒脞等抗病毒藥物以及中草藥治療。
二、應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條件限製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據感染部位和經驗選用,然而可靠性較差。一般情況下,呼吸道感染以革蘭氏陽性球菌為多見。尿道和膽道感染以革蘭氏陰性菌為多見。皮膚傷口感染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見。
三、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時也會產生副作用,沒有一個抗生素是絕對安全而無副作用的。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可損害第八對腦神經而造成耳聾。青黴素可發生過敏性休克,還會引起皮疹和藥物熱。應用廣譜抗生素如四環素等會使體內耐藥細菌大量生長繁殖,而引起新的更嚴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應有的放矢,不可濫用。
四、新生兒、老年人和肝腎功能不全的人應避免或慎用主要經肝髒代謝和腎髒排泄的毒性較大的抗生素。
五、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要嚴加控製,盡量避免在皮膚、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導致過敏反應,也易引起耐藥菌株的產生。因此,應嚴格掌握抗生素的適應症,避免不合理濫用抗生素。
總而言之,使用抗生素時絕對要做到有的放矢,隻有對症下藥了,才能更好發揮其藥理藥性,從而有助於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這一點希望要引起讀者朋友的慎重。
慎重使用青黴素能提高免疫力
青黴素類抗生素包括天然青黴素,如青黴素G等;耐酶青黴素,如苯脞青黴素等;廣譜青黴素,如氨苄青黴素、悛苄青黴素、羥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等。因其結構中有β-內酞胺環,故又稱為β-內醚胺抗生素。青黴素類的作用是幹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哺乳類動物的細胞沒有細胞壁,所以青黴素對人體的毒性很低,達到有效殺菌濃度的青黴素對人體細胞幾無影響,使用得當會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水平,但應注意如下幾點。
一、盡管青黴素類藥物毒性較低,但有少數人對此類藥物過敏,如產生皮疹、藥物熱、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甚至過敏性休克,一般以後者最為厲害,常於注射或皮試時發生,大約50%的患者在幾秒鍾至5分鍾內發生,其餘在20分鍾左右發生,應十分注意。凡初次注射或停藥3天後再用者,都應做皮膚過敏試驗。如果皮試陰性(可以使用),但出現胸悶、氣喘、皮膚發癢等異常症狀者,也不宜注射。注射青黴素後,應觀察20分鍾,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應立即用腎上腺素、氫化可的鬆等搶救。
二、目前使用青毒素劑量越來越大,有采用大劑量(1000萬單位以上)或超大劑量的傾向。使用大劑量青黴素可幹擾凝血機製而造成出血,偶然因大量青黴素進入中樞神經而引起中毒,可產生抽搐、神經根炎、大小便失禁,甚至癱瘓等“青黴素腦病”。因此不要隨意加大劑量。
三、青黴素類藥物不宜溶解後存放,應“現配現用”。因為青黴素溶液放置時間越長,分解也越多,而且致敏物質也不斷增多,易導致藥效降低以及過敏反應的發生。
四、應盡量避免局部使用青黴素,避免過分饑餓時注射青黴素。否則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青黴素類藥物是臨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嚴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搶救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關於青黴素與其它藥物配伍使用在醫學上很多禁忌,下麵節選的內容是我們家庭中會使用和值得注意的一些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不可與堿性藥物合用。如在含青黴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堿、碳酸氫鈉或磺胺嘧啶鈉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黴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二、青黴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輸液中不穩定,長時間靜滴過程中會發生分解,不僅療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青黴素應盡量用生理鹽水配製滴注,且滴注時間不可過長。
三、青黴素在幹燥狀態下較穩定,一旦溶解即不斷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時間越長,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質也不斷增加。因此要“現配現用”,不宜溶解後存放,以保證藥效,減少致敏物質的產生。
四、每日一次靜滴給藥方法並不可取。因為當停止滴入後,體內藥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給藥,因間隔時間過長,細菌又大量繁殖。
五、不可與維生素C混合靜滴。因為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使青黴素分解破壞,且維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種成分,都能影響氨苯青黴素的穩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六、不可與含醇的藥物合用,如氫化可的鬆、氯黴素等均以乙醇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內醚胺環水解,而使青黴素降效。
青黴素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藥物,幾乎普及到每個家庭中。青黴素也是抗生素家庭中的一員,所以我們對待它的態度應與前麵使用抗生素的態度一樣,以慎重的態度讓它更好的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使用先鋒黴素、環丙沙星、利菌沙可提高免疫力
先鋒黴素類抗生素與青黴素相似,均屬於β-內酚胺類殺菌劑。先鋒黴素與青黴素一樣,使用得當,也會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臨床上最常用的先鋒黴素有:
先鋒黴素V:用於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肝膿腫、敗血症等。成人0.5克,每日2~4次。兒童每天每千克體重20~100毫克,分2~4次,肌注或靜脈給藥。
先鋒黴素W:用於腎盂腎炎、尿路感染、咽峽炎、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成人每次0.25~1.O克,每日3~4次,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30~100毫克、分4次口服。
先鋒必:用於泌尿係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膜炎、膽囊炎、腦膜炎、敗血症、淋病等,成人每次1~2克,每12小時一次,兒童每天每千克體重50~200毫克,分2次肌注或靜脈給藥。
菌必治:用於腦膜炎、肺炎、腹膜炎、皮膚軟組織感染、淋病、敗血症等嚴重感染。成人每次:1~2克,每日一次。
環丙沙星又叫環丙氟呱酸,是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它比第二代喹諾酮類具有更強、更廣的抗菌譜。它的抗菌活性是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素氟呱酸的4~8倍。
環丙沙星具有廣譜、高效而且安全的特點,臨床上已廣泛地使用。它對革蘭氏陰性菌和陽性菌均有殺滅作用。其抗菌活性係通過抑製DNA促旋酶,抑製DNA合成,導致細菌死亡。環丙沙星的抗菌殺菌作用顯著,使用它也會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環丙沙星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約70%,蛋白結合率約為19%~40%。其組織滲透性良好,絕大部分原形藥經尿液排出,少量經膽汁和糞便排泄。
環丙沙星主要用於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耳鼻喉感染,淋病,皮膚、軟組織感染,消化道感染,腹腔內感染,婦科感染,骨關節感染以及敗血症、傷寒等全身感染。成人每次0.25~0.5克,每日2次,空腹時吞服。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每100毫升含200毫克環丙沙星,供靜脈滴注用,主要用於敗血症等全身嚴重感染或因綠膿杆菌、葡萄球菌等所致者。每次0.2克,每日2次,靜滴速度宜緩慢,每0.2克/100ml滴注時間應不少於1小時。
利菌沙又叫琥乙紅黴素,是新一代廣譜抗生素。它與紅黴素相似,同屬於大環內酯類,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且呈殺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抑製強於革蘭氏陰性菌。主要用於對青毒素耐藥的葡萄球菌感染,也可用於鏈球菌、肺炎球菌感染及白喉帶菌者的治療和預防用藥。
利菌沙主要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肺炎、白喉、百日咳、副鼻竇炎、中耳和外耳炎,嚴重麥粒腫、癤癰、外傷創口感染、皮膚疾患,耳科疾患、旅行腹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