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一家三口為了研究“浮石”討論了大半天,許悠還很認真地和曉溪一起上網查資料;而黎進則“身體力行”地用錘子把浮石砸開,看看裏麵的構造——三口人“廢寢忘食”的行為招來了婆婆的不滿:“家裏搞得一塌糊塗,髒死了,還砸石頭……”
許悠不以為意,黎進隻好嬉皮笑臉地哄哄老媽。
其實,這隻是一件小事情。客觀地說,許悠幾乎沿用了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法——不限製曉溪的想法和做法,而曉溪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形成了開朗自信的性格。許悠認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不去限製孩子的發展;雖然在生活細節上與婆婆有些矛盾,但對女兒的教育上卻是以自己的意見為主。
許悠最頭疼的,其實是女兒的暑假——寒假還好,刨去過年的一星期假期,實實在在的假期也沒幾天;而漫長的暑假總是讓她頭疼不已。許悠既不願意讓女兒去上各種各樣的奧數班和輔導班,也不放心曉溪自己“放鴿子”式的撒野。
在鬧騰過幾次之後,金華的意見是,應該讓曉溪去上個輔導班——黎霜的女兒李雲琦就是這樣的,從二年級開始就每個暑假都去上輔導班,金華認為李家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先進的。許悠卻不同意,認為暑假關著孩子上輔導班完全磨滅了孩子的天性——但曉溪暑假在家,還是得讓金華照料著。於是,在曉溪五年級的暑假,為了暑假怎麼過這個問題,許悠和黎進不得不和金華一起商量起解決辦法。
“媽,過幾天就放暑假了,曉溪自己排了個大概的時間表,我們看了,您稍微監督監督她就行,好不?”開場白自然是黎進來做,隨後遞給黎老爺子一張字寫得大大的時間表——金華識字有限,黎老爺子倒稍微念過幾年私塾。
“早上九點半起床,九點半到十點刷牙洗臉吃早飯,十點到十一點寫暑假作業,十一點到十一點半看電視休息,十一點半到十二點吃午飯,十二點到十二點半下樓活動,十二點半到兩點半午睡,兩點半到五點半看書或自由活動。”黎老爺子話音剛落,金華就皺了眉:“你們就這樣管孩子?九點半才起床?一天就寫一個小時作業?”
“媽,我們是覺得這是孩子小學最後一個暑假了,等上了初中,就要為中考煩神了,想讓她輕鬆點……”許悠看到婆婆有些不滿,低聲解釋。
“那也不能太放鬆了,黎進小時候,暑假都是寫半天作業的……”金華念叨著,許悠忍不住瞪了老公一眼。
“媽,這個表是孩子自己排的,她答應的就能做到,您稍微看著點就成,好麼?”黎進怕老婆不高興,隻好開口。
“那我隨你們,你們的女兒,高興怎麼管教就怎麼管教。”金華說完,把黎老爺子手裏的時間表拿了過來,還給黎進:“我隻要燒燒飯,看著她不出事兒就行了,這個我也看不懂,你給貼她桌上吧。”